人物:秦敏树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1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城中谩有答剌罕①,城外仍多忽剌孩②。
城外城中无可那,生民憔悴转堪哀。
注:1 元史卷九八兵志(中华书局标点本,一九七七年,2518):至元十七年七月,江淮诸路招集答剌罕军。初平江南,募死士愿从军者,号答剌罕,属之刘万奴麾下。南北既混一,复散之,其人皆无所归,率群聚剽掠;至是,命诸路招集之,令万奴部领如故。据改。2 华夷译语人物门(涵芬楼秘集影印明经厂刊本,16):贼,忽剌孩。据改。
千秋节宴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排律
令节肇开,情兼感庆,率题八韵,已示群臣。
引用典故:杖乡
兰殿千秋节,称名(一作君)万寿(一作岁)觞。
风传率土庆,日表继天祥。
玉宇开花萼,宫(一作金)县动会昌。
衣冠白鹭(一作露)下,帟幕翠云长。
献遗(一作寿)成新俗,朝仪入旧章。
月衔花绶镜,露缀䌽丝囊。
处处祠田祖,年年宴杖乡
深思一德事,小获万人康(开元十八年,礼部奏请,秋社会并就千秋节,先赛白帝,报田祖,然后坐饮散之,故诗云云)
西直门外作(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朝考抡翰材,有事还宫宿。
企哉中秘书,夫人咸愿读。
亦当拔其尤,更廑向隅独
为君难不一,何事而可忽(叶)
清晓命轻舆,农况历省目。
麦祇半分收,黍秧待泽渥。
即以夏至论,十日期已促。
云生风辄随,我祈诚未笃(今春自清明后每日多风以致缺雨既立夏风虽稍息而每遇云聚酿雨辄有风以散之曾亲祷黑龙潭并于三坛风神庙照例祈请未邀澍应岂予诚意未至耶兹颙盼益迫而苦无他策惟自责滋愧耳)
自咎无多辞,悚惶兼愧恧。
⑴ 新进士朝考后各按省分甲第签注文字入选分班引见以待甄录大省人多则选其秀远省亦各选其一用示公劝之意
⑵ 石衢旁所见麦虽不及往岁然亦结穗待收第茎短粒稀分数减少耳大田已种者黍秫皆已出土待泽尤殷或有云每岁夏至得雨尚不为迟即如所言今距夏至仅十馀日期既促而雨难必倍切焦劳
咏史(上) 其五 文帝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文杏沙棠代代殃,露台不作作阿房。
古来尧禹卑宫室,不为丹朱与太康(自注:俭而无制度,则积财不用,祇为子孙泥沙之资矣。有仁心仁闻,而不行先王之政,善恶相去几何。文帝聚之于无用,武帝散之于无道,岂所谓辅天地之宜者乎。)
优诏将州任,视政才旬时。
田畯诉炎暵,坐虞多稼萎。
云将掉头去,波臣涸辙危。
行部殊未及,随车杳难期。
往惭神父化,徒令旱母嗤
诸曹白事者,雩典举旧规。
郡北岐棘山,上有三湫池。
衙吏洁斋往,汲水置缥瓷。
朝服领巫觋,诘旦迓诸岐。
以结䌽舆,奉以五龙祠。
自是率宾介,寅午款于斯。
纷敷荐楮镪,浸渍洒杨枝。
瓦炉松香髓,匏樽黍酌醨。
四壁绘神变,正筵塑灵仪。
悕若叶公牖,怪甚葛仙陂。
老觋十数辈,勃屑头如魌。
童巫及伶倡,貌寝语喽囇。
但多瓮盎质,曾乏婉娈姿。
交手操铃拂,合噪屡僛僛。
喧尘著蓬发,秽汗落粉颐。
一问(《宋文鉴》作闻)且一呕,掩鼻以帨缡(《宋文鉴》作攒眉)
朝隮蔚旋败,成震巽散之(《宋文鉴》作隮蔚朝待族,败草震散之
巽风(《宋文鉴》作飘)暮欲息,窍行(《宋文鉴》作竹)呼复来。
慢黩固已甚,诞妄相凭随。
如是者浃日,仅得沾服滋。
嗟予政无状,百拜胡敢辞。
矧夫民习俗,姑用慰赍咨。
抑闻古人言,天鉴本无私。
神道贵得一,何乃托邪师。
遽俾送湫勺,撤役勤茧丝。
申明恤刑诏,梃重舍轻疑。
从此四三日,油霈洽封圻。
又闻尧汤世,水旱轸君慈。
振救自有术,敛散适所宜。
元元无菜色,九载尚熙熙。
礼地官职,皇舞虽有祈。
道经莅天下,伤民诚弗为。
惟神禀聪正,远鬼务肃祗。
愿守有常德,可戒兴妖思(以上《肥川小集》)
⑴ 《宋文鉴》有注:鲍德守南阳,时多荒灾,唯此郡丰穰,吏民爱悦,号为神父。
⑵ 《宋文鉴》有注:萧雅所信,必赤地大旱,人号为旱母。
⑶ 《宋文鉴》卷一四作承
⑷ 原作用,据《宋文鉴》改
震泽具区天下奇。
能使吴越天为低。
三万馀顷恣吐纳,七十二峰相蔽亏。
西曰缥缈东莫釐。
缥缈幽绝尤难窥。
中有林屋洞天人迹所不到,到其处者飞仙以外惟娥羲。
又有毛公石坛,石公云梯。
秋峥泓兮萧瑟,春窈窕兮融怡。
奇山胜水处处皆然也,高人逸士往往而有之。
昔游兹峰下,未访四皓祠。
人言甪里先生绮里季,避秦高隐曾于斯。
至今须眉尚无恙,令我坐对长松大石心然疑。
望气诚知异人在,抗怀每与真仙期。
谁知山灵厌俗客。
天风吹船留不得。
名山一别四五年,万事无成欲头白。
黄金那见买青山,明镜惟闻铸华发。
山阿招隐若有人,惆怅年年桂花发。
朅来十日西湖边。
意中忽复怀西山。
径买扁舟入吴去,旧游更访双烟鬟。
六十老翁意萧洒。
酒酣遇我孤山下。
手携一卷冰雪诗,不恨人间赏音寡。
怜君本是西山人,却向西湖跨官马。
虽云腰折为五斗,未免骨瘦无一把。
平生岂有辟谷方,容貌常如采芝者。
昔逢仙尉滑台君。
长身傲骨何轮囷。
今见诗翁淮海孙,躯干短小髯绝伦。
一为西山吏,一为西山民。
鸥心龙性俱难驯,此中益信多畸人。
安得相从便卜邻,青鞋布袜遍讨包山春。
早朝 南宋 · 姜特立
七言绝句
迷晓逆风飘漏远,惊秋堕叶响廊深。
五更又上篮舆去,忘却当年调笑吟(自注:余少尝为艳词,以述歌酒閒散之乐。)
张仙挟弹知何往,清啸穿林但可闻。
拾得铁丸无处用,为君打散四山云(自注:张四郎常挟弹,视人家有灾疾者,辄以铁丸击散之。)
周五主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① 宇文觉以梁太平元年丙子受魏禅,陈高祖永定元年丁丑称天王,是年被弑,谥闵帝,泰之嫡子也。兄毓立,为明帝,三年,被弑。弟邕立,为高祖武帝,十八年,殂。子赟立,为宣帝,一年。传子阐,为静帝,赟自称天元皇帝。次年庚子,殂。辛丑,静帝禅于隋,身弑而族灭。共二十六年
周主觉既受魏禅,废魏主而杀之。《纲目》书“周冢宰护弑中山王”,何以不罪觉?觉幼而护专也。不数月,护弑其君觉,觉恶护之专也。宁都公毓立,甫三年,护复进毒弑之。鲁公邕立十三年,始能讨护,诛之。繇来乱逆,手弑三君,身总国政,未有甚于护者。向非明帝明敏有识量,将殁授遗,舍幼子而立介弟,安能克剪大憝,弘我周家?予独怪宇文泰英略盖世,收疲散之兵,抚贫困之众,取人家国如反掌,而遗命之托,独以天下事属护,岂天夺其魄?泰加逆于二君,终留报于二子耶?向使泰无酖孝武、废子钦之罪,则自为贺拔司马,请诣晋阳,而知图欢不难。既统贺拔之军,遂能讨陈,悦而定秦陇,奉舆驾而主军国,远近归心,士卒用命。迎战渭曲而武功旌,救援金墉而敌胆丧。为彊国富民之法,颁六条,作大诰;行府兵周礼之制,为百府,定六官。凡所施设,皆依三代而为。其才略识干,岂当日为政者所能并辔而驱乎?武帝以杰出之资,敛锋戢铓,一旦操阿,歼巨奸若振落,六师张皇,东齐席卷,使有周之境东渐于海,南薄于江。虽元魏全盛,未能及也。自亲政及平齐,听览不倦,用法严正,且能废佛道,崇儒术,以壹圣贤之教。武帝之武,进于文矣。惜也嫡嗣非才,空烦捶楚。天元称天,终自绝于天。法驾朝还,后父旦入。骑虎之势不得下,大象之主居别宫。我不敢知,曰“天之以魏、齐与周,复以周授隋者何心?”我亦不敢知,曰“天之假隋以周、陈,而终归于唐者何心?”其化夷为华,以渐除腥膻之世界欤?其使南北分而复合,以卒收破碎之乾坤欤?
宇文窥欢入晋阳,高王悔遣归复命。
此儿瞻视果非尝,英雄耳目真堪竞。
讨悦初收秦陇心,迎舆始作尚书令。
操戈宁肯复授人,魏脩枉就长安阱。
宝炬空将玉烛燃,安定已司军国政。
金墉胆丧东人悲,渭曲柳株西人咏。
府兵属军军寓农,周礼命官官复正。
如此施为出汉秦,奈何事主同枭獍。
子觉称周未一年,宁都及三天禄竟。
弘我周家非鲁公,逆护谁教落斧柄。
三教归儒佛道除,六师指邺高齐并。
可怜二九日孜孜,狡童一旦居天圣。
乌丸漫捋好公须,杖痕宁改凶人性。
剪羽摇根自速亡,天时人事互相庆。
天元天兴法驾还,曙星曙入东宫映。
南北从兹王气合,杨花满目中华盛。
腊在春潜至,微雨散春醪。
霜林回气色,烟草润肤毛。
漏意无梅柳,铺华绝李桃。
勾芒初振辔,邹管助云璈。
已知寒谷内,呼阳日怒号。
万物相迎如,群芳岂惮劳。
且言居世者,谁不愿春遭。
春云动百台,春雨亦仁膏。
夏日毋多畏,秋风莫怨骚。
但留春德在,安能久郁陶。
羁人虽寂寂,虚牖任颾颾。
春光归静几,春思满霜毫。
共 1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