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北魏太武帝

相关人物:共 127 位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御射碑(乾隆丙午)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① 在易州西南水经注徐水西有御射碑凡三皆翼对层崖石文云太延元年十二月车驾东巡径五回之险途览崇峰之竦峙乃停驾路侧援弓而射之飞矢踰于崖山刊石用赞元功夹砌有层台二所即御射处也
北魏三铭识太延,碑称御射勒沿川。
踰崖飞矢寻常耳(飞矢踰崖木兰行围每为之事不足异魏太武即矢踰崇崖勒铭纪事一亦足矣何至再三乎),何用丰碑纪岁年。
南史曰:宋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围汝南戍。文帝遣臧质北救。至盱眙。太武已过淮。自广陵返攻盱眙。就质求酒。质封溲便与之。且报书云。不闻童谣言邪。虏马饮江水。佛狸死卯年。冥期使然。非复人事。尔智识及众岂能胜苻坚邪。顷年展尔陆梁者。是尔未饮江。太岁未卯耳。时魏地有童谣。故质引之云。
轺车北来如穿雉。不意虏马饮江水。
虏主北归石济死。虏欲渡江天不徙
⑴ ○《宋书》臧质传。南史臧质传。《诗纪》五十五。
三铭曾说峙三碑,纪烈宁须一再为。
扫统(用北魏书帝纪论)设非多实迹,踰崖飞矢底堪奇。
登瓜步山二首 其一 (1051年)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瓜步山头庙,堂因魏武兴(按:作者瓜步诗皆误魏太武帝为曹操。)
亡归从赤壁,事去忆西陵。
军井藏云杪,林根拥石棱。
微风认江水,细甲几千层。
拓跋姓氏自古贻,谓黄后真无谓(魏太祖初即帝位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说本不经余向作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文云东吴西夷各依其地谬举淳维未为理据拓跋之远溯轩辕与史记谓匈奴为夏禹苗裔何以异哉)
二十馀传雄诸部,据有邺都国号魏(按魏书拓拔氏之先世居北荒自可汗推寅始南迁二十馀传至太祖据有邺都国号曰魏又再传而至太武考拓拔氏居于北汉当为蒙古部落其推寅之名与蒙古语托音相近至今蒙古谓贵种为僧者为托音即此可见拓拔盖蒙古之一部且拓拔自系蒙古语之图卜谓正及中也其姓氏取义本自正大乃作魏史者谬云北俗谓土谓拓谓后谓跋故以为氏考蒙古语土曰拓素此犹近之至后则曰哈屯并无所谓跋者顾牵引土德递王之说强为传会不亦失诬乎至于议定国号自宜创立嘉名以垂久远当时群臣以启基云代请以代为号乃因崔宏有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国云云遂下诏号为魏不知崔宏本汉人其盛称魏地沿曹操受封建国之号或有深义欲贬拓跋皆不可知尔时盖受其愚耳至魏之传世虽历一百七十馀年在南北朝最为长久然其初十六国各自窃据后则分裂东西较辽金之尽据北方与宋人划疆分土者不及远矣)
太武道武所钟爱,果作室家善涂塈。
戎轩四出定中外,南北划疆俨朝制。
公卿子弟命入学,疑狱决之以经义。
崇道教而汰沙门,则邻月落教星替。
崔浩既不好老庄,书信谦之(寇)思也未。
古风十三首 其一 (雍正癸丑) 清 · 弘历
尧舜传心学,危微十六字。
禹汤继其传,执中与礼义。
文王躬亹亹,不已功常粹。
唐虞三代初,大道中天丽。
比屋皆可封,无烦别义利。
诗亡春秋作,风薄俗亦伪。
惟时王道衰,人人骋私智。
天生我仲尼,金声振洙泗。
删诗定礼乐,尧舜功不啻。
一自泰山颓,弥天布妖彗。
杨墨逞邪说,申韩建私议。
邹峄乃扬徽,奋然辟险诐。
战国逮嬴秦,道蚀斯文坠。
祖龙轻狂儿,辄敢燔典志。
刘季提三尺,儒风岂云炽。
武帝始求贤,董子明正谊。
三策醇乎醇,天人理咸备。
昌黎称闻道,犹未哜其胾。
自汉迄宋初,道昏人如醉。
伟哉无极翁,粹然秉道气。
学不由师傅,理已臻极致。
二程实见知,主敬标赤帜。
朱子集其成,经天复行地。
缅维千载心,授受本同契。
绝续递相衍,斯文统绪寄。
午运数恰中,自协唐虞治。
作君兼作师,吉士踵相继。
书林十景 其九 宝应朝阳(1276年)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古阴寂寂人踪稀,一泓凝碧环招提(招提:北魏太武造伽蓝,创招提之名,后遂为寺院的别称。)
洪音清韵系风雨,山鸣谷响声迟迟。
昧爽初分天欲晓,岚气升腾迷木杪。
金乌鼓翼海色红,烁醒林中正栖鸟。
在汉绝纲纪,溟渎多腾湍。
煌煌魏世祖,拯溺静波澜。
天纪已垂定,邦人亦保完。
大开相公府,掇拾尽幽兰。
始从众君子,日侍贤主欢。
文皇在春宫,烝孝逾问安。
监抚多馀閒,园囿恣游观。
末臣戴簪笔,翊圣从和鸾(一作「銮」)
月出行殿凉,珍木清露漙。
天文信辉丽,铿锵振琅玕。
被命仰微和,顾己诚所难。
弱质不自持,危脆朽萎残。
岂意十馀年,陵寝梧楸寒。
今朝坤明国,再弄顾蝉冠。
侍游于离宫,高蹑浮云端。
却忆西园时,生死暂悲酸。
君昔汉公卿,未央冠群贤。
倘若念平生,览此同怆然。
拓跋圭之先世居朔野,自晋悯建兴三年诏进猗卢爵为代王,开国所自始也。及孝武之世,秦苻坚击代,什翼犍奔阴山之北,其孙圭依母走依贺纳,不数年而即位。乘慕容之衰,南取并州,东举幽、冀,称魏,僭号,遂命朝野束发加帽,分尚书诸曹,置五经博士,命郡县大索书籍。圭虽戎狄,而进乎中国,岂飞鸮食桑椹而音始改,习渐使然;抑厉人取夜火而视所生中情自逼邪?明元绍绪,寇盗群起,乃能歼渠散胁以安内,筑塞修边以攘外,其规模益远矣。太武继之,摧赫连,取统万,枭蒲洪,开关中,吞辽羯,臣燕冯,虏沮渠,并河右,高车稽颡,蠕蠕匿形。奈何哉雄心不已,思造瓜步饮江湖以疗渴,竟至六州皆赤地而无馀。宋之遭掠不可胜,魏之死伤亦过半。国人皆尤,宗爱逞逆,吾犹恨佛狸之不死于卯而死于辰也。所幸文武镇静,中外复宁。献文清刚,付托有子。及孝文亲政,乐善好贤,情如饥渴。移风易俗,雅慕中原。禁胡服而断北语,定族姓而改元氏。亲祠孔子,广立四门。自左衽以来,文治之盛未有至于斯者,可以为文矣!惜乎宣武弗负,孝明幼冲,胡后宣淫,毒主开衅;于是尔朱荣兴晋阳之甲,挥鞭伊雒。母后幼主殒首河阴,公卿百官濡血马足。虽孝庄勇决,手刃贼臣,而轻兵叩宫,祸不旋踵。节闵幽酖于门下,孝武奔死于长安,孝静立于高欢,为澄所殴,为洋所残。文帝立于宇文,至钦而废,至廓而禅。东西分裂,相继皆亡。虽天厌夷德,假手齐周,以授命隋、唐;然而传主十四,历年百六,风声文物,斑斑可考。以视宋、齐、梁、陈朝倾暮夺,未能望其肩背也。予读《北史》而重慨夫夷狄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信夫。
胡人左辫安能脱,羊质豺心空苟活。
魏圭束帽始吞华,分曹置学何超越。
明元平盗复防边,大武雄材谁敢越。
兖豫幽雍入并包,自淮逾汉供彼捋。
佛狸未应卯年谣,春燕无家总林末。
天道何曾遂果无,槊贯婴儿还自剟。
浚弘相继北南休,孝文出类文风豁。
迁乔出谷岂徒然,以夏更夷如洗抹。
文治终难久属夷,夷运百年应易拨。
宣武閒居失搆堂,孝明冲子漫嗟咄。
杨白花已河阴沉,尔朱荣向雒阳喝。
庄闵逾年禄永终,东西自此名分割。
东雒长柯寄六浑,西安大柄繇黑獭。
堪怜孝武入长安,辞汤得火徒蹩躠。
东静及身遇高洋,西文再传终拓跋。
吁嗟元魏洵狄豪,百五十龄天乃夺。
君看齐周二纪馀,接瞬中原归我挞(拓跋氏自晋悯帝诏进猗卢爵代王,及符坚击代,什翼犍奔阴山北,其孙圭至安帝戊戌僭号,为太祖道武帝。清河王绍弑之。子齐王嗣诛绍,为太宗明元帝。子焘立,为世祖太武帝。中常侍宗爱弑之。太子晃先一岁卒,孙浚立,为高宗文成帝。子弘立,为显祖献文帝。传子宏,称太上皇帝。又五年,太后弑之,宏改姓元氏,为高祖孝文帝。子恪立,为世祖宣武帝。子诩立,为肃宗孝明帝。胡太后弑之,立临洮王世子钊。尔朱荣杀后及钊,立献文孙长乐王子攸,为敬宗孝庄帝。尔朱兆弑之,立长广王晔,一年,尔朱世隆废之。立广平王恭,为节闵帝。高欢灭尔朱,并酖节闵,立孝庄孙平阳王脩,为孝武帝。奔长安,就宇文泰,为泰所酖。欢立孝文子清河世子善见,为孝静帝,号东魏。己巳,高洋弑之。泰立孝文孙南阳王宝炬,为文帝。子钦立,泰废之,立文帝第四子廓,为恭帝。丙子,禅于周,宇文护弑之。)
予览《东西晋纪》,益信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天道好还,积善、积不善,焉可诬也?欺孤侮寡,仲达之奸,雏羯所耻;废芳戈髦,师昭之逆,路人斯知。是以三分既一,三杨并用;五千恣乐,五胡杂居。贻谋之主,仅可及身;亡国暗夫,竟如木偶。嗟夫!酣歌入吴宫者,何人之羊车?肉袒依汉陛者,又何人之羊车?而一时当涂之士,虚无相高;势位之家,乾没不已。予悲其兔窟方营,排墙忽至;貂蝉易续,鹤唳难闻(唳,底本原作“泪”。)。虽有怀先忧者,指铜驼而致叹,思鲈脍而兴嗟,曾何救于光极之青衣、平阳之戎服?向非二三有志,鸡鸣共舞,雉血同盟;七马既终,一龙未化;建康帝座,曷繇上应列星哉!余复悲夫开基嵩雒者,既昧经国远图;而建都江左者,依然明断不足。是以武昌大逆,有待跽尸;历阳狼子,需时焚骨。六十之叟,遗臭万年;三十贵人,伤心片语。嗟夫!东晋十一主,仅肃、烈二宗差强人意;而明帝短龄,空誇日近;孝武沉湎,漫祝星长。其馀冲人,仅亦守府。乃若安帝之安,寒暑饥饱弗自安;与夫惠帝之惠,为官为私俱为惠。何异虞舜比德唐尧乎?东录西录,已坏家居。草泽英雄,从兹崛起。嗟夫!琅琊赤纸,欣然操笔,而乃卒了零陵于秣陵也。高贵乡公,亦可相视于京壤矣。
西东十五空垂册,贻厥孙谋尔胡窄。
吴伎五千供宴夕,有子何曾分菽麦。
五胡杂种群伺腋,八王首难犹相磔。
司马家儿真暗辟,七马图终牛系石。
青衣未已仍执戟,肉袒乘羊异畴昔。
化龙以后中原掷,新亭有泪江河易。
元兴明继天犹厄,王苏接踵为凶逆。
峤侃同心弥乱隙,自成及哀权外借。
遗臭何人始废奕,简文谈胜终奚益。
孝武功成迷枕席,家居虽好纤儿坼。
岂料英雄闻草泽,安恭二主归东壁。
狐媚欺人还自扼,呜呼此座安可惜。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