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胡渭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吴羌山色郁然青,中有元家野史亭。
人指所居为福地,天留此老应文星。
河汾业盛传三世,夹漈功高在六经。
千尺乔松多美荫,重看兰玉绕阶庭。
尚书北面旧称师(司寇公少受业于先生),硕果西吴更有谁。
著述久归三馆贮,才名曾受九重知。
烟波放艇怀清霅,风雨连床记莫釐
见说精神犹健在,杖朝不异杖乡时。
⑴ 庚午秋冬先生在洞庭东山书局余获追随
大声拔湖洪,飞上巨鲸背。
喷空作猛雨,倒射怒百倍。
万木助一喧,掀腾走群怪。
楼孤若摇动,势已岌岌殆。
云头排窗来,山影忽在外。
目存思欲绝,境变奇乃最。
我诗苦难工,杰句应有待。
游金山寺六叠苏东坡韵(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岷峡滥觞讵本源,其源更在刚底海(自禹贡言岷山导江厥后桑经郦注及汉宋诸儒并云江出岷山皆囿于内地见闻惟胡渭著禹贡锥指引明徐宏祖传称其平生好远游作溯江纪源一篇以岷山导江特汎滥中国之始其发源则自昆仑之南其说实得之目击云按昆仑即今西藏所谓刚底斯又通典称阿耨达或曰昆仑汉语都龙王也兹询之西藏敏珠尔瑚图克图堪布桑斋鄂特则尔称刚底斯在西藏阿里克之西周围有大海名玛璩巴系四大部洲众水之源难陀龙王所居等语难陀即通典所称阿耨达也据此则江源在刚底斯由金沙江会入蜀江历历可据其源并不止出于岷山义复何疑向赋四渎诗亦曾详晰辨识之)
入中国此近东瀛,涌出砥柱惟斯在。
妙足如现兜率陀,德水四绕无雄波。
鹿苑雁塔罗高下,包山之屋由来多。
为忆坡翁维桂楫,应是离朝往南日。
相于佛印一谈禅,不妨饮酒酡颜赤。
牢骚志托摅文魄,江心炬火照深黑(檃括苏句)
深黑片时为朗明,用迁意耳无须惊
当面率失后始识,蒸民有则亦有物。
终古镇此氐父山,介甫有权难笑顽。
青苗新法论不已,祗今亦付东流水。
⑴ 盖用司马迁屈原传王明并受其福之意
胡君老经师,别来馀十年。
书属题其图,图合陈与钱(仲鱼、晦之。)
此图虽未见,展书已欣然。
如听说铿铿,交启笥便便。
况兹陈君晤,快若补传笺。
钱君一门著,训诂纷贯穿。
三君对一榻,此意谁与宣。
君家东樵叟,夏书颇精研。
记与君共论,未肯孙赋牵胡东樵《禹贡锥指》引孙放《庐山赋》,昔尝与君论其未确。)
兹商惠家义,误读忠恕编
红豆于述易,异说信每专。
家学所辨證,矛盾徒纠缠
自立古义名,妄希屋壁镌。
桂林李同知(文藻。),以广家塾传。
轻使英俊子,相与口耳沿。
岂无见闻秘,直追仓雅前。
但须虚衷审,勿以弋获贤。
善叩有几人,非君孰攻坚。
质之陈钱子,恐亦护彼偏(近日学者多不敢议惠氏。)
欲因谢方伯,以讯姚姬川(胡君姚之高弟,馆于谢。)
⑴ 惠氏以《鲁颂》「茆」与「莤」同,来书订其误。
⑵ 惠氏新刊《易述》,与其所撰《易辨證》支拄极多。
四渎诗 其一 (乾隆辛卯)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谁从天汉觅源头,石遗(去声)支机自有由。
入徼滥觞始西发,分疆委带永东流。
九星璿政象昭宿,首渎禋宗秩视侯。
术妙夏圭能缩地,却教万里一图收(夏圭长江万里图入石渠宝笈上等)
按:禹贡有岷山导江之文厥后桑经郦注及汉宋诸儒并云江出岷山其源不越益州之境此皆囿于内地见闻所及非探本之论惟胡渭著禹贡锥指引明徐宏祖传称其平生好远游出玉门关至昆崙山去中夏三万馀里尝作溯江纪源一篇以岷山导江特汎滥中国之始按其发源则河自昆崙之北江亦自昆崙之南非江源短而河源长也其说实得之目击乃以其所经里数吹毛索瘢殊为过当夫昆崙即今所谓刚底斯为群山祖脉其水四方分流然则大江之雄长四渎不徒恃源于西蜀之眉州义复何疑但谓江源出天汉则史家不无穿凿之说耳
白云边。
玉人浓翠藐姑妍。
半山以上,九霄同色,一碧如烟。
银河秋老,芳蛾蘸绿,菱镜婵娟。
夕阳时金色浮天。
并猿也通灵,禽能诵佛,大岳西川。

昔寻仙古寺,山僧留我,一月岭头眠。
半夜钟,千岩瀑,晴血皓,立诸蛮。
蔡山即此,心通禹迹,历历嘉犍。
到如今重泛江船。
叹白头吟望,青嶂摩空,鹤唳千年。
案:《禹贡》“蔡蒙旅平”,蔡山即峨眉山。用清胡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