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翁同龢

相关人物:共 29 位
共 84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历历明星下,其如北斗孤。
残钟沉百杵,过客问三闾。
寥落得秋意,栖迟耽道书。
百年从此远,相忆到今无。
几副卿谋泪,悬河决溜时。
百身难命赎,一老不天遗。
竹垞弘通学,桐江瘦淡诗。
重因风雅惜,匪特痛吾私。
注:先生续诗话,评余二十岁时诗,以汤卿谋、黄仲则为戒。卿谋《湘中草》卷六《闲馀笔话》云:人生不可不储三副痛泪。先生甚赏放翁祭朱子文倾长河注东海之泪云云。余按此说本《世说》顾长康自道哭桓公语。一作悬河决溜。先生尝语余,其生平似竹垞者若干事,集中有诗言之;论清初学人亦最推朱,盖其博综略类。垞即宅字,古读入声。翁叔平瓶庐诗稿》卷四《重九前一日用壁间韵》:通识岂无朱竹垞,微言况有顾亭林。自注道此。先生诗学诗格皆近方虚谷,时人不知有《桐江集》,徒以其撰诗话,遂拟之随园耳。
上翁尚书(录一) 清末民国初 · 樊增祥
七言律诗
纶扉家世动华夷,四十年来侍玉墀。
出入三朝称国老,周旋二帝作经师。
君臣鱼水同休戚,父子鳌峰接履綦。
白发内人浑记得,显皇新擢状元时。
注:翁尚书:即翁同龢,曾官刑、工、户部尚书。
试从全盛日,数到中兴年。
世与人相待,名兼位以传。
各留心画在,未觉事功偏。
沈陆当谁责,庸非运使然(同上卷二四)
寄上虞山相国师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七言律诗
江上穷愁十日霖,摇摇孤愤结微音。
松高独受寒风厄,凤老甘当众鸟侵。
睚眦一夫成世变,是非千载在公心。
言妖舌毒纷无纪,吞炭聊为豫子喑。
注:相国:指翁同龢翁同龢曾为协办大学士,即副相,故尊称“相国”。
松禅老人 清末民国初 · 张謇
七言律诗
楼台无地相公归,借住山峰接翠微。
济胜客输腰脚健,忧时僧识鬓毛非。
尚湖鱼鸟堪寻侣,大泽龙蛇未息机。
正可斋心观物变,蒲团饱吃北山薇。
注:松禅:为翁同龢号,张謇是其门生。
图为翁同龢墓园,翁之后人宗庆先生作图嘱题
鸽岭烟光入画中,丰碑矗处仰英风。
楸梧石马威灵在,荆棘铜驼帝业空。
主战频挥忧国泪,维新难奏补天功。
由来前进多艰险,把酒低回一酹公。
翁宗庆先生手抄松禅老人“浣溪沙”词,谓此词写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三月,时八国联军铁骑尚滞留京畿,西后挟光绪帝尚在西安。词中“病骨不禁春后冷,愁怀难向酒边消。却怜燕子未归巢”,语似平常,却深有感喟。是年半塘写“春尽”诗,沤尹写“落叶”词,皆以眼前语抒哀时悯乱之思。词人如此,况时刻关怀国事如松禅相国者耶。盖当时有所顾忌,故词意甚隐,今则不妨申明言之矣。因次韵。
想象当年夜待潮(原题为“谢家桥小泊待潮”。)
更从何处度兰桡。
渔灯数点认村桥。

琼岛风烟春更冷,逐臣忧愤酒难消。
关心燕子处危巢。
富寿荪先生评:松禅词和者甚众,然多不明词义,故押“巢”韵多勉强。此词揭出相国心事,押“巢”韵极自然现成。
书家门户方争持,北碑南帖歧又歧。
道州雅嗜鲁国笔,仙坛坐位皆所师。
颇疑不写中兴颂,亦更无论臧公碑。
灵飞小楷异多宝,岂厌平淡初无奇。
前有南园后松禅,三益披草留在兹。
素薄贞白与怀素,谓双井学其斜欹。
岂知坡公效二海,姿媚宜若轻羲之。
乃云肥瘦各有态,花枝轻颤宁当嗤。
果然草书醉翁亭,饶与黄米争风姿。
道州此碑百馀通,想见得力临池时。
岂知右军池水黑,亦复不让于张芝。
零陵既有绿天铭,智永退笔高累累。
之其所好乐而辟,于所贱恶亦宜之。
皋陶不坐文部省,谁与听直书文诗。
浑忘异量爱同体,吁嗟平等观其谁。
辨色汀芒曾一笑,突过鹰阿万年少。
枋头垓下跳而免,鸱夷子皮理归棹。
堂堂三绝老松禅,慈仁北望几风烟。
仓皇及得吾宗手,虹月沧江水接天。
共 84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