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萨载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1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自惊(乾隆丁酉)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河臣驰驿五百里,未擘封囊先自惊(向来河臣遇有河防急务例由五六百里驿奏馀事则否昨忽接高晋萨载奏章由五百里邮至未启函时心甚惊疑恐河上之或有事也迨展阅乃因驰驿往问新河工程二人覆奏新河安澜及清口流畅工坚情形始为稍慰矣)
却为(去声)安澜速回奏,慰赢惧矣敬仍并。
洪泽湖五依皇祖诗韵(乾隆庚子)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碧净连天万顷虚,堤工咨度立观徐(回跸渡黄临视高堰及清口东西坝工据萨载绘图请将三堡六堡等处卑矮砖石工加高余以砖工不若石工经久自应一律改建石工逐段分年修筑以资巩固因令再行确核期于永远安澜即多费帑金不惜也)
可怜渔舫谋生计,不避风涛此捕鱼。
睢宁(乾隆庚子)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刚幸仪封工合龙,睢宁忽报郭堤冲(陈辉祖萨载先后奏报睢宁县郭家渡于六月十七日堤工漫塌口门宽至九十七丈水深处至二丈一二尺掣动大溜十之七八其漫溢之水三股分流下注统归洪泽湖掣分大溜十七八归入洪湖暂纳容预计疏防敕官守更廑赈恤救民凶据萨载奏伊经过淮扬查看运河及高宝诸湖并洪泽湖㡳水尚小均可容纳因传谕令开放金湾等闸坝使运河水势畅泄归江并大加拆展清口东西两坝若湖水冉长不得不将山旴五坝酌开一两坝腾空湖面受水此实不得已之策耳其漫口经过地方田庐猝被淹没速细查明抚恤毋致一夫失所)
陶庄蒙佑心诚慰,自咎慰心或失恭
⑴ 仪封决口自戊戌秋堵筑至今春始得合龙
⑵ 今春躬谒陶庄吁次神祈佑仪封漫口即于日合龙因此余心稍慰而督河诸臣或亦以甫经合龙下游庶可无恙此即我君臣之过自后惟当益加敬慎河防虽明降谕旨引咎实切惭闷耳
即事(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伏汛报安两总河,开新复故念初过(迩日据籣第锡奏报本年伏汛黄河上游万锦滩长水至一丈馀因新河李六口出水畅顺河底刷深并未出漕漫滩至兰阳以下新河地面宽衍堤根均有深水经河工道府等分头赶镶防风加高压土悉臻稳实自虞城至曹单一带亦一体安固又据萨载李奉翰奏南河伏汛因上游节次长水徐城志椿长至一丈三尺馀因将毛城铺峰山等四闸次第启放四路分泄而张家马路迎溜顶冲正堤埽工塌卸百馀丈溃伤堤顶随督工员一面于越堤帮筑里戗一面于正堤上首挑进黄沟一道掣溜使水势灌满内塘挂淤于正堤下首开出清沟四道使澄清之水下归正河溜势顺注等语今岁当开放新河初复故道之后伏汛化险为平实堪庆慰现在秋汛踵临因批谕该督等倍加敬慎以期倩防周密益保平安)
秋期转眼应临矣,南望殷殷敬倍多。
两江总督萨载续报得雨情形诗以志慰(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苏城二寸已接润,迤北或逢润倍之(昨据萨载奏苏州于三月十五日得雨二寸馀农田已为有益兹又奏到连日接据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徐州各府属禀报均于十五日得雨二三寸至五六寸不等自苏州迤北雨泽倍为优渥闻之欣慰)
宿预已邻山左界,明兴佳信企遐思(此次萨载所奏宿迁得雨六寸洵称深透该县界连山左自必一带或亦普沾但尚未据明兴等奏到仍殷廑念)
洪泽湖六依皇祖诗韵(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高堰培高并补虚,砖教易石命为徐(庚子南巡回跸渡黄临视高堰及清口东西坝工据萨载请将三堡六堡等处卑矮砖工加高余以砖工不若石工经久因命再行确核不惜帑费一例改建石工逐段分年脩筑以期永远安澜嗣据萨载奏先将急脩各工于四十六年春间辨竣其次脩缓脩各工亦于四十八年五月通工一律完竣共用工料银三十三万馀两次第徐脩石工胥藏)
今来历阅工胥蒇,庆慰吾民微禹鱼。
鸣辇运河白,升香岱岳青。
民艰询迤逦,吏治训丁宁
六度江乡幸,几番堤畔停。
谕皆中窾要,示必审情形
清口上常度,陶庄下久聆。
御桩犹可验,挑坝正其丁
事以有巡述,心惟无逸铭。
宗工期永晏,祖训亹聪听
宣定东西势,建筹南北瓴(己末春曾命大学士鄂尔泰视河仍持开引河之说而河臣河员率以为难行即高斌亦以为功不易就乃创建木龙挑溜北趋为补偏救弊之计于是引河之议遂寝予以为陶庄引河不开终不能救清口倒灌之患但南巡四次未至其地丙申春授萨载为总河谕及开陶庄引河之事萨载扺任与督臣高晋亲履其地测量高下曲直头尾宽窄绘图贴说以开予以朱笔点记其议遂定于九月十六兴工以丁酉二月十五日乘春汎水长放溜入新河而旧河筑拦黄坝以禦之既放后新河顺轨安流直抵周家庄始会清东下去清口较昔远五里于是永免倒灌之患而引河之工成此实仰邀贶详天助陶神相因命建河神庙于河干以答明御制庄河神庙碑记)
绳先赖成绩,默佑仰苍灵。
⑴ 阎之皇祖轸念民依吏以省方问俗疾苦训官法廉舟行察闾周览运河跸所辇路登临泰岱焉清至盛典昭
⑵ 康熙甲子始丁亥南巡江浙嗣是己巳己卯癸未乙酉巡典递举前后凡六度自宿迁至淮扬莅率阅视河堤时返经临每次必三四以为常随凭览闸堰往指示机宜实足为治河典要
⑶ 己卯春形势命皇祖亲阅清黄于清口迤西隔岸挑治陶庄引河立桩为志益避清命于南岸筑挑水坝横截河流逼入陶庄河口俾口倒灌之患实釜底抽薪之随淤后虽策惜其时河臣未能善体工迄圣意随浚遣大臣履勘屡经疏浚无成云
⑷ 南顾皇考虽未举南巡之典然每纡家堰廑念河防雍正己酉以高石工必须坚固高厚方能障护清水使力足敌黄以助畅流之势命发帑百万实力培修以垂久远至于令犹利赖焉余心切法凡观祖课吏考于乾隆辛未丁丑壬年乙酉四举南巡民行庆蠲逋以次举行而于阅览河堤诸务尤深廑念平成
⑸ 壬午春阅清口乃洪泽湖尾闾东西两坝本以蓄清禦黄司事者每以惜费为念皆不肯大扩清口致洪湖盛涨由高堰五坝泄出下河往往受灾因于五坝设立水志如增长一尺即将清口之坝拆开十丈递长递拓永为成式俟秋汎过后仍将坝口镶筑以资禦控河臣遵奉宣泄下河即每岁大稔十馀年来高宝遂无水患
曲家楼屡变,无已事更张。
因取元臣策,仍教众议详
自西向东放,弃北取南良。
𨗳利新渠下,宣馀百里强
助夫实弗允,宽限俾休忙。
定以桃花汛,爰成竹箭祥
会清迅达海,堵旧屹成墙
虽曰村田占,仍将河地偿
蒙庥新观宇,善后饬堤防(此次河工合龙全赖阳河神默佑阿桂等奏请将兰北岸雍正六年奉允所敕所建惠安观鸠工重修以肃观瞻而昭妥侑因请并亲书祠额御制纪事诗发往悬挂刊刻用酬恊灵贶其馀一切善后堤防事宜命阿桂次第筹办安再赴东省并传谕明兴即将运河两岸纤道赶紧兴修以便漕艘遄行又谕萨载相度沛县地势于高阜处所移建该县城垣俾灾黎永资安堵所有在事诸臣办理得宜阿桂李奉翰何裕城李世杰俱交部议叙其在工出力之文武各员并令查明一并议叙)
嗟我民苏困,仍加月赈长
涸区课耕种,乏种(上声)借资粮
尽此心思到,仰酬天眷庆。
⑴ 先是曲家楼漫口屡经堵筑工败垂成不得已降旨询问大学士阿桂等履勘上游南岸地势为改弦更张之计随据覆奏请于青龙冈迤上自兰阳至商邱添筑大堤一道开桃引河俾正河大溜掣归故道等语敕大学士九卿等详议佥同因降旨允行
⑵ 阿柱等所请建堤自兰阳三堡至商邱七堡一带南堤外另行添筑长堤内就沿堤形势开引河计长一百七十里渠成之后自西向东开放𨗳入新渠弃北取南实亦无可如何之计也
⑶ 开渠筑堤需用人夫实多韩鑅富勒浑等泥于上年白露前竣工之奏屡请于直𨽻山东邻省拨助夫役以期大工连竣余以邻省助夫非便屡经降旨训谕停止派拨详见昨秋助夫诗
⑷ 昨秋降旨停正邻省助夫宽限至今春桃汛以前开放引河俾豫省夫役可以从容集事
⑸ 豫省筑堤开桃引河工竣于今春正月复命大学士阿桂前往督同开放前据奏报三月初一日开放新河弆腾掣溜初四日寅刻即入江南砀山县境十三日辰刻挂缆断流至十四日辰刻金门一带俱已闭气并据江南河营禀报初九日戌刻水势已到清黄交汇处所汇清入海一举蒇工实荷天祐神助云
⑹ 善后事宜最要者南岸筑堤开渠所有占用民地首应拨给其北岸河身涸出可垦地亩饬令阿桂等官为丈量按照顷亩拨给俾小民得及时赶种夏禾如有拨剩馀地并令召佃收租以备河工公用
⑺ 前经降旨将山东之兖曹二府及济宁所属又江南之淮安徐沛等处被水最重处所常予赈恤俟漫口合龙俊再行停止复思该处地亩甫经涸出即行停赈穷民觅食尚艰因再加恩展赈至六月停止
⑻ 东省金乡鱼台一带涸出地亩恐被水灾黎无力耕种并令明兴查勘确实酌借籽种俾得及时插种咸庆秋成以期仰副眷上苍佑
三皇五帝道功崇,历代君王懋建中。
虽是乘除抚人世,莫非兢业代天工。
由来观德视迁庙,用以陈年新閟宫。
更忆戴黄教易瓦,载闻刻羽发调桐。
考经圣祖加之位,敬法世宗祀以躬(春季皇考于雍正二年亲诣行礼)
乐亮礼章溯古制,牲蠲币量冀神通。
落成莅止摅诚恪,蒇祀虚徐仰显融。
周监在殷殷监夏,难谌益切惕予衷。
⑴ 旧制葺庙瓦皆甃用纯绿兹以新正殿易盖黄瓦
⑵ 康熙六十一年成列皇祖考定祀历代帝王庙位守辟并增入典
重刻淳化阁帖颁赐群臣联句(乾隆癸巳)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游艺托宣毫分阴惜万几之暇徵吟拈响拓尺素寻八法之原溯宝翰于双钩名迹三希早锲贻贞珉于什袭汇藏墨妙兼珍顾推阁帖所旁罗繄自宋时为大备翻毕家之初印本来面目犹存摘王氏之类编是处瑕瑜不掩爰简儒林而覈订更勤清览以评量惩僣名益谨尊王先斥主臣失次考国乘还参族谱并釐人代乖方伊萧梁刘宋之多讹讵堪论世矧琅琊太原之莫晰何谓知贤或单行或并行释文例显为总识为分识證误条详虽脱简亦仿经笺即阙名仍沿史断视尧章之折衷绛帖将毋挦扯西昆嗤方庆之刻画通天不啻衣冠优孟乃喜新硎之既发惟期旧拓之常完于焉阯就东园轩开北上环转廊腰六六非规碑洞于秦关罫区石额三三恍展阵图于逸少记核赵宗之实车鉴难淆题因淳化之称榜颜偶寓装潢成卷册藏之名山者孰与传之其人赉予溥臣邻文以纪事者尤宜声以足志丰玉赓歌逢已盛巡周而锦已成襄骈珠属句协寅生数具则垣皆应宿春迎祈谷后红浮贴胜绽唐花风验试灯前碧入敷茵滋郑草至如王侍中帝书臣书之善对颇嫌语涉俳谐曷若柳谏议心正笔正之良箴深许意抒忠爱彼结体簪花纵逊奚须罚墨汁一升兹胪篇扣钵诚工庶合消茶香七碗云尔
古今法帖多难数,萃古近今淳化真。
初拓士安本尤善(御制),内藏苏颂鉴曾珍(帖本初藏苏颂家后有跋识)
升元漫溯芒探宿,秘阁宁希派导岷。
易水烟磨觇色澹(臣刘统勋),澄心纸擘备材甄。
奇搜怀瓘区三估,拜胜兰亭序列宾。
至矣成编存拱璧(臣刘纶),陋哉翻刻诩传薪。
墨林数典兹为冠,宝笈函辉信有神。
夹雪光生犹涌现(臣官保),双钩格老讵缁磷。
从头叙识经承泽,触手标题缀孟津(此帖孙承泽曾藏王铎审定)
名压上中下诸品(臣于敏中),年贻七百八馀旬
因文见道心斯企,溯委穷源论欲纯。
排类儒林付(御制)博学,持衡册府藉周询。
事徵伯厚许能核,识舛知微缪始因。
考證卑之且无甚(臣托庸),参差拟不合于伦。
摹形鄙彼冠同孟,物色嗤渠尺量歅。
川溯先河邀睿赏(臣程景伊),版开生面荷荣纶。
爰依纪载胪时代,特揭经常定主臣。
十卷分签虽旧贯,百家备迹恰同畛(所刻诸家名迹凡九十九人)
竞知青出蓝誇最,肯使珠淆目共湮。
执厥中诚超汝绛(臣王际华),揣其本乃斥黄秦(黄伯思秦观虽有专书纠谬未为醇备)
尊王不异春秋旨,论世宛看甲乙陈。
例视杜诗堪号史(御制),义严柳笔凛书绅。
鲁司寇爵尊从节(孔子不书官爵以示尊师),唐二宗编辨息龈(王著所编唐太宗高宗书多有淆舛)
马谶同曹存魏籍,蝌文首禹释齐春
田畴耕耨斯宜辟,斧芾戈矛颉共循(仓颉书戈矛斧芾等字亦依古篆校释)
序仿沙门从集腋,表删戎路杜摇唇
太原为别新亭客,大草难蒙署牒人(张芝不应有狂草令辨为张旭书)
辨体兼移列女序,阙疑姑任逸名泯
衣冠纪望沿程邈,衮钺微言证起莘
册副经籯昭万世(臣观保),笔咨匠石挽千钧。
鸠工己丑仲春始,蒇役壬辰橘月新。
曲折颇欣神毕肖(御制),瘦肥却妙腕俱驯。
调朱施墨钩摹巧,数画寻行琢削频。
程技入教旁殿集(臣倪承宽),督勤顺俾侍臣亲
丁丁声应铜壶漏,一一光骈碧水蠙。
捶近螭头喧日午(臣金甡),拓传蝉翼曳秋旻
硬黄甫试良藤滑,飞白旋如逸翰振。
篇递布行阡间陌(臣庆桂),楷施旁注介兼僎。
比公彦疏三千礼,异郑元分七月豳。
八体端倪识根祗(臣周煌),六书派别析濆洵
开宗谕意大端举,逐册识言精鉴申。
要欲订讹归以正(御制),讵同干禄诲之谆。
鸿文奥启三苍括,龙管香浮群玉彬。
志事由今词焕烂,弁题蕴古色㻞璘(册首蕴古御题寓名四字)
苞图先后丹毫洒,薤篆方圆紫玺填
禁直芜词容附缀(简末附列臣内直诸臣跋语萨载,林栖健笔快同伸
订知白石平非妥,注觉红莲译未醇(21)
钳口无虞披猎碣(臣庄在与),迎眸那复混燕珉。
山蹊豁比荆榛剪,车轨平如道路遵。
宝晋大观难与匹(臣谢墉),三希墨妙合为邻(22)
轩营文梓敦惟朴,廊贮贞珉数恰匀(23)
名寓实非慕宋帝(24),风从欲共验尧民。
庋留元印仍环座(25),砌叠新硎恍映桭。
煜爚乍窥星隐壁(臣汪廷玙),骈阗恰讶石围囷。
六爻排比占舆象,两厦纵横次瓦鳞。
底事楹雕兼柱绣(臣毛辉祖),全看画铁并钩银。
纷纭传刻徒规鹄,想像临池正试㕙。
颗颗宛擎珠琲络(臣汪永锡),行行却笑锭槴纫。
云霞凝处萦蒸蔚,琼玖镌来护炳麟。
爱可长存坚寿石(臣胡高望御制),多应益善美增筠(帖成共拓四百部以广流传)
宁惟两府蒙荣独(26),索与群臣嘉会均。
更畀流传逮名胜(27),广教模楷效妍颦。
盘堆卷册双单判,缄赐官寮中外臻。
秩品遍抡卿贰上(臣董诘),连疆率准海瀛滨。
离宫并贮光常葆,福地分藏气不沦。
槐市巾箱充列舍(臣李汪度),玉堂藻采彻重闉。
才窥龙爪斯称幸,矧袭骊珠足傲贫。
岁月识惟长日至(臣王懿修),子孙保用永年巡。
恩符癸巳添佳话,赓继耕蚕洽令辰(上年新正以耕织图联句)
嘉遇开韶荣叠遇(28),体仁抚序鬯敷仁。
拈毫举目欣积雪,联席同心励夙寅。
法上得中志虽亹(见记中),化民心亦在还淳(御制)
⑴ 按毕士安自记帖赐于宋淳化四年癸巳越今乾隆癸巳计七百八十一年
⑵ 帖分十卷虽仍王著之旧而前后多所更定讷臣素尔
⑶ 旧称司马懿为晋文宣王今改摽魏官臣福隆安
⑷ 列大禹书为历代帝王之冠斋春云云则依古篆体释之也
⑸ 旧以田畴耕耨云云为李斯书考之实唐李阳冰所书河东裴公纪德碣
⑹ 汉章帝不应书周兴嗣千文或亦如怀仁之集圣教序臣蔡新
⑺ 别本有钟繇戎路表一帖笔法不类词义亦不足取
⑻ 王坦之系出太原旧误与羲之诸子同列
⑼ 列女如蔡琰卫铄皆移各朝之末臣裘曰修
⑽ 旧或作古法帖或作何氏书并有误列献之帖者今悉改为无名氏
⑾ 旧于诸人爵里不备书且有讹舛者今自程邈以下患为增改
⑿ 王敦桓温身为戎首则退列晋臣之殿刘穆之生怀贰心死受新爵则列其原官以愧之王昙首沈约一人而事两朝则从其所终之代并依纲日体例
⒀ 命选本镌御书处刻工于廷翰懋勤殿直庐比对原石并命内林就近校阅
⒁ 金内府帖多用乌拓独此仿蝉翼拓俾存古意
⒂ 濄为洵汝为濆皆水溢出别为小水之名见尔雅注
⒃ 诗有御制重摹淳化阁帖成志事由今视昔徒佳话句臣奉宽
⒄ 第一卷前后皆有册后御书馀九卷惟在
⒅ 每卷前后皆押以乾隆鉴赏淳化轩图书珍秘宝
⒆ 辛卯冬致仕尚书钱陈群以庆祝后慈寿来京亦命跋识于
⒇ 姜夔有绛帖平卷后释文订异兼采用之
(21) 刘次庄刻戏鱼堂帖凡草字不可读者以小楷译之为释文所自昉然其译字亦未能精审
(22) 三希堂帖嵌于阅古楼墨妙轩帖嵌于万寿山惠山园中皆内府所刻帖也
(23) 帖既镌竟适长春园中新搆文轩落成左右廊各十二楹分嵌六石因以淳化名轩
(24) (轩虽因帖得名实寓化淳之意若宋太宗惭德颇多其纪年固无足取也)。(御制)
(25) 新刻淳化阁帖墨拓与毕士安原本并装潢同弆轩中
(26) 宋帖初拓惟两府以上始得与赐今自皇子皇孙亲王以下文职二品以上及内廷翰林外省督抚衍圣公并为颁赐其加赐者又三十八人
(27) 直𨽻山东江浙行宫及名胜之地俱令贮一部又在京翰詹国子监教习庶常馆并各省书院亦俱分赐
(28) 是日立春丙子丁亥皆以立春日联句臣汤先甲
共 1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