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赵司直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对樵,号苇塘。乾隆五十七年进士,官浙江定海知县。有《问义轩诗钞》。
晚晴簃诗汇·卷七十七
庄纶渭,字对樵,号苇塘,武进人。乾隆壬戌进士,官宁州知州。有《问义轩诗钞》。
维基
庄纶渭(1713年3月24日—1774年5月17日,康熙五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乾隆三十九年四月初八日),字对樵,号苇塘。
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属常州市)人,诗人。
乾隆三年(1738年)戊午科江南乡试举人。
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科第三甲第二十五名同进士出身。
考补咸安宫教习。
十二年(1747年),补授浙江湖州府武康县知县,充丁卯科浙江乡试同考官。
以擅长听审断案知名。
十五年(1750年),充庚午科浙江乡试同考官。
十六年(1751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敕授文林郎。
十八年(1753年),改浙江宁波府定海县知县。
定海孤悬海上,不设盐场,秀、岱二山尤其穷绝,没有出产稻米,居民以渔、盐维生,县城农民多以盐换取米,有商人觊觎其中利益,贿赂上层取得执照、以二千两银收购六十多万斤盐,纶渭认为会导致「尽弛农民为灶丁、化膏腴为赤卤,而群不逞之徒四集,胥吏搜缉为暴而刮土堤、薄海潮冲溢,其害不可胜言」,力请禁止,定海居民感谢而为纶渭立生祠、作碑记颂功德。
二十三年(1758年),迁甘肃庆阳府宁州知州。
有红毛夷人贿赠大珠六颗,纶渭坚拒,说:「勿使夷人视中国官长谓可货取也。
」到任三个月即因病回籍调养。
二十六年(1761年),署理绍兴府上虞县知县。
二十八年(1763年),复任定海县知县。
以乞养归乡。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四月卒,年六十二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3—1644 【介绍】: 明广平府永年人,字孔嘉,又字井眉。崇祯四年进士。授仪封知县,调杞县,擢吏部文选主事,历太仆丞,阅马近畿。闻李自成破居庸关,驰入京,谒大臣策画战守。大顺军破京师后,投井死。有《君子亭集》。
人物简介
申佳允(1602—1644),本名申佳胤,明末官员,《明史》避雍正皇帝胤禛之名讳而作申佳允,申涵光之父。字孔嘉,又字浚源,号素园,北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人。崇祯四年进士,历任知县、吏部文选司主事、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南京国子监博士、大理寺评事、太仆寺丞等职。甲申之变,佳胤殉国死节,赠太仆寺少卿,谥节悯。入清,褒扬忠烈,赐谥端悯。有《申端悯公诗集》、《申端悯公文集》传世。
维基
申佳胤(1603年—1644年4月25日),字孔嘉,号浚源、素园。
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属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
明末官员、诗人、经学家,甲申之变时自杀殉国,年四十二。
南明追赠太仆寺少卿,谥节悯。
清顺治赐谥端悯。
清雍正年间避讳清世宗改称佳允、佳荫、佳印。
六岁丧父而孤,家庭贫困,经济方面无所仰赖,其母靠纺织维生,有时一日只食一餐。
申佳胤自幼便以节操刚正自励,面对他人不显露饥寒的神色,他人无法看出其境况。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补生员。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乡试举人。
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第三甲第九十五名同进士出身。
崇祯六年(1633年),授河南开封府仪封县知县。
仪封民风勤谨简朴易于治理,申佳胤减省繁苛的教条,打算与民休息;仪封县原本多盗贼,申佳允严格实行保甲法,使盗贼无处容身,治安渐佳;遇到大雨不止,黄河决口,申佳胤亲自冒著怒涛乘船组织民工堵塞决口;县内有大土豪,奸诈狡猾而扰乱治安,申佳胤将之捕捉处刑,县境内为之震撼。
崇祯七年(1634年),申佳胤因有才改调杞县。
崇祯八年(1635年),流寇「扫地王」率万人攻打杞县县城,城墙土垣多处崩塌,申佳胤招募死士死守并击溃流寇,因之将土城改建砖城;其后流寇高迎祥等攻入河南,唐王朱聿键率兵勤王,勤王军即将抵达开封府时,诸位省、府大吏甚为惶恐不安,聚集会议说:「留之,不听。
行,守土者且得罪。
」申佳胤主张:「惟周王可留之。
」众人称善,于是用申佳胤之计。
崇祯十年(1637年),因政绩卓异,擢吏部文选司主事。
上疏防备边患之五项策略。
崇祯十三年(1640年),升吏部考功司员外郎。
佐理京察。
因大学士薛国观倾轧少詹事文安之,文安之因是崇祯辛未科会试主考官,申佳胤奉之为师,故受牵连,又因举劾公正之事忤逆温体仁,贬官出为南京国子监博士。
后升迁大理寺评事。
再升太仆寺丞,于近畿巡阅御马。
崇祯十七年(1644年),以太仆寺丞奉旨出巡牧场。
而听闻李自成攻破居庸关后围攻京师,情势仍可避难躲藏,旁人劝申佳胤不要进京,申佳胤流泪说:「固知京师必不守,然我君在焉,安危共之,何所逃避。
」三月十二日,申佳胤行山路回京,驰马入都城,到处拜谒军政大臣,筹画与投递守城战之策略,都不被接受。
申佳胤留给长子申涵光书信写道:「行己曰义,顺数曰命,义不可背也,命不可违也。
吾受国恩,誓死相报,不复顾家矣;天下事莫不坏于贪生而畏死。
死于疾、死于利、死于刑戮、于房帏、于斗战,均死也。
死数者,不死君父,盖亦不善用死矣;今日之事,君父之事,死义也,犹命也,我则行之。
」三月十九日,京师遭流寇攻陷。
申佳胤穿戴整齐冠服,叩拜辞别年老母亲,骑马至王恭厂,随从家仆请求申佳胤改换便服以逃避贼兵。
申佳胤说:「吾起微贱,食禄十三年;国事至此,敢爱死乎!
」两个家仆围守著不离去,申佳胤欺骗他们说:「吾不死也,我将择善地焉。
」下马向北叩拜,申佳胤看见一灌溉水田用的巨井,突然跳入巨井中,家仆大惊呼号,欲将申佳胤救出。
但井水浅,只超过腹部高度,申佳胤喊道:「告太安人,有子作忠臣,勿过伤也。
」于是坐地吸水而溺死,年四十二。
南明福王监国时追赠太仆寺少卿,谥节悯。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下诏褒扬甲申死难诸臣,赐谥端悯。
申佳胤死后,名士陈子龙为其作〈申节悯公传〉、殷岳为其作〈行状〉,子申涵光、申涵煜、申涵盼编有年谱。

人物简介

维基
李遵度(1619年12月7日—17世纪),字式玉,号我玄,万全都司龙门卫籍,陕西西安府同州韩城县人。
李遵度父亲务农维生,他跟随耕作却不能胜任,看到邻居读书甚为喜欢,向父亲请求就学,因此进入乡学,他聪明过人,家贫缺乏纸笔就拿窗纸写字,数年后学问大进,补为县庠生,其后为选贡生,朝夕虽然只有一顿饭,但他能奋志揣摩,读书馀暇时学习草书,能以左手挥洒自如;到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定鼎,他打算到顺天应考,可是欠缺路费踌躇未决,晚上梦见伽蓝神说:「你今科必中举。
」醒后告诉妻子,妻子脱下发簪资助他,到榜发果然中举人,三年(1646年)联捷进士,先在吏部观政,后获授德清知县,其时流寇充斥,他就训练义勇、完善兵甲,擒拿盗贼首领,而馀党悉散去,为政五年讼简刑清、地方宁静,却被嫉妒者中伤罢官,在家以诗文自娱,家庭和睦。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如璨(?
—1645年),又作李汝灿,字用章、衡峤,江西南昌府南昌县葛溪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李如璨是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授湖广蕲水知县,转任刑科给事中。
崇祯十年(1638年)闰正月,因为朝廷渴求直言,他上陈回天四要,谈论财用政要弊病,大意指:「国家祖制原本是好的。
但自从不用军而设兵,人民开始不得安身;自从屯军不耕而收饷,农夫开始不得维生
有兵不练习,士兵增加而饷粮减少;有饷不核查,饷粮多而多假冒士兵。
近来核实使四出查核,而屡闻他们聚敛饷粮,冒名占有者没有又减少,可谓有才能吗!
魏呈润、詹尔选、李化龙、刘宗周都是一上表问题就遭罢黜,今天皇上下诏求直言,若能倘赦免他们,收为左右,那样直言可以不求而至。
辅成君道,尤其在于大臣,今天大臣瞻前顾后,结党营私,又怎能怪经常发现盗贼啊。
」崇祯帝怒,将李如璨入狱及削籍。
黄道周营救未果。
弘光帝继位,起用李如璨继续担任刑科给事中,清军破南京,他身著丧服,伤心哀号,作祈死文以祈死,不久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阳湖人,字尧仙。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间官至福建巡抚。陈奏地方利害,洞切事理,皆可施行。精鉴赏,搜辑古砖甚富。有《秦汉百砖考》。
维基
吕佺孙(1804年2月23日—1857年10月18日,嘉庆甲子正月十三日卯时-咸丰丁巳九月初一日卯时),字元相,号尧仙,一号兰溪,室名运甓轩,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今属常州市)人。
早年为监生。
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式甲午科顺天乡试举人。
十五年(1835年),考取景山官学教习。
十六年(1836年)中式丙申恩科会试,殿试位列第二甲第三十四名进士出身。
选翰林院庶吉士。
十八年(1838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二十年(1840年),丁父忧去职。
二十二年(1842年),服阙,仍任翰林院编修,充起居注协修官,兼国史馆协修官,协办院事、本衙门撰文。
二十三年(1843年)三月,大考翰詹,列为二等,获赏文绮。
七月,丁母忧去职。
二十六年(1846年)三月,服阙。
六月,以编修充方略馆纂修官。
七月,协办院事,兼充功臣馆提调官。
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充补办事翰林官,并以办理院事充功臣馆提调官。
二十八年(1848年),充国史馆纂修官。
二十九年(1849年),京察一等,吏部引见后由军机处记名以道、府用。
充教习庶吉士。
三十年(1850年)正月,孝和睿皇后、道光帝先后驾崩,吕佺孙渊雅练达,受翰林院掌院学士倚重,长篇祭告文章多出其手。
南书房缺人,掌院学士将吕佺孙列名于首列,但因病未能参与考试。
三月,充庚戌科会试同考官,兼充实录馆纂修官。
咸丰帝即位后,非常希望澄清整肃吏治,谕内外大臣保举人才,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庆奏保吕佺孙,咸丰帝召见文庆询问吕佺孙的出身背景、所办事务、所拟文章。
四月二十八日,奉旨补授广东高廉道谒见时;咸丰帝训诲与勉励备至,谕:「作外官仍不可脱读书人本色。
」请假于赴任途中回乡省亲。
未及赴任,八月初四日,补授为四川按察使。
吕佺孙上摺谢恩,并奏请陛见,咸丰帝朱批:「著毋庸前来」。
十二月十八日,到四川按察使任。
四川司法案件量极为繁重,每年秋审事件往往达五六百件,吕佺孙认为按察使司是刑名总汇,如果没有细心审理,则必定有纵放与冤枉发生,所以对于招供后解送到省的人员都细心审问查究。
以往提审的案件都发交谳局委员推勘,吕佺孙则亲自提审,时常审到深夜,一时间平反许多冤案。
尤其留意亲属伦理问题,常说:「小民虽愚,无不可教者。
教之,当自孝悌始。
」又四川省啯匪横行,充斥道路,危害多年,吕佺孙饬令属员广泛搜捕,有犯必定惩处,匪众闻风暂时收敛。
咸丰元年(1851年)五月二十三日,升授贵州布政使。
六月十五日发摺谢恩并请陛见,上谕:「知道了。
著毋庸前来,即速赴新任。
」八月二十一日,交卸印篆。
九月初八日,到贵州布政使任。
九月二十四日,贵州巡抚乔用迁卒于任上,十月初六日,接获云贵总督吴文镕通知奏委护理贵州巡抚印务,初八日接巡抚印。
贵州位置毗邻湖南、广西,苗、民杂处,民情浮动,容易滋生事端,且广西对太平天国战争军情紧急,吕佺孙调遣驻兵、招募团勇,防禦攻剿并行,饬令各州县清查保甲,贵州境内得以保持安定。
同月,充辛亥恩科贵州武乡试主考官。
十一月,检阅贵州抚标、贵阳城守营兵,清查省库徵存银两收解,交代依法定时限结报,并查禁私铸语行使小钱。
十二月,指挥思州府缉获多次抢劫拒捕的凶盗杨浪子、张化成等36人,分别按律审办。
后因给事中焦友麟上奏整顿捕务摺,咸丰帝命吕佺孙议奏,吕佺孙覆奏:「黔省地处苗疆,山深箐密,盗贼易于潜藏,请饬认真缉捕,以获案之多寡,验捕务之勤惰。
」二年(1852年)正月,因有人奏称贵州苗匪结党聚劫,官吏瞻顾处分,隐匿不办,且贵州学政翁同书也如此奏报,咸丰帝命吕佺孙查办。
吕佺孙覆奏:「各案已获苗匪多名,并无回护情事。
惟万山厂等处,本产矿砂,利之所在,人尽趋之,恐有匪徒潜匿。
现当广西会匪滋扰,大兵云集,难保不四行奔窜,已饬严密查拿,务使内匪无可潜踪,外匪无从勾结。
」朱批知道了。
正月十六日,因新任巡抚蒋霨远抵达贵州,仍回布政使本任。
此时广西战事激烈,太平军窜入湖南,贵州有奸民乘机煽动起事,勾结苗匪为患,而贵州官兵已徵调到邻省作战,军营空虚,人心惶惶,吕佺孙知悉黎平府知府胡林翼才能,委任其总理省境沿边保甲、团练事宜,制定章程,与胡林翼往返通信筹画周详,还将湖南、广西境内靠近贵州的村落一体纳入团练,贵州得以安稳。
贵州省地丁钱粮仅十馀万两,一向需他省协济,此时道路梗塞,且各省用兵耗费巨大,无法顾及贵州,户部也无处筹款;吕佺孙努力维持,裁减冗费,加铸当十大钱,设法流通,得以维持财政,深受巡抚蒋霨远倚重。
总督吴文镕曾说:「藩司为通省表率,当为缺择人,不可因人择缺,致开调剂干求之渐。
」吕佺孙严格约束布政使司书吏,曾有某县出缺,书吏向吕佺孙家人探听以谁委署,吕佺孙获悉即立刻将该书吏斥责驱逐。
五月,捐养廉银二千两给江苏赈灾之需。
八月,充壬子科贵州乡试提调官。
九月,捐养廉银一千两供防堵经费,得到谕旨优叙。
三年(1853年),充癸丑科贵州乡试监临官、武乡试主考官。
十二月,因历任已三年,奏请陛见。
咸丰帝朱批:「著再俟三年奏请。
」四年(1854年)正月十九日,升调福建巡抚,例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
吕佺孙奏请赴京陛见,并率先迎摺北上,但走到湖南辰州时接获咸丰帝朱批回覆:「知道了,不必来京。
」于是改道赴福建。
八月十五日,到任福建巡抚。
吕佺孙考虑到福建各地会党自前一年起事后,城邑残破、村落萧条、持续动荡、吏治败坏已久,在到任日期摺中一并奏报:「闽省地处海滨,势当繁要,上府则山深路僻,奸宄易藏,下府则俗敝风顽,兵戈未戢。
至吏治之虚浮,营伍之阘冗,财用之空乏,民气之嚣张,在在均须整饬。
臣受事之初,一切利弊情形未能遽悉,惟有协力图维,与督臣虚衷商榷,事事处以实心,不敢以矜能沽振作之名,亦不敢以姑息市宽平之誉,庶几勉竭愚忱,冀酬高厚生成于万一。
」奏入,上谕勉励:「知道了。
闽省疲玩情形甚于他省,时时振作精神,力求整顿之实。
」御史蔡徵藩奏请变更闽鹾章程,户部议按盐场徵收,按色抽税二条,请咸丰帝谕令吕佺孙筹办,佺孙会同闽浙总督王懿德奏称:「场灶均在下游,会匪馀逆未靖,民气凋残,难以就场徵课。
至按色抽税,现就悬额先行试办,以冀扩充。
」获得允准施行。
当时福建泉州府南安县、延平府永安县会匪林俊、黄有使先后起事,林俊窜入仙游县盖尾乡境内,当地乌白旗匪首领陈尾帮助林俊;吕佺孙与总督王懿德督饬官兵剿捕,擒获陈尾,并于永春州逮捕黄有使,皆按律判处死。
十月,增设汀州府、福宁府官银钱分局。
此时有给事中奏徵收铺租以补充军费的方法,已于京师试办,请求推广到各省,一律照办;户部移咨到福建,吕佺孙奏言:「闽省依山滨海,地瘠民贫。
省垣住家者多,开铺者少,非京师商贾辐辏、货物流通者可比。
且每铺月收租钱数百文至一二千文,至多不过三四千文,其中富户十仅二三,而藉店租以为全家衣食者十居七八,即使按铺徵收,亦属为数有限,殊于国计无裨。
至于省外各属地方,或被匪徒滋扰,或系逼近贼氛,各自捐赀团防已觉力有未逮,更未便再议铺租,应请一律免予徵收,以示体恤。
」咸丰帝允准不徵铺租。
十一月,拆造福州厂战船。
同月,户部因鼓铸需铜量大,议请民间禁用五斤以下铜器;吕佺孙奏言反对:「禁止铜器,诸多未便。
呈缴稍迟,差役即藉端讹索,况五斤以下者,多系常用之物,而业铜者一旦失业,恐遂流为盗贼,请弛禁以安民心。
」经军机大臣与户部会议后采纳之。
十二月,漳州府漳浦县匪徒蔡全已滋事扰乱半年,吕佺孙偕同王懿德饬令属漳州府知府王肇谦、笼溪县知县赵印川接办军务,迅速剿除为首要犯,咸丰帝嘉奖其办理妥速。
五年(1855年)正月,获赠御书福字一幅。
因福州宝福局缺铜,奏请铸铁钱以充实民间流通,获准施行。
另因御史蒋达奏请更改兵制「令计户出丁,按户出钱,但守乡闾,不相徵调」,而山西巡抚恒春也奏请「裁兵节饷,富者出财、贫者出力,编练乡兵」,兵部奏请咸丰帝发下各省督抚议奏。
吕佺孙覆奏:「兵、农之分,其来已久。
我朝民惟完赋,兵以卫民,即有差派,亦皆给值。
闽地负山面海,兵额甲于他省,而地多斥卤,俗悍民贫,械斗之风几成锢习。
台、澎又粤、闽杂处,气类尤分,必藉客兵以资镇压。
他若巡洋、守卡,水陆交严,往返动逾千里。
今以犷悍之众,授之戈矛,既恐助其骄横,又复限以方隅。
不听远调,则拨戍、巡防更属无从措置,是有籍丁名而无实兵之用。
兼之丁粮归并以来,任田始有钱粮,力作从无徭役,兹复以抽丁之古法,歆以免役之空言,不独民易阻疑,抑恐粮多抗欠。
况兵额既改,营制自裁,而所抽之丁若隶州县,则牧令尽掌兵权,仍设营官,则将备兼理民事,尤与大局相妨。
至于富出财而贫出力,必寇患逼处,民有戒心,行之一时,未尝无效,然人情懈于已安,民力难以持久,安可编为定额?
遂欲议以裁兵,不如仍遵旧制,以免纷更。
」奏摺递入,咸丰帝认为吕佺孙所奏明白清晰,谕不必改制。
又因福建自咸丰三年开徵茶税,所徵甚微,而连年用兵,藩库存银已用尽,其他省份协济的饷银也落空,于是吕佺孙考量茶贩之情形后与王懿德商议,共同奏请改革茶税:「闽省商贩茶叶,向不颁给执照,徵收课税。
自道光二十九年,直隶督臣讷尔经额以商人之贩闽茶者,官私莫辨,议请由产茶之崇安县给照给照,经过关隘,验税放行。
嗣因产茶不止一处,商人散赴各县购买,绕道出贩,复经抚臣王懿德奏请,自咸丰三年为始,凡出茶之沙、邵武、建安、瓯宁、建阳、浦城、崇安等县,一概就地徵收起运茶税,由各县给照贩运,先后下部议准。
自粤匪滋事,各省茶贩裹足不前,恐藉茶维生之人失业生事,不得已暂弛海禁,于是闽茶尽入海,各路茶贩,遂运茶至省,不从各关经过,不特本省减税,江浙各关税课愈减,即粤、江西亦形短绌,而商利乃大肥,逐末者益众。
臣履任后,遍询茶商获利,较前不啻倍蓰,商利益厚,正赋转亏。
现粤匪未平,军需孔急,因思茶乃闽地所产,类于滨海之盐,茶商身拥厚资,什一取盈,初无所损,且徵诸贩客,不致扰累贫民,完自华商,无虑纠缠夷税。
以天地自然之利,为国家维正之供,迥非添设科条、加增田赋者比。
应请徵收税银,以抑逐末而裕国课。
并拟章程四条:一、在附省扼要处所设关增卡以便盘验;一、定课则以裕经费;一、给印照以凭稽覈;一、严法制以杜扰累。
连界各省,亦应一体设立,俾免趋避。
请自咸丰五年始,凡贩运茶斤,概行徵税,所收专款,留支本省兵饷。
惟创行伊始,多寡未能预定,俟行一二年后,再行比较定额。
」咸丰帝发交户部议准施行。
二月,会奏酌议劝捐兵饷章程,并改造台湾道厂战船。
三月,修台湾、福州等厂、台协烽火各营战船,并会奏请拨兵饷。
此时太平天国窜扰江西,攻陷广信府,广信与福建接壤,且为上游要害,福建邵武府、建宁府为之震动,吕佺孙急速调兵,与江西协剿防堵。
江西缺乏军饷,向福建告急,有人认为福建尚且不足,无法顾及江西;吕佺孙认为没有江西就没有福建,便著手筹款解送。
五月,起运运往天津的漕米,并奏请暂停米捐采买。
六月,会奏捐输成数,酌加科举中额、学额。
七月,因各省提议于商贩抽徵釐金,户部奏请由福建调查情形、计划筹办,吕佺孙会奏:「闽省滨海岩疆,物产稀少;水路则滩河险阻,陆路则山岭崎岖,是以商贾鲜出其途,较之江南各处水陆交冲、货贩荟萃者,情形迥异。
自咸丰三年上下游会匪滋事之后,民气凋残,本地客贩半皆歇业。
偶有商贩贸易,成本均属无多。
设局抽釐,为数有限,不足以助饷项。
再三筹度,实有窒碍难行之处,相应据实奏恳请天恩俯准免予抽釐,以安民业。
」又奏请豁免福宁府受水灾影响的田地钱粮,都得到准许。
八月,充任乙卯科福建乡试监临官;增建宝福局铸炉,并分建官厂,新设十二炉,增加铸币量。
九月,修造台湾厂战船。
十月,充任乙卯科福建武乡试主考官。
十一月,修造漳州厂战船;并抽查保甲。
十二月,修造福州厂战船。
会奏各府属未补仓谷,请缓发买,并饬查保甲。
又会奏缓徵各受会匪影响府县的地丁正耗钱粮。
六年(1856年)正月,获赠御书福字一幅;奏请拨兵饷。
三月,清查钱粮二限各地方官员完欠数额;修造漳州厂战船。
此时太平天国连续攻陷江西各县,吕佺孙与总督王懿德分别派遣兵将扼守省界要隘,屡次击退太平军;军情紧急,军书旁午,前线禀报吕佺孙都亲自批答,常至半夜子时,积劳成疾,体力逐渐不支。
旁人进言让属员摄理部分事务,吕佺孙表示:「吾受恩深重,未效涓埃,况当国家多事之秋,苟稍耽安逸,何以上副宵旰耶?
」四月,会奏筹办捐输防剿经费酌议章程。
五月,会奏请补发空白捐输执照;饬令府县捕获行劫南台岛盗犯程智泉等6名,分别审办。
六月,修造台湾厂战船;奏报奏销掣肘情形。
七月,会同总督奏请颁发空白监照。
江苏、浙江大旱,外省米商无法运贩,缺粮危急,吕佺孙急谕台湾商人运米至上海接济,江浙得以安稳。
九月,会奏劝捐兵饷防剿经费案内,佐杂各员仍准捐纳、免验看;饬令下属捕获福宁府会匪谢成汶等36人;奏报漳州府属龙溪县、南靖县、平和县水灾,委任属员勘灾抚恤。
十月,会奏劝捐防剿经费,请照原奏七折收兑。
十月初二日,因入秋以后精神更加衰减,恐怕贻误公事,发摺请假两个月。
十一月十一日,上谕:「吕佺孙奏患病未痊,恳恩赏假一摺,吕佺孙著赏假两个月,安心调理。
福建巡抚印务著庆端暂行护理。
」至十二月,病情恶化,言语困难,精神恍惚,医药无效。
七年(1857年)正月初八日,解任调理。
五月,自福建返回江苏原籍,已病重无法出声。
九月初一日,卒,年五十四岁。
吕佺孙陈奏的事件,大都洞切事理,例如停铺租、饬盐课、榷茶税、免抽釐、弛铜禁、铸铁钱及请豁水田钱粮,都获得采纳施行,福建军需得以充实而不危害百姓。
佺孙工于书法,嗜好金石学。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傅锡祺(1872~1946),字复澄,号鹤亭、大樗,台中潭子人。
光绪十九年(1893)秀才,次年(1894)原拟赴福建应举,因甲午战役而作罢。
日治初期以担任塾师维生,明治卅二年(1899)兼任《台湾日日新报》通信记者。
明治卅四年(1901)应聘为台中《台湾新闻》记者,至大正七年(1918)止。
明治卅九年(1906)加入日治时期最富盛名的诗社「栎社」,为创社九老之一。
大正六年(1917)接替因病去世的赖绍尧担任社长一职,至战后1946年去世为止,担任社长时间近三十年之久,其人其诗完整见證栎社之兴衰,是该社灵魂人物之一。
傅氏对保存栎社文献贡献甚大,先后撰有《栎社沿革志略》、《增补栎社沿革志略》分别于栎社创立三十、四十周年时出版,为今人研究栎社的重要参考资料。
傅氏对推展栎社活动、在异族统治下保存汉文化有强烈的使命感,但他一生以明哲保身为处世哲学,曾应日本之邀担任潭子区长、庄长,合计十一年四个月,绝不涉足反抗色彩的政治运动,与林献堂、林幼春等栎社主干差异甚大。
傅氏代表作《鹤亭诗集》于民国五十六年(1967)出版,所收作品自1907迄1946年,长达40年,总数超过一千首。
其中有大量的诗社击钵吟诗、课题诗,多属咏史、咏物题材;其次是诗友酬唱与个人抒情言志、社会风貌的描写等,该书广泛保存日治时期台湾政治、社会风貌,以及传统文学界之生态和变迁,价值颇高。
论诗风,傅诗文字质朴淡雅,不以辞藻取胜,亦乏流丽灵动之姿,与其个性若合符节。
就内容言,其诗反映传统文人面对异族统治的复杂感受与因应之道,在追求自在逍遥的表相之下,充满矛盾痛苦与摆荡不安,是当时传统文人在「坚决抗日」与「倾斜媚日」之外的另一种典型。
至于为数甚少的战后作品中,则反映出对国民政府从热切欢迎到深沈失望的转变。
〖参考廖振富《栎社研究新论》,台北:国立编译馆,2006年3月。
〗《鹤亭诗集》目前通行版本收录于龙文出版社影印出版之「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兹以此为底本,并参考《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诗报》、《风月报》、《南方》等,加以增补校勘。
(廖振富撰) 注文:参考廖振富《栎社研究新论》,台北:国立编译馆,2006年3月。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程坚甫(1899~1987),本名君练,号半叟,广东省台山市台城镇洗布山村人。
出身于画工之家,中学毕业后曾任燕塘军校图书管理员、广东省盐业公会秘书、韶关警察局文书、中山地方法院秘书、广东省高等法院汕头分院秘书等职。
1948年秋去职还乡,靠种菜、采柴、养鸡、拾粪等维生
在农村下层劳作的后半生,程坚甫创作了千余首优秀诗作,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社会变迁。
程氏遗著有《不磷室诗存》、《西山半叟诗集》等,现有陈中美采编的《程坚甫诗存》(香港华夏出版社2010年版)发行。
不磷室拾遗·自序
余自髫龄,即嗜吟咏。居恒与家兄仰可,昕夕唱酬,凝神思索,刻意推敲,殆无虚日。及至中年,丁逢丧乱,箪瓢屡空,吟兴不因少减。中间经一度穷记忆力,向脑海搜索存稿,得五七言约二三百首,编成一帙;随后逃避倭难,琐尾流离。光复后,又以贫故,远客他乡。俗尘万斛,不弹此调,前后十有余年。白首归来,征尘甫卸,索寻故物,荡然无存,意或家人当废纸卖去。随又获交于苍城周燕五先生,彼此切磋最久,唱酬最多。数年之间,所为诗不下四五百首。后先生遄返苍城,积稿亦被携去,能记忆者不及十之一二。迄今屏除农事,养病赋闲,日长无俚,爰复将新旧诸作收拾,累集成编。其可记忆者录之,记忆不全者补足之,共得二百六十二首,另诗余数阕。 嗟夫!续貂画虎,于旁人则誉为聪明;采月批风,在小子亦知其狂妄。尝为呓语,寻宋唐于梦寐之间;迥出恒情,置寝食在推敲之后。嗜诗成癖,随日而深;虚谷为怀,至今未满。迨夫穷途恸哭,老境侵寻。岁劫红羊,云浮苍狗。黄钟弃野,难赓楚客之吟;瓦缶通雷,姑效秦人之击。渔洋神韵,远莫追摹;昌谷鬼才,尤难企及。弹来古调,明知不合时宜;记以空言,要亦未忘夙习。十年浪迹,谱入弦中;一片秋声,闻诸纸上。可谓苍凉沉郁,蔽以一言;若云俊逸清新,失之千里。 嗟夫!余生善病,原非无病而呻;老遇多穷,毋亦因穷得寿!今则戒之在得,居复赋闲。抛半月之精神,纳零星于卷帙。所冀免罹蛛网,敢期贩去鸡林?志士常嫉没世而无闻,愚者仅挟平生之一得。长句短句,任人讥岛瘦郊寒;墨耶泪耶,赠尔将糊窗涂壁。 岁次庚子(1960年)暮春中浣程坚甫叙于不磷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