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谢金銮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3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谢退谷金銮、郑六亭兼才续修《台湾县志》,在嘉庆十二年(1807),再订于道光元年(1821)。岁久原版散失,修补颇多,或于学宫、坛庙诸门,妄〖编者按:「妄」,台银本、中华本皆作「忘」,误。〗加添注,皆元年以后事,体例殊乖,宜亟删之,以待续志。
发凡起例倍精严,谢郑同心两美兼。
谁敢挥毫相点窜,画蛇应笑足轻添(黄宪作编校)
噶玛兰初开时,杨双梧太守廷理亲往勘视;舆从寥寥不避艰险,噶民怀之。谢退谷〖编者按:「谷」,中华本作「俗」,误。〗广文尝序其事,比之陈雷阳。
骑轻从减历危途,化日终教照一隅。
争按图经谭拓土,可能威惠似双梧(黄宪作编校)
五、七言诗以典雅丽则为宗。惟〈竹枝〉杂道风土,虽方言里谚皆可以入则,犹〈国风〉之遗也。金銮以甲子(1804)腊月司铎武峦,乙丑(1805)供试事,侨居赤嵌,俯仰衍沃之邦,而感愤于人心风俗之所以弊,乃自《赤嵌笔谈》、《东征记》诸书以外窃有论述焉。而其馀者,耳目所经,时亦形诸歌咏。偶有枨触,辄成小诗。纸墨既多,遂无伦次,聊复书之。俟有续得,当备录焉。
风味初尝到竹蛏,江瑶应与共功名。
豆芽琐琐徒纤薄,菉笋开厨试蚌羹
⑴ (作者注:「海豆芽,状似小蛏,有赘鲜白如豆芽。绿壳合抱,恰似豆之初拆也。然而肉薄,而味殊未佳。」)。(杨永智编校)
五、七言诗以典雅丽则为宗。惟〈竹枝〉杂道风土,虽方言里谚皆可以入则,犹〈国风〉之遗也。金銮以甲子(1804)腊月司铎武峦,乙丑(1805)供试事,侨居赤嵌,俯仰衍沃之邦,而感愤于人心风俗之所以弊,乃自《赤嵌笔谈》、《东征记》诸书以外窃有论述焉。而其馀者,耳目所经,时亦形诸歌咏。偶有枨触,辄成小诗。纸墨既多,遂无伦次,聊复书之。俟有续得,当备录焉。
日日香泥点竹扉,一双燕子避人飞。
村寮亦有评花处,自荷春锄种紫薇(杨永智编校)
五、七言诗以典雅丽则为宗。惟〈竹枝〉杂道风土,虽方言里谚皆可以入则,犹〈国风〉之遗也。金銮以甲子(1804)腊月司铎武峦,乙丑(1805)供试事,侨居赤嵌,俯仰衍沃之邦,而感愤于人心风俗之所以弊,乃自《赤嵌笔谈》、《东征记》诸书以外窃有论述焉。而其馀者,耳目所经,时亦形诸歌咏。偶有枨触,辄成小诗。纸墨既多,遂无伦次,聊复书之。俟有续得,当备录焉。
南郊东转路丫叉,斜日缘成到法华。
暂得托身无上地,小西天外见昙花
⑴ (作者注:「法华寺额曰:『小西天』。」)。(杨永智编校)
五、七言诗以典雅丽则为宗。惟〈竹枝〉杂道风土,虽方言里谚皆可以入则,犹〈国风〉之遗也。金銮以甲子(1804)腊月司铎武峦,乙丑(1805)供试事,侨居赤嵌,俯仰衍沃之邦,而感愤于人心风俗之所以弊,乃自《赤嵌笔谈》、《东征记》诸书以外窃有论述焉。而其馀者,耳目所经,时亦形诸歌咏。偶有枨触,辄成小诗。纸墨既多,遂无伦次,聊复书之。俟有续得,当备录焉。
里差经纬问周髀,合朔哉生有异宜。
廿八宵中明月影,弯弯初二见蛾眉
⑴ (作者注:「台湾初二夜即见月,至二十八日残月尚高。凡二十八夜,皆见月也。」)。(杨永智编校)
五、七言诗以典雅丽则为宗。惟〈竹枝〉杂道风土,虽方言里谚皆可以入则,犹〈国风〉之遗也。金銮以甲子(1804)腊月司铎武峦,乙丑(1805)供试事,侨居赤嵌,俯仰衍沃之邦,而感愤于人心风俗之所以弊,乃自《赤嵌笔谈》、《东征记》诸书以外窃有论述焉。而其馀者,耳目所经,时亦形诸歌咏。偶有枨触,辄成小诗。纸墨既多,遂无伦次,聊复书之。俟有续得,当备录焉。
封家来去总无因,五两频烦问水滨。
暑月看人帆势好,西风吹上七鲲身
⑴ (作者注:「台湾风信与内地迥殊,长夏五、六月最多西风,谓之『发海西』。」)。(杨永智编校)
五、七言诗以典雅丽则为宗。惟〈竹枝〉杂道风土,虽方言里谚皆可以入则,犹〈国风〉之遗也。金銮以甲子(1804)腊月司铎武峦,乙丑(1805)供试事,侨居赤嵌,俯仰衍沃之邦,而感愤于人心风俗之所以弊,乃自《赤嵌笔谈》、《东征记》诸书以外窃有论述焉。而其馀者,耳目所经,时亦形诸歌咏。偶有枨触,辄成小诗。纸墨既多,遂无伦次,聊复书之。俟有续得,当备录焉。
马迹牛洼辙路交,草场墟市数衡茅。
分明一带邳州道,杨柳年来换竹苞
⑴ (作者注:「台湾虽隶福建,而平原衍沃,大类北土。惟路旁多丛竹,不种杨柳耳。」)。(杨永智编校)
五、七言诗以典雅丽则为宗。惟〈竹枝〉杂道风土,虽方言里谚皆可以入则,犹〈国风〉之遗也。金銮以甲子(1804)腊月司铎武峦,乙丑(1805)供试事,侨居赤嵌,俯仰衍沃之邦,而感愤于人心风俗之所以弊,乃自《赤嵌笔谈》、《东征记》诸书以外窃有论述焉。而其馀者,耳目所经,时亦形诸歌咏。偶有枨触,辄成小诗。纸墨既多,遂无伦次,聊复书之。俟有续得,当备录焉。
轧轧车声搅梦残,高城晓色迫人寒。
朦胧客枕曾惊记,五月呼驴出泰安(杨永智编校)
五、七言诗以典雅丽则为宗。惟〈竹枝〉杂道风土,虽方言里谚皆可以入则,犹〈国风〉之遗也。金銮以甲子(1804)腊月司铎武峦,乙丑(1805)供试事,侨居赤嵌,俯仰衍沃之邦,而感愤于人心风俗之所以弊,乃自《赤嵌笔谈》、《东征记》诸书以外窃有论述焉。而其馀者,耳目所经,时亦形诸歌咏。偶有枨触,辄成小诗。纸墨既多,遂无伦次,聊复书之。俟有续得,当备录焉。
泉漳一苇便行舟,客侣汀州及广州。
聚水浮萍原是絮,浪花身世竟悠悠(杨永智编校)
共 3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