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谭嗣同

相关人物:共 17 位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1—1872 【介绍】: 清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道光十八年进士。授检讨,累擢为礼部侍郎。咸丰初在籍奉命帮办团练,旋编为湘军。四年,湘军出战。发布《讨粤匪檄》。数年间,攻占武汉、九江等重镇。十年,江南大营再溃,太平军东取苏、常。清廷乃授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十一年,占安庆。穆宗即位,西太后主政,复命节制苏、皖、浙、赣四省军务。后曾国荃攻天京,左宗棠入浙,李鸿章练淮军自上海攻苏、常,皆受成于国藩。同治三年,以湘军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后复督兵战捻军,无功。与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局;从容闳之议,选派首批学生留美。七年,以武英殿大学士任直隶总督。九年,办天津教案交涉,畏法国强盛,杀十七人,遣戍官吏,以求妥协。旋还任两江,卒于官。谥文正。论学谓义理、考据、词章缺一不可。所选《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颇行于世。有《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全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二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湘乡人。道光戊戌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封一等毅勇侯。赠太傅,谥文正。有《求阙斋诗集》。
词学图录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
湖南湘乡人。
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者。
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宗法桐城而有变化发展,选编《经史百家杂钞》以为文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其文风影响。
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总名《曾文正公全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1—1900 【介绍】: 清江西义宁人,字右铭。
咸丰元年举人。
曾入曾国藩幕府。
授河北道。
创立致用精舍,延名师教授。
光绪二十二年,以荣禄荐,擢湖南巡抚。
在官以开通民智为急务。
努力推行新政,与按察使黄遵宪、候补知府谭嗣同等合作,设立时务学堂、湘报馆、南学会等,兴办电报、轮船、矿务等事业。
并推荐杨锐、刘光第参与新政。
政变后,革职,所营新政皆废。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三
陈宝箴,字右铭,江西义宁人。咸丰辛亥举人,官至湖南巡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3—1907 【介绍】: 清贵州贵筑人,字苾园。
同治二年进士,官编修,出督云南学政。
光绪间累擢内阁学士,迁刑部侍郎。
典试广东,赏梁启超才,以从妹妻之。
尝疏请设立京师大学堂。
密荐康有为、谭嗣同于光绪帝,擢礼部尚书。
戊戌政变,诏褫职,戍新疆。
寻赦归,主讲贵州经世学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4—1918 【介绍】: 清江苏宜兴人,字子静。
光绪二年进士。
授编修。
胶州湾事件后上疏请明定国是以变法图强。
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
百日维新间擢礼部侍郎。
政变后夺职监禁。
二十六年出狱,赴杭定居,别字仅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4—1900 【介绍】: 清直隶沧州人,字子彬,回族。
少时为盗,出没燕豫秦陇间,称“大刀王五”。
后为镖师,在北京设源顺镖局。
喜与名流文人交往。
谭嗣同、杨圻(云史)皆与为友。
嗣同被捕,传正谊曾谋劫之出狱,未能实现。
八国联军之役中,为德兵所杀。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六
王正谊,字筱佺,号小泉。达县人。道光壬辰进士,历官户部郎中。有《惜心书屋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7—1898 【介绍】: 清四川绵竹人,初字退之,后字叔峤,又字钝叔。
初入张之洞幕。
光绪十五年,以举人授内阁中书。
后以陈宝箴荐,加四品卿衔充军机章京,参与新政。
政变起,与谭嗣同等同被害。
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有《说经堂诗草》。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五
杨锐,字叔峤,绵竹人。光绪乙酉举人,官内阁中书,加四品卿衔。有《说经堂诗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南浏阳人,字敬甫。
谭嗣同父。
咸丰进士,授光禄大夫,历陕西按察使、甘肃布政使,官至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
以戊戌政变,嗣同遇害,连坐革职,忧惧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0—1899 【介绍】: 清江苏元和人,字建霞(一作建霞),号萱圃,又号师鄦,又自署笘誃,别号灵鹣阁主。
好为骈文,兼工绘画,喜搜辑金石文字。
光绪十五年进士。
授编修。
官至湖南学政。
以变士习开风气为己任。
谭嗣同善,创办《湘学报》。
戊戌变法间以四品京堂入总署。
未就职而政变起,革职禁锢于家。
辑有《灵鹣阁丛书》、《宋元名家词》,著有《灵鹣阁诗稿》、《红蕉词》。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六
江标,字建霞,元和人,光绪己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词学图录
江标(1860-1899) 字建霞,号师邧,又自署誃笘。
江苏元和(今吴县)人。
光绪十五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与文廷式、费念慈年相若,才相等,蜚声词翰。
青年时期即关心时事,与谭嗣同、黄遵宪、唐才常等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成立校经学会,办《湘学新报》,以介绍西学。
以此遭湖南守旧派王先谦等攻讦。
后值维新,受命四品京堂、总署章京上行走。
未及就职而新政败,被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次年卒于乡。
有《灵鹣阁丛书》、《唐贤小集五十家》。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
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
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
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
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
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
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
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
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词学图录
陈三立(1858-1937) 字伯严,一字敬原,义宁州(今修水县)人。
晚清维新名臣陈宝箴长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近代同光体重要代表人物。
年少博学,不拘世俗,因深恶"八股文",应乡试不遵八股文体,初选遭弃,后被主考官陈宝琛发现,大加赞赏,从落第卷中抽出选拔为举人。
光绪十二年赴京会试中进士,授吏部主事官职。
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中国,徐志摩等由北平前往上海欢迎,邀至杭州,泰戈尔特地到净慈寺拜晤陈三立。
1937年芦沟桥事变,曾言"我决不逃难。
"平津继陷,日军欲招致三立,不应,侦探日伺其门,三立怒,呼佣持帚驱逐,自此五日不食,忧愤而死。
1948年迁葬杭州牌坊山。
为诗初学韩愈,后师山谷,好用僻字拗句,流于艰涩,自成"生奥衍"一派。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醇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其比。
"有《散原精舍诗》及《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别集》,又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
子衡恪为著名画家,寅恪为著名史学家。
散原精舍诗集·序
伯严诗余读至数过,尝有越世高谈、自开户牖之叹。己酉春始欲刊行,又以稿本授余曰:「子其为我择而存之。」余虽亦喜为诗,顾不能为伯严之诗,以为如伯严者,当于古人中求之。伯严乃以余为后世之相知,可以定其文者耶?大抵伯严之作,至辛丑以后,尤有不可一世之概。源虽出于鲁直,而莽苍排奡之意态,卓然大家,未可列之江西社里也。往有钜公与余谈诗,务以清切为主,于当世诗流,每有张茂先我所不解之喻。其说甚正。然余窃疑诗之为道,殆有未能以清切限之者。世事万变,纷扰于外,心绪百态,腾沸于内,宫商不调而不能已于声,吐属不巧而不能已于辞。若是者,吾固知其有乖于清也。思之来也无端,则断如复断、乱如复乱者,恶能使之尽合?兴之发也匪定,则倏忽无见、惝恍无闻者,恶能责以有说?若是者,吾固知其不期于切也。并世而有此作,吾安得谓之非真诗也哉?噫嘻!微伯严,孰足以语此?宣统元年五月,郑孝胥。
散原诗集·序
处乱世而有重名,则其言论予夺,将为天下视听之所系。昔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孔子无尺寸之柄,彼乱臣贼子何惧于孔子?亦惧其名而已。今之天下,是乱臣贼子而非孔子之天下也。为孔子之徒者,其将以廋词自晦,置天下之是非而不顾欤?抑将体《春秋》之微旨,以天下之是非自任欤?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亡,《》亡而后《春秋》作。盖《》之义婉而《春秋》之义严,此难于强通者也。散原使余删其诗,余谓散原:「既有重名于天下,七十老翁,何所畏惧?岂能以山川风月之辞与后生小子争轻重哉?」使天下议散原之诗非诗而类于《春秋》,乃余之所乐闻也。郑孝胥书,壬戌八月。
庐山志历代诗存·陈三立识语
有清三百年来,诗坛作者踵起,类多趣于神理声调,不敢少越新城、秀水、瓯北、樊榭诸子之绳武。及至同光间,遵义郑子尹、独山莫子偲、长洲江韬叔辈出,始稍稍矫其趣。至先生而益皎明昌大,天下靡然向风,称为陈郑(孝胥)体。然世尚多以先生之诗瓣香其乡先辈山谷,为江西派中宗匠。及至先生之集出,方晓然如郑君序先生之诗,所谓越世高谈,自开户牖,不仅隶于江西社里也。先生之文,金石铭志,早已光烛四裔,其不拘拘于桐城,亦正如其诗之不可囿于双井也。承学之士,自能辨之。际兹世风板荡,俗学浇漓,幸硕果仅存,皤然一老,为群流仰止,不独为吾乡耆献之光,其高躅灵襟,亦镇自与名山同垂不朽也。壬申季冬,南丰吴宗慈附识。
跋义宁师手写诗册·袁思亮
右义宁师为茶陵谭瓶斋丈难寓所为古今体诗二十馀首,岁在丁卯,自杭迁沪之明年也。师用诗古文辞主东南坛坫者几三十年,独未尝致力于书,而持缣楮求索者无不应。尝为人写小文,其人即据以入石,以拓本遗师,师持示思亮曰:「吾书乃寿贞珉,不亦可以诧今之知书家者耶?」然成巨帙如此者,亦不一二觏也。当是时,师卜居塘山路,与丈宅密迩,思亮数相从两家饮啖语笑,往往移日。自师去沪,斯乐不可复得。今师已前归道山,一时同游诸耆宿,无复存者,丈宅亦熸于兵,十馀年间,死丧离乱之迹遂已如此,可嘅也夫! 散原诗集录入:顾青翎
附录·黄遵宪题识
唐宋以来,一切名士才人之集所作之语,此集扫除不少。然尚当自辟境界,自撑门户,以我之力量,洗人之尘腐。古今诗人,工部最善变格,昌黎最工造语,故知诗至今日,不变不创,不足与彼二子者并驾而齐驱。义理无穷,探索靡尽,公有此才识,再勉力为之,遵宪当率后世文人百拜敬谢也。四月望日,醉中宪又识。 凡知友往还见于诗题者,尝欲自定一例: 不称辈行。唐人最重氏族,以此自诩,人亦附和之。今则父子不相及,兄弟各异籍者有之矣。 不必称官。唐之诗人多有官职,(《高适传》所谓「诗人之达者,惟适一人」,语不可解。如张九龄、张说皆丞相,白居易、元稹皆尚书,韩愈亦侍郎,何云不达也?)文酒酬酢,多属宦游;今则诗人不必官,官人不知诗,两不相涉矣。鄙意不如称名,或用通称之字而注名于下,屡见不一见者名、字不必拘。宴集人多,不必明为何人。题图诗何能盎删?其人其事于图于诗有关系者存之,否则删之可也。质之伯严先生,以谓何如?不得已而称官,以古官易今制,固不当。然当曰侍郎、尚书,不当曰吏部、户部;当曰员外、主事、编修、检讨,不当曰翰林某部也。外官如总督、巡检,出身如进士、举人,均当直书。惟有一二难事:一为候补道、(吾意实官如兵备、督粮、巡盐,均可直书。)候补知府,(实官知府,亦可直称或系以地。)一为廪膳生员、附学生员。生员犹可,候补甚难。辞穷则变,或以此种借用观察。秀才,未为不可。易苏州府为姑苏,固滋淡笑矣,然观察、秀才既为今日通称,似亦无害。盖措辞不当之咎,举世当之,于我无与也。 伯严以为然否? 乙未四月望日,遵宪妄书。
寓无竟室悼亡草·自记
悼亡而有辞,以宣典悲也。然则亦宣其悲而止尔,奚有于辞乎。昔者庄生之妻死,庄生鼓盆而歌,论者达之。夫庄生之歌,庄生之悲也。庄土之悲之结而不解,而宣之于辞也,何达之有焉?余之为悼亡辞,先后若干篇,集而存之,以遗夫戚友之稔余悲者。凡以宣其悲,且广之于无穷,而非区区传其辞而然也。光绪七年辛巳春二月,义宁陈三立伯严自记于河北分守道厅事。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黄宾虹(1865-1955) 原名懋质,因生于农历元旦,又取名元吉,又因讳十世祖元吉名,改名质,字朴存。
别号予向、宾虹、虹若、虹庐、虹叟、黄山山中人。
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
早年为贡生,任小官吏。
后受维新思想影响,与谭嗣同交往,弃官参加反清活动,发起成立进步组织"黄社",被通缉, 1907年逃亡上海。
后任编辑、记者,并在昌明艺专、新华艺专、上海美专任教授。
1937年赴北平,任北平艺专教授。
1948年到杭,居西湖栖霞岭。
历任国立艺专、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中央美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华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华东行政委员会在他90寿辰时颁发荣誉奖,誉为"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
所作山水浑厚华滋,晚年尤精墨法。
每于浓墨、焦墨中施以重彩,斑澜古艳。
书法篆籀,富金石气。
诗文亦清隽疏朗,喜藏秦秫、汉印、心领神会,铸刻尤工。
山水画创作有理论,著述宏丰,发表、编纂百余万字。
有《古画微》、《虹庐画谈》、《画学通论》、《画法要旨》、《宾虹诗秒》、《黄山游记》等。
人物简介
黄质(1865 -1955) ,原籍安徽省徽州(今黄山市)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近现代著名画家、学者。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珊,陈崇光等学花鸟。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