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赵烈文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恺生,一字开生。
道光二十六年举人。
初入胡林翼幕,保至同知,后曾国藩专折奏保刘及赵烈文、方骏谟、周腾虎四人,调参军事,官至知府三品衔。
光绪初随曾纪泽赴俄罗斯,充参赞。
三年归,至沪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季娴。赵仁基继妻。与夫唱和,时称佳话。亦善鉴藏书画。有《双清阁诗》。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八
方荫华,字季娴,阳湖人。
嘉庆戊寅举人、闽县知县履篯妹,武进湖北按察使赵仁基继室,易州知州烈文母。
有《双清阁诗》。
邓邦述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邓邦述(1868年—1939年),字正闇,号孝先,晚号群碧翁,又号沤梦老人。
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藏书家。
邓邦述是两广总督邓廷桢的孙子。
邓家的祖先是金陵的望族,历代居于江宁万竹园,藏书的地方叫青黎阁。
后来邓家家道衰落,藏书四散不见。
邓邦述22岁时,和舅舅赵烈文之女结婚。
赵家是藏书世家,藏书楼为天放楼,邓邦述常到该楼看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邓邦述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九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他入湖南巡抚端方幕。
光绪三十年(1904年),邓邦述住在吴县。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奉清政府所派,随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端方到外国考察,次年四月归国。
此后,他住在北京,参与厘订新官制。
其间,他搜罗了大量善本。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吉林设行省。
徐世昌向清廷保奏道:邓邦述于该年年底署理吉林省交涉司使。
宣统元年四月二十九日(1909年6月16日),邓邦述转任奉天交涉使,不久弃官回到北京。
宣统二年(1910年),他任吉林省民政使,次年6月再一次弃官回到北京。
在吉林任职期间,他促成了吉林省图书馆的创立。
吉林省过去也曾有官立、私立藏书楼。
嘉庆十四年(1809年),吉林将军秀林在吉林文庙尊经阁捐资修建了吉林省内最早的官办图书馆。
后来,笔帖式国英(1823年-1884年)、盛昱(1850年-1900年)都是大藏书家。
吉林省图书馆(今吉林市图书馆)于1909年建立,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
回到北京之后,邓邦述首次对自己的藏书编目,所著录的图书共2.5万卷,后又续增1.3万卷。
因为其藏书楼内藏有两部珍稀的宋版书即唐朝李群玉撰《群玉诗集》、唐朝李中撰《碧云集》,他遂命名其藏书楼为“群碧楼”。
中华民国成立后,邓邦述曾任东三省盐运使,后来获赵尔巽聘为清史馆纂修,负责编撰《清史稿》的本纪、光宣列传。
1918年,他当选安福国会江苏省参议员。
晚年,他住在苏州,一心著述。
1927年,为偿还巨额债务,他将藏书售予中央研究院。
1939年,邓邦述逝世。
他逝世之后,其家属将其所存图书售予北京景文阁、东来阁、文殿阁、苏州集宝斋等四个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