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允谦

共 4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忠信视舡如在家,六年名动赤间霞。
况今玉帛朝天子,应有灵胥拥使槎。
青海波恬龙伯国,三春风送十洲花。
辽阳近报鲸鲵戮,依旧相迎鸭水涯。
十年前栗谷访余。同宿溪庐。时当中秋。窗外蛩声唧唧。十百为群。争鸣而竞吟。无暂时停息。及到晓钟。其声益盛。有自乐其乐而不知其勤苦者。余叹曰。微物尚能尽其职分至于此哉。栗谷又叹曰。知觉多者。深于利害。择利而就安。怠惰而日偷。所以人不能尽性。而天机自动。不假修为。尽其天职。乃出于微物也。余喜其超诣之见。未尝忘也。今夜侵晨。感怀无寐。虫吟四起。宛然昔年之秋。自念残生未死。而栗谷已为古人。余之贸贸。此志未就。日益昧陋。则其有愧于微物深矣。昔朱夫子宿筼筜铺。见壁上诗煌煌灵芝。一年三秀。子独何为。有志未就。深自感叹。题诗而去。(诗云。鼎鼎百年能几时。灵芝三秀欲何为。金耳岁晚无消息。空叹筼筜壁上诗。)呜呼。余于今日其有感于古人。而有愧于虫声。可胜言耶。因书拙句。奉似两贤求和。一以请言志之方。一以希相发之意焉。此虽闲说。善学者观物而察己。近取而自养。则未必无助于感厉之功也。
草根风露冷侵身,勤苦声声夜向晨。
感尔微虫能尽性,白头重愧最灵人。
万事空馀百病身,候虫声里坐侵晨。
秋风情境依然在,落月无端照旧人。
三月广陵黄鸟飞,绿阴藏坞见花稀。
谁知楚国羁臣在,阅尽芳菲泪满衣。
圃隐昔诵三百诗,使乎从政两优为。
公今复继前贤迹,异代声名各一时。
定知恺悌神明佑,方信门闾吊贺随。
男儿生世当如此,何用区区惜别离(圃隐是汝益远外祖。在丽季。曾以丁巳使日本。壬戌使皇朝。皆蹈海。汝益亦以丁巳使日本。壬戌使天朝。使同岁同。俱不辱命。先后三百年间。若合符契。可谓奇矣。)
昨别观周吴季札,今逢谒帝小韩山。
乱世斯文本吾病,前脩逸轨也须攀。
浮海方知仲由勇,壮游应笑子长孱。
天遣两贤成利涉,却将舟楫济时艰(重卿是韩山君牧隐之裔孙)
百年怀古意悠悠,一室神游遍九州。
岂似使槎辞鲽域,躬寻禹穴过尼丘。
皇王文物囊中拾,海岱风烟笔下收。
安得随君緃奇观,免教蒿目老荒陬。
天定胜人人不识,彼苍苍者莫为为。
脆危谩说人相扼,祸福由来自有时。
牧老芳踪须趾美,羲经时义要观随。
兹行万里将何赠,芜语慇勤一叙离(右用前送汝益韵)
朱坡曾有句,吾以赠君行。
此去无多语,期君晦盛名(是时海路使船多败。数辈相继溺死。汝益将行。无几微见于言色。寝食谈笑。一如平常。朝野莫不啧啧。可谓素位而行。君子之强者也。余惧其声名太盛。欲其沉晦自重。以遵尚絅之戒。故借樊川语以勉之。)
槐榆称美荫,土产恨非良。
为我勤求子,归栽溪上庄
⑴ 中国槐榆种非一。槐有叶密阴浓者。榆有缀子如钱者。皆我国之所无者也。古诗有风榆落小钱。风动槐龙舞交翠之句。可见其与东土所产美恶相悬也。今俗号娄台为槐。问之唐人则曰。榆也非槐也。此言信也。古书言榆有三种。曰凡榆剌榆荚榆。唐人谓猜梅为剌榆。今之石灰。用榆皮汁。娄台叶嫩时可食。岂皆所谓凡榆者耶。荚榆则着荚如钱。树木中成长最疾。传称三年中椽。十年中轴。造作器物。无所不宜。可谓材之美者。场师务材者宜种之。京士之新卜庄而患无树木妆点者。尤宜多种。东槐亦花黄宜染则似矣。而最恨者。叶疏阴薄。无以荫樾也。中国之槐则阴最浓。故宋家种之宫庭。榆既美材。又食品药料之上品。故愿得子以归。如木绵种自文益谦始也。
共 4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