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项鸿祚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6 首
① 「师徒远涉,道路甚艰。自及褒斜,幸皆无恙。使回驰此,不复。亮顿首。」凡二十七字。有宣和、绍兴二玺,程正辅、周密二跋。
世间晋迹盖无有,此语吾闻诸退叟。
丙舍力命模元常,借发天机得之偶。
尚出唐钩字廓填,钟绍京与辥稷手。
东都阁帖源南唐,北李制墨薰浓香。
二王语易河南目,池州纸用澄心堂。
黄麻茧楮那易辨,锦贉褾轴屡改装。
曹宋纷纷去题识,片纸源委愈渺茫。
况溯东京到西蜀,其时行草初继章
融瞻俱入王愔录,琅琊家集惟存目。
半路濡毫胜负知,千秋筹笔神鬼哭。
可怜僧虔尚偏枯,押指徒学倚柱书
誓墓一篇自深意,彼为怀祖真区区。
草笺驰议北伐初,安西之谋非壮图。
清谈不作王夷甫,佳儿岂是管葛徒。
长江千里劳士卒,括粮许洛方西输。
驰驱关陇并巴蜀,护军安得前哲俱。
请郡宁谋会稽筑,怀古真到隆中庐。
后先此心非此字,波磔谁能辨同异。
褒斜数语报平安,中有仓皇君国泪。
重摹响拓何足言,但取忠良向往意。
尺素过眼皆云烟,烟薰屋漏久更坚。
弁阳老人亦未会,徒执小玺宣和年。
⑴ 王僧虔学诸葛亮《倚柱书》,见张怀瓘《玉堂禁经》。
岁甲子余年七十。少日朋旧。几尽凋零。同余年纪者犹馀若干人。而抱病谢事。还往甚稀。亦或有不曾识面。一日权侍郎景贺(𥛚)访余陋止曰。吾侪生于乙卯。同庚者九人在焉。愿与子修稧事。以续香山洛中九老之会。子以为如何。余亦喜而唯唯。遂于当年孟秋之日。简邀诸友。自持酒具。宴饮于宫城北军营水阁。尚齿序坐而不尚官。咸安赵德必(荣禄),德水李正甫(广义),韩山李敬长(思悌),德水李中甫(嵩镇)。与其弟远甫同参。余以晬辰差先。居第二。权台居第五。会者七人。而书成稧中新帖。惟青松沈士徵(廷瑞),沈纲仲(廷纪)。有故不与焉。诸人各携子孙。冠童咸集。余亦家儿有容。扶杖相随。略有弦歌。且以助欢。怡愉款洽。侵夜罢归。暮年此事。人以为稀且贵也。景贺首唱二律。醉步原韵以记事。席上诸公。次第和之。
九老相同堕地年,就中高齿月差先。
浮荷叶大龟延息,偃盖松癯鹤竦肩。
衰健各殊论暮境,主宾无别并长筵。
晨华夏木留馀感,三诵陶诗席上传。
平生最爱莲生语,作么能消生有涯。
闭户试为无益事,小窗映日斲龟螭(钱唐词人项莲生言,不为无益之事,难遣有涯之生,其言最得美术三昧。)
注:泉唐词人项莲生言:不为无益之事,难遣有涯之生,其言最得美术三昧。
无益事,能遣有涯生。
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閒情。
兹意了生平项莲生
湘月 清末至现当代 · 陈方恪
清明后,许子季上招游北湖,予虽寄迹江南,不履斯地十年矣。即用项莲生甘露寺夜游韵谱之,以托兴焉。
一奁晓翠,荡澄湖,十里云絮无影。
垂柳移阴,甚换却,当日眼中风景。
远岫啼眉,夭桃媚粉,还认栖香径。
兰桡去也,闲愁琐得千顷。

因到日落禅关,青帘隔溆,颤寒笳不定。
携酒重来,算此意,千古谁人消领。
燕阁春空,鸳埼草长,魂断苍烟冷。
溯风高唱,莫教宿鹭惊醒。
(注:见陈方恪遗稿《说病词》。许季上即许丹(一八九二-一九五〇),浙江杭州人;历任教育部主事、视学等职;一九一四年鲁迅在南京金陵刻经处刻印《百喻经》即由其经办,一九一七年在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后供职开滦煤矿;佛教徒,精通梵文。)
望江南 现当代 · 卢前
有涯生,无益事偏为。
浙水中兴凭一手,伤心随意入新词。
摸拟得神资项廷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