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丁立中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7 首
高槐绿垂檐,修竹翠流榭。
溪光入我庐,纷然似渔舍。
散发坐南轩,秋日漏林罅。
幽禽时一鸣,异蝶集衣架。
琐事驱儿童,洗砚鱼吞麝。
寺钟响久沉,观化迨其暇。
何知弦歌声,穿塍傍桑柘(成都市立中学今设此。)
余昨依峨僧,今幸溪巢借。
观水叹盈科,策驽期十驾。
湛湛对渊靓,芒芒病畦夏。
心迹喜俱清,微月凉初夜。
⑴ 溪上有金绳寺,宋明古刹也,今渐式微。
鸠杖望如仙,耆齿已超唐白傅;
龙门容续传,侠怀宁让鲁朱家。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唐嗣尧(1902——1989),河南人,寄居北京。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曾留学国外,先后获哲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北平世界科学社社长,主编科学、文史之周刊、月刊,及各种丛书。并任私立中国大学教务长,私立华北大学校长,私立京华艺术专科学校、育英中学董事长。又任北平中德、中日文化协会理事长,书画协会理事长,北平市临时参议会议长,北平市议会副议长,立法院立法委员,第十二战区中将顾问,兼外事处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去台湾,恢复育英中学,任“立法委员”。1965年,因谏蒋介石与大陆合作而被开除国民党党籍。
成氏有诗《嗣尧先生属题明代十竹斋木刻书画谱》。
鸠杖:又称鸠杖首。所谓“鸠杖”就是在手杖的扶手处做成一只斑鸠鸟的形状。鸠杖在先秦时期是长者地位的象征,汉代更是以拥有皇帝所赐鸠杖为荣。传说鸠为不噎之鸟,刻鸠纹于杖头,可望老者食时防噎。
耆:古称六十岁曰耆。亦泛指寿考。
唐白傅:白傅即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文学家,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
龙门:指司马迁,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
鲁朱家:朱家,秦末汉初鲁人。好结交豪士,藏匿亡命,以任侠闻名。项羽败死,汉高祖追捕羽部将季布时,家用计解布之厄。后季布尊贵,家终身不与相见。见《史记·游侠传》。后来以朱家为侠士的通称。
笺:
1.嗣尧先生属题明代十竹斋木刻书画谱:
有客樱都倦宴游,手携虹月压归舟,从今十竹斋头物,不假鸡林海外求,
霁虹见此诗,言中央图书馆藏有十竹斋另一刊本颇佳,特附志于此。
2.“ 唐白傅”对“鲁朱家”,对人名兼顾颜色,妙绝。
挽蔡教授爱仁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百岁光阴驹过隙;一生文采豹留皮。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蔡爱仁(1886——1984),名吉生,号爱庐,江西省宁都县县城人。1909年,中宣统己酉科拔贡,参加保和殿殿试名列一等,分发部曹任职。1925年北伐战争爆发投笔从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司令部秘书,随部转战苏、浙、赣等省。北伐战争胜利后,他再度回乡任教。1934年江西省政府委为东乡县县长。1937年辞职返里,此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江西省立第九中学、第三农校等校任教。1940年,任宁都县立中学校长。解放前夕赴台,历任台湾省立地方行政专校、法商学院、中兴大学教授。1968年退休。晚年致力于经学研究,写成《论语吟哦集》和《中庸研究》。《中庸研究》则得于右任高度评价:“中庸易义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蔡教授爱仁研究此书有年,谓其为平凡中的伟大,深得斯旨。”还擅长书法,正楷、隶体、行书,均造诣甚深。1984年病逝于台北。
豹留皮:喻留美名于后世。
笺:清代倪星垣题齐氏父母立碑妻病还愿唱戏坟上碑亭联:
遗迹长存,万古青山鸿印爪;
英名不泯,一抔黄土豹留皮。
挽卢教授声伯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宫墙擪笛,得吴霜厓卢饮虹一脉之传,从者数千人,雅调能赓杨柳岸;
诗会停杯,继彭素庵姚味笋诸公而逝,伤哉重九节,清吟不共菊花天。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时间:1977年10月28日。
【作者原注】江右卢声伯(元骏)教授,夙工词曲,妙解宫商,为长洲吴瞿庵先生再传弟子,旅台二十余载,都讲各大学,并主政治大学中文系颇久。嘉惠来学,有声于时,家住木栅指南宫下,每当晨光熹微之际,辄率诸生揣摩曲调,研习词腔,豪情云上,逸兴飙举,引吭高唱,响彻林皋,不啻众仙之咏霓裳,郢客之歌白雪也,窃谓中土韵文,素重音节之美,凡短长高下,抑扬顿挫,必皆宣之于口,验之于声,始克曲体其妙,声伯现身示范,振斯道于举世不为之日,使仙音法曲,渐洗尘嚣,大吕黄钟,兼宏雨化。可谓有功艺苑,无忝人师者矣,故特表而出之,俾世之习中土文学者,知所取镜,而于古人声入心通之说,一加意焉,声伯又为中华学术院华冈诗学研究所委员,今岁重九登高,吟筵莫赴,客馆旋捐,桓景遘灾,竟乏囊萸之效,山阳重过,但闻邻笛之声,回首旧游,岂胜呜唈。
卢元骏(1911——1977),字声伯,江西清江县(今樟树市)人。毕业于江西省立中学,后考入上海暨南大学中文系,1937年,加入国民党。毕业后返乡创办文化中学,自任校长,设分校于南昌。10月,任江西省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机要股长。抗战胜利后,任正中书局南昌分局经理。1947年2月,任省党部第七届执行委员。10月,党团合并,续任省党部执行委员。1948年5月,兼省党部代书记长。1949年,随书局去台湾,任书局总编辑。先后任中央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秘书、系主任、中文研究所主任、校总务长、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孔孟学会理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委员,兼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东吴大学、辅仁大学、淡江大学等校教授有年。卢元骏著有《微芒集》《宋代民族精神词选》《四照花室论文集》《四照花室曲稿》《四书五经要旨》《新序今注今译》《四照花室词谱》《关汉卿考述》《曲学》(陈庆煌续成)等。
卢元骏与成氏同为中华诗学研究所成员。成氏有《悼卢声伯教授文》,并有诗《声伯属题“春晖”长卷》。
宫墙擪(yè)笛:《连昌宫词》(唐·元稹)李谟擪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擪笛:按笛奏曲。
吴霜厓:吴梅,字瞿安,号霜厓,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是近代著名全能曲家,度曲谱曲皆极为精通,对近代戏曲史有很深入的研究。吴梅弟子很多,南京大学以研究戏曲闻名的诸位先生大抵都是吴梅门下后学。
卢饮虹:原名卢正绅,后自己改名为卢前,字冀野,自号饮虹,江苏南京人。国内著名的词曲教授,才华横溢,人称“江南才子”。
杨柳岸: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会停杯:疑指流觞曲水。
彭醇士:见【挽联34.挽彭立法委员醇士】。
姚味笋:见【挽联109.挽姚国民代表味辛】。
江右:此处指江西。
长洲:长洲县是历史上苏州的一个县。
都讲:学舍主讲者。
木栅:位于台北市东南边。光绪年初属淡水厅,战后自台北县深坑乡析出木栅镇,后与景美镇皆并入台北市,成为市辖之一区。成惕轩受任考试委员后迁居木栅考试院宿舍。
指南宫:位于台湾台北市文山区木栅指南山一带山麓,为台湾道教圣地之一,俗称仙公庙,以主祀八仙中的“吕仙公”(吕洞宾)缘故而得名。
飙举:形容(才情)风发超逸。语出:《明史·王越传》:“越姿表奇伟,议论飙举。”
林皋:林,此泛指山林、林野;皋,此泛指岸边,水旁陆地。林皋,即指林野和水岸之地,泛指山野。
郢客之歌白雪:阳春白雪之典。
法曲:法曲是歌舞大曲中的一部分,也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至隋称为法曲。主要特点是在它的曲调和所用乐器方面,接近汉族的清乐系统,比较优雅一些,因此也称为清雅大曲。包括《霓裳羽衣》等。唐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诗:“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华清随至尊。”
声入心通:指一闻圣人之言,即能领悟其微旨。宋·张载《正蒙·三十》:“六十尽人物之性,声入心通。”
加意:注意,留意。 出自《史记·平津侯主父传》:“愿陛下详察之,少加意而熟虑焉。”
客馆旋捐:疑“捐馆”之典。舍弃所居之屋舍,为死亡之婉称。 《战国策·赵》:“奉阳君妒,大王不得任事,……今奉阳君捐馆舍,大王乃今然后得与士民相亲。”宋鲍彪注:“礼,妇人死曰捐馆舍,盖亦通称。”也省作“捐馆”。
桓景遘灾,竟乏囊萸之效:桓景:出自南朝梁吴均所作的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是中国传统习俗重阳节里面的关键人物.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婓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蜗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遘:相遇。
笺:
1.声伯属题春晖长卷:
今代论贤孝,南州有隽才,兰馐徵洁养,荻画怅成灰,写入鲛绡妙,疑看鹤驭来,披图长绕膝,合减玉川哀。
2.陈庆煌挽卢声伯联:
诸生不可无师,渥荷滋培,心香一瓣三年服;
斯曲几成绝响,临危托付,血泪盈眶四照花。
【注】 先师于中华民国六十六年双十国庆节,在三军总医院交代完成《曲学》论著。
3. 作者原注即《悼卢声伯教授文》:
余少时读词,以白石、竹垞、鹿潭知有流虹桥,心窃慕念,而游屐不到,每以为恨焉。秋扇词人缋垂虹感旧图,余为之题,然意有未尽。辛卯秋杪,始过吴江,薄暮偕高凉、抱琴、疏影、纫霞、立中、吟霜诸子饮于桥畔酒家,乘醉往访。夙愿既遂,感伤愈甚,更赋此解云。
柳岸摇金,波光幻碧,吴江故话难描。
漫抚风流,禁他画本相招。
纷番乱劫烽烟后,叹芳痕、都付萧寥。
镇凝眸,梦断幽灯,虹断残桥。

低徊枉自沉吟久,要霜天唤月,照我吹箫。
纵不多情,也应一曲魂销。
孤怀那更重携酒,好江山、不是前朝。
怕深寒,谢尽香红,凋尽风骚。
夺天气概与世殊。
遍野红旗杂鼓呼。
兢兢烝民凭役驱。
翻手陵谷变平湖。
况有娲石趁风雩。
化作星洲万点珠。
岁云苒苒徂复徂。
白骨累累枯且枯。
一带山川重规谟。
结构逶迤卧静姝。
滉漾烟光散凝酥。
蓬瀛悬隔舟作车。
吹浪长鱼前后趋。
西江闲客下东吴。
命驾亲入冶游图。
携二三子更将雏。
秋风秋雨步舒徐。
龙兴岛曲木磴铺。
层岩雄削峙青芜。
溪流若带自盘迂。
田园风光拼一区。
禾黍瓜豆满园俱。
小立茅茨想莼鲈。
谁来为我进雕胡。
绣球渚碧正棻敷。
第一白茶第一壶。
清香沁润百骸稣。
状元高阁近天都。
抗志青霄任睢盱。
息此登临莫谩吁。
风云万象只须臾。
君不见周垂岸柳拂流苏。
春絮秋萍转有无。
君不见子牙严子并陶朱。
声闻赫赫尽钓徒。
五十自述诗之二 其三 (1923年) 清末至民国 · 罗庶丹
七言律诗
湖海残生虎口馀,黄巾又扰野人居
伤心折肋罹徽索(是夕,闻东厢打门声,余即惊起,先将老小安置一室,并呼仆人起,亲开大门,令由菜园逃出呼救。旋将室中箱柜启钥,燃灯以待。盗始破门蜂拥入,余方手水烟管,立中庭,从容谓群盗曰:“尔等不过为钱而来,我并非有钱人,不信请入室搜查,随意持去可也。”时盗入室者仅十馀人,默不答一言,惟各持竹木棍,向余围扑。突有一棍直戮余左眼内角,始仆,复丛殴之,时已血流被体不能声。盗始奔入内室,而犹有一盗以绳缚余手,曳置桌下。盗去后,始知丙弟因为余解围,亦被重伤;父母家小幸无恙。余已呕血升许,舁至床上,不能转侧,得乡老陈君华山觅草药和酒捣汁啖之,以馀渣为余按摩遍身,始知痛不可耐。次晨便血数升,皮肉坟起作紫黑色,而咳血时最为痛苦。姜咏洪、杨诚庵、李石渠诸亲友在城闻耗,特延红十字会西医至排山为余施治,医言左肋骨已折二条,须舁至医院或其附近,以便随时诊视。乃舆至诚庵寓中就医,二月馀始全愈;⑷余家世居望城坡,辛丑迁居排山白石山房,安居十馀年,地极幽静,颇有山林之乐。民初连被盗劫二次,不能安其居,乃于乙卯冬与炳弟奉堂上二老仍迁居望城坡市;),避地移家奉板舆⑷。
月上樱桃悲白傅,风摧桩树泣皋鱼
居丧讲学原非礼,勉为诸生诏读书⑺。
注:
⑴ 壬子复返粤,客琼州,办理琼崖民政。癸丑复由琼返粤,在省署长内务。都督兼民政长胡汉民为袁世凯所忌,解职,由陈炯明继任,即兴师讨袁。袁嗾龙济光率师攻粤。粤军有内应者,发巨炮遥击督署,余亦逃出,避居粤友陈景堂家。陈军与龙军争夺城北观音山,激战两昼夜,枪声如连珠不绝。陈宅距山不半里,屋后窗镜中流弹皆洞穿。席地而卧者历三日,脱身乘广九火车走香港。车抵九龙,海关已先得龙济光电,请派警严查由广至九之客。有形迹可疑者百数十人,皆驱至海关署,余亦与焉。税司逐一询问,分别去留。留者仍由原车送回广州。最后至余,疑为粤东官吏。余力辩其非,出名刺示之,印有广东法政学堂字样,且搜提筐中除单夹衣两袭、纸币数十张、银毫十馀元、佛教圣典一册,外无他物,身上亦只纸烟、火柴、名刺等件,乃许其往港,然已受半日拘留刑矣。后闻由原车送回广州者,被龙督捕杀十馀人,同志诸君皆陆续来港,集议收复省城。香港总督因龙督之请,有允将民党引渡之说,诸同志遂分投海外,余与徐杨君变姓名,逃沪上。后徐杨君返甘肃,余独回湘。冬十一月漫游澧州,途中小轮舟触石破,几沉没。甲寅夏回省时,舟又遇险,得一帆船来获救。十月至沪上,将往广东谋进取,探知粤事未可图,乃访友人黄笥腴于福建,郁居连江县署,六阅月而后返;
⑵ 乙卯六月初,余自闽归,甫月馀,又遭盗劫一次;
⑶ 白居易有感月悲逝者诗,即悼亡之作也。内子杨杰,字叔珊,以戊午六月初十卒于排山白石山房,时值张敬尧督湘,驿路被兵骚扰,先母率妇孺避居排山,先父及余兄弟等尚居望城坡市;
⑷ 庚申春正月十八,先父听翁府君在望城坡住宅无疾而终,寿六十有八。时全家老小及李氏妹咸在侧,独余是日在省城福湘学校开课,午后驰归,已不及见矣,痛哉;⑺丙辰以后,原充本省议会秘书长,戊午春,张敬尧入湘,议会播迁,余亦辞职。为菽水计,勉任商会、师范、福湘各学校国文、历史教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