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三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冯士标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冯士标,字瑞明,号尊尼,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举人冯惟健曾孙。
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举于乡,十三年庚辰(1640年)成进士。
清顺治初入京谒选,授兵部武选司主事,月余,升陕西按察司佥事,分巡关内道。
时地方初定,贺珍等军自乙酉(1645年)冬围攻西安城,冯士标环甲登陴,率众御之,至丙戌(1646年)正月五日,贺军乃退,城赖以全。
商州贼首刘三虎等破城劫掠,总督孟乔芳檄士标往救,士标披甲临阵,大败之,尽恢复所侵地,贼寇逃遁,期月之内,妖氛尽歼,悉归王化。
顺治四年丁亥(1647年),清军从陕西西下四川,张献忠军烧毁栈阁以自固,数百里内道路阻绝。
士标督率监修,旬月间栈道复通,清军得以无阻。
五年戊子,擢任陕西右参议,兵备庄浪。
土官鲁安嫡派不明,自相竞长,汉官与之争礼,尝为构舋。
士标拘集官属,为之明正嫡派,裁定礼节,申请于上,永为定制,而后相安。
历任载,兵饷以时给发,猝遇变故,多获战功。
捐俸修筑学宫,日与诸生翻经析义,西鄙知有文教,皆其之力也。
九年壬辰(1652年),升四川建昌兵备副使。
十二年乙未(1655年),改福建按察司副使,卒于道。
士标为人志行磊落,孝友好施。
崇祯十三年庚辰山东大饥,他出资赈救,全活不下万余人。
张毓泰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张毓泰(1585年—1662年),号履素,山东济南府邹平县军籍。
明朝官员。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山东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
初官邢台县知县。
事无巨细,皆躬亲之。
父就养官署,闵其过劳,对曰:士行运甓,且日习劳。
儿乃当惜分阴者,敢泄泄乎?
断豫让桥日泉水利之争,人以执法明允,刻石颂之。
以外艰归,起补汾阳县知县。
崇祯元年戊辰谷价方平,毓泰预占年不稔,听论民储谷菜为御灾计。
亡何,天大旱,斋戒取水,贺将军泉,步行二十里乞祷,至夜大雨盈尺,邻境若介休、平遥、文水田仍龟坼如故,同官何腾蛟戏谓造化有私,亦心折于汾令矣。
明年荐饥,立八厂煮糜粥食饿人,设法周诸生之急,择立社师四十三人,使教幼童六百。
天将寒,立冬生院,具暖洞煤炉,令男女异宿,晚给秫粥,晨饮以椒姜汤。
饥后疫起,乃设阳春局于书院前,及东郭达原,饮剂药日日施散,以活病者。
又因岁凶宜恤民,刊吕叔简刑戒普劝,同官都御史耿如杞下教曰:饥民一入汾境,便游华胥,顾安得为全活者一一致谢乎!
后以神京戒严,土贼大起,上官使来守城,毓泰以为惊众,力争罢其事。
唯简阅战守具待之,贼至即帅民兵与战,贼皆逃。
五年壬申入觐,改永年县知县,首剪王谦、刘三谦两巨蠹,捐赀修学宫及漳川书院,以临洺关为邑之门户,峻具台垣,增河外品字坑,暇日浚城河,教民种菱藕,蕃水利。
八年内擢武选司主事,十年出为宁武关兵备道。
适虎镇贾庄兵溃,回即略惩弃甲者。
吊国殇,恤孤儿,监军内珰牛某颐指气使,诸道司独毓秦盛气不为下,旋移大梁,再移通州监军。
十三年以内艰归,辛巳邹平大饥,煮粥协官赈济,收哺弃儿,俟长大归其父母,童子愿学者则推广父乡贤公(张奇策)义塾旧法,延师训之。
崇祯甲申革命,犹家居。
明年乙酉以人材徵授山西按察使,又明年升江西右布政使,顺治三年丙戌岁也。
江西有南昌、赣州两府归附,在是年十月部议豁其本年以前额税,布政左使忿其向化独迟,欲抗章尽征之,毓素力争乃免,任满注上考,已而罢归。
康熙二年卒,年七十有八,祀山西名宦祠,汾阳东郭及永安镇所立两生祠尚存,皆有碑。
毓泰裔孙以选贡再令山西时,手录其文以归焉。
墓在城西十里接官亭南。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高燮(1878-1958) 名燮,字进若,号吹万,以字行,别署老攘、黄天、慈石、时若、寒隐、葩翁。
江苏金山(今属上海市)人。
受业于同邑名儒顾莲芳。
与高天梅为叔侄。
与常州钱名山、昆山胡石亭合称"江南三名士"。
南社名家。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冬与天梅在金山张堰镇出版《觉民》月刊,宣传民族主义思想。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与柳亚子、田桐等创办《复报》月刊。
曾主持国学商兑会与寒隐社,刊行《国学丛选》。
1909年发起组织"寒隐社",数月后南社成立,"寒隐社"成员多入南社,故高吹万有"南社三巨头"之目。
抗战中住宅焚于炮火,藏书被毁,仅运出《诗经》的各类版本数十箱,后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捐献国家,现藏复旦大学图书馆。
亦善书。
有《吹万楼论学书》、《吹万楼文集》、《吹万楼诗集》、《吹万楼词》、《谈诗国风札记》、《诗经目录》、《感旧漫录》、《金陵游记》、《思治集》、《国学丛选》等。
  有《风雨勘诗图》,方药雨、费龙丁、蔡寒琼、谈月色绘,马相伯、聂曾纪芬、伊立勋、童大年题首,唐文治、严昌育、崔龙等撰文,黄寿慈、许观、庞友兰、封文权、李洞庭、谈月色、葛昌楹、叶尔恺、郑雪心、沈惟贤、沈恩孚、郑翼、黄端履、王希曾、吴丹、金其源、夏敬观、朱天梵、李国环、李笠、黄宾虹、温庭敬、金兆蕃、金问洙、陈柱、胡朴安、李宣龚、詹安泰、吴良、李家恒、瞿镜人、徐益藩等题诗,武进崔龙书后。
高燮集
1878-1958.7.23,江苏省金山县张堰乡(今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人。
名燮,字时若、吹万,又号寒隐、葩叟、志攘、黄天等。
室名吹万楼。
与常州钱名山、昆山胡石亭合称“江南三名士”,又与南社台柱柳亚子交往深厚。
南社耆宿,主持商兑学会,任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富藏书、嗜古砚。
新中国成立后,将所藏捐献给复旦大学图书馆。
著有《吹万楼诗集》、《吹万楼文集》、《吹万楼日记节钞》、《读诗札记》、《感旧漫录》、《望江南词》等20余种。
他于1958年7月23日在上海逝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挽曰:“南社早蜚声,金山一代英,笔摇清帝鼎,梦绕岳王坟;革命心肠热,攘夷思想新,遗诗千百首,一读一酸辛。”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钱瘦铁(1897-1968)名厓,一字叔厓,号瘦铁,别号数青峰馆主、天池龙泓斋主、剪松阁、芋香宦、峰育馆、梅花书屋、临江观日楼、观帆阁、一席吾庐、煮墨、契石堂、宝董室、磅礴轩等。
无锡人。
曾被誉为“江南三铁”(吴昌硕称“苔铁”、王冠山称“冰铁”)之一。
14岁时到苏州汉贞阁碑帖铺当学徒,识郑文焯、吴昌硕、俞语霜等,习诗文、书法、篆刻和绘画。
郑曾为其书斋署名“瘦铁宦”,故自号瘦铁。
19岁到上海鬻艺谋生,篆刻已为人称誉,是吴昌硕所主持“题襟馆”书画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