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黄质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4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迩来吟思浊如泥,今日酬君喜赋诗。
不识心忪并胆怯,犀珠银液竟何施予向苦心疾至今遂不作)
江湖投老。催办青鞋商画稿。
佳处茅庵。不道淮南胜剑南。

鸥边寒绿。乞我秋峦晴一角。
心事扁舟。种橘何年买别洲。
丹枫白石行吟处,雨后微霜。
点染秋光。
画里湖山似故乡。

风帆载得征人去,旧梦难忘。
离绪偏长。
一片滩声送夕阳。
一峰矗立敝平台,一阜低陪亦壮哉。
数石参差罗左右,双松盘屈辟风雷。
是何气势雄且古,试看枝柯竦复开。
梦想家山归未得,并刀谁割半岩来。
咏龙门四叠高启韵(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壬寅穷河源,乃得真源迹
龙门在其下,向传神禹劈。
华阴及底柱,疏导匪朝夕。
天平山绝顶,林立多怪石。
有泉复有洞,奇状纷簇积。
亦有龙门名,岁久事湮隔
志乘所未载,疑嫌路幽窄。
兹揽凫藻集,如对青邱魄。
作记复咏诗,九日勒岩壁
乃悟一人为,决疑副赏激。
因四叠其韵,点笔展吟额。
五车今逮百,谁能尽往籍。
不求甚解人,翻为得要客。
按:予凡有所疑必欲考其实兹龙门之名向以为无所本兹阅凫藻集始知即高启所名虽彼杜撰而去此一疑亦大快事也然则陶渊明所为不求甚解在彼则可在予则不可仍予向所云为是故末句戏及之
⑴ 壬寅春因豫省河工未合龙遣乾清门侍卫阿弥达告祭得河神并穷黄河真源据奏于星宿海西南三百馀里一河名阿勒坦郭勒其西有巨石名阿勒坦噶达素齐老蒙古语北极星石也崖壁黄赤色上为天池流泉百道皆作金色入阿勒坦郭勒实黄河真源也详见河源诗按语
⑵ 龙门为神禹导河故迹而吴中天平山顶向有高启龙门诗不知谁所与名考之志乘则都不载是以乙酉南巡诗名字亦已纷安所徵往籍之句
⑶ 高启题诗向尝屡叠其韵而未知龙门之名为谁定兹检启凫藻集有九日游天平山记称龙门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云云乃恍然悟即高启所名也
禹贡无堤字,行其无事所。
已成那容废,本无奚用琐。
河臣欲增堤,意以为弗可。
重臣命往勘,练事老成妥。
补旧信皆当,增新议相左
湖中那施工,取土劳负荷
设值夏涨时,蓄水虞致祸。
其见实达理,谅非将顺我。
向著知过论,类此弗为哿(大凡修建堤塘必附岸施工方可坚固今欲于湖中筑建长堤施工既难而横中拦截湖水蓄高转以滋害阿桂老成练达所奏于事理甚明并非将顺予意而为此强词也予向作知过论谓工作之不可已者当仍酌行之介于可已不可已之间者率已之而已如所奏估修高堰及临湖风损砖石各工所谓修废举湮有关国政是皆不可已者至创筑西堤不惟可已且虑有害则河臣之请更觉无谓耳)
而予更思之,此事如观火。
河臣意别属,盖请南巡舸
作记义示明,申咏鉴摩揣。
⑴ 前阅李奉翰等所奏请估修高堰及临湖风损砖石各工并于三沟闸迤下拟创筑西堤一摺予即疑添建西堤事不可行因命阿桂驰赴江南会同确勘据实具奏兹据阿桂奏高堰山盱扬粮扬河四厅所属临湖砖石工程坍损处所甚多并将未满保固各工段逐一按册勘验除赔修之工已于请修册内开除外尚无影射浮冒情弊自应照所请分段承修至添建西堤之处察看目下邵伯对岸滩面全已涸露是该处地势本高在水小之年固无须堤工拦束若湖水涨发方将使之畅泄若更添建西堤十五里横加拦截湖水必至蓄高即使如原议将各支港水口留出不筑然各水口宽不过四十丈究不及十五里之广阔水口愈窄则水势愈猛西堤一有疏虞东堤亦难保守应请停止建筑绘图贴说颇为明晰
⑵ 予以为奉翰等即欲就高处筑堤而取土取石必于他处其费不赀况云留出支港则又与不筑堤同而夏时盛涨反致壅水溃堤实不可行也
⑶ 西堤之不应建筑事本易明河臣何至冒昧陈奏度其意不过藉堤成之日可以奏请南巡冀邀恩泽殊不知予自辛未至甲辰敬法宜而皇祖六度南巡所有海塘河工无不筹度咨诹得后行是以迟之又迟且南巡之事谈何容易必克己无欲以身率先而千乘万骑体大役众俾皆循法不扰然后可以行所无事一不如此未可易言已详见甲辰南巡记中今予六次南巡之典已成可弗再举乃河臣等意存摩揣甚不能深体予意矣
题乐寿堂(嘉庆丁巳) 清 · 弘历
宁寿(宫名)及清漪(园名),乐寿乃有两。
初以已意写,继知同宋仿
绍兴吾所轻,久矣论之广
不复赘以言,惟思名弗爽。
寿斯诚然矣,乐则未曾享。
训政当惕厉,三曰铭犹曩予向著读洪范一篇申论六极之中所不能去者惟三曰忧不惟不能去亦不忍去且更不敢去如此然后可以仰邀昊贶不致大忧而保后乐今幸符初愿授玺以来身体康健训政如常仍此兢兢日深惕励方当万世守之庶几永承天眷耳)
即今望捷音,夙夜尚怏怏。
似堂向我云,多斯来合往。
⑴ 宁寿宫及此清漪园二处皆有乐寿堂而此堂题额已久初但以吉语命名后阅董其昌论古帖始知宋高宗已有乐寿老人之称盖倦勤后取名以寓颐适之意
⑵ 宋高宗耽逸湖山而忘复仇其人其政皆无足取予于斯堂不过偶尔寓意命名并非有所慕彼向年屡见之吟咏
平生选本不挂眼,偶爱兹编也大奇。
亲与线装完一册,不知閒却已多时。
按:予向不爱选本诗文顷偶于地摊上买昌黎诗钞一册亲与线装不觉失笑
黄山歌 现当代 · 冯其庸
我梦黄山五十年,黄山梦我亦当然。
画图几识春风面,文字曾参笔底禅。
我昔曾见梅瞿山,遗貌取神弃俗眼。
嶙峋突兀清到骨,秀出天外两峰间。
古松蟠屈如卧龙,欲待云雨飞上天。
此老精神元不死,妙笔长留后人参。
又有山僧名石涛,元气淋漓笔如椽。
纵横捭阖不可挡,变幻莫测如云烟。
我昔见其山水幛,悬之壁间气森然。
此画至今不能忘,闭目如对山人颜。
又复见其汤池图,吟诗欲上莲峰巅。
此翁一去五百载,巨名长令后人怜。
近代画黄欲数谁,举世皆知黄黄山。
宾老用笔如锥沙,瘦硬干枯透纸背。
墨色黝然深且秀,此境得之晨夕间。
世人看山取皮毛,欲赏黄画难更难。
岂知山灵现神处,正在雨后夕照清风明月间。
虹叟看山九十载,得此真意诚难哉。
可惜世人都不识,令人千载发浩叹。
当今画黄谁第一,毗陵老人刘海粟。
九上黄山气如虹,巨笔扫出天都峰。
泼墨泼彩皆随意,笔墨已同造化工。
最难风雨雷电日,此老竟在最高峰。
铺纸挥毫和雨点,烟云飞入画图中。
忽见虬龙欲腾去,却是海老走笔泼墨所画之古松。
我对此老钦且佩,纵横今古无与对。
千年育秀谁之功,自是黄山七十二奇峰。
我今游黄第五回,冒雨直上鲫鱼背。
天公怜我痴且顽,顿开笑颜扫阴霾。
莲峰露出半面妆,耕耘、玉屏肃相待。
四顾茫茫皆云海,忽然身在飘渺间。
次日复登莲花峰,极目欲尽东海东。
苍山万重皆锦绣,青天削出瘦芙蓉。
游山归过桃源亭,忽逢海翁作烟云。
清风故人不期遇,相视而笑莫逆心。
海翁命我题新图,挥毫我亦胆气粗。
题罢掷笔仰天笑,世间痴人翁与我。
千载此会难再得,惟恐天风海雨吹去无踪迹。
归来濡墨不暇思,走笔吟此黄山诗。
忆昔米颠只拜石,我与海老却拜山。
愿乞海翁如椽笔,画取双痴拜山图,留此惊世骇俗之奇迹。
律陶六首 其二 清 · 顾易
五言律诗
养真衡茅下,甘以辞华轩。
但道桑麻长,而无车马喧。
厌闻世上语,宁效俗中言。
高举寻吾契,青松在东园。
按:三四语与戴无忝《集陶》相同,神到之候,自然遇之。予向亦集此二语揭之蓬门,未尝见二君诗也。
共 4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