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林散之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软湿青黄状可猜,欲烹还唤木盘回。
烦君自入华阳洞,直割乖龙左耳来(柳宗元《龙城录》:“茅山道士吴绰,采药于华阳洞口,见一儿手把三珠,戏于松下,绰从之。奔入洞中,化为龙,以三珠填左耳中。绰斸其耳,而失其珠。”冯贽《云仙录》:“天罚乖龙,必割其耳。”)
左耳病戏作十二韵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七言排律
叹世侵寻似鹿皮,聋虽半耳已如痴。
盈尊社酒凭谁饷,决牗仙方久不窥。
但遇一呼仍响应,若聆偶语却参差。
僮便主瞆誇脾健,婢噪医庸讳肾衰。
强欲属垣还侧耳,才看抛枕又支颐。
史称偏听应如是,人说佯聋或近之。
憎老懒令娇女剔,怯狂畏与醉翁持。
八音未许谙全部,两造祇能割半词。
洞里乖龙眠正稳,床头斗蚁动还疑。
耄呼贤吏犹多愧(用黄霸传聋丞事),归作家公渐有期。
空筏音闻旋恍忽,兜玄梦断转迷离。
不须献馘从军法,好證圆通问道师(郑注馘所格者之左耳
⑴ 韩诗烦君自入华阳洞直割乖龙左耳来
旧卷重(平声)观识用心,手书口号复成吟。
重听左耳固因是,明见右眸原至今(西师之役在廷诸臣皆有鉴于康熙雍正年间未获葳事莫不畏难沮议朕以达瓦齐篡夺频仍诸部瓦解接踵内属机有可乘且无以安来者爰命将兴师分路致讨斯时力排众议竭尽心力迨阿睦尔撮纳负恩复叛用兵屡年军书批阅问夜达晨致左耳顿形重听并左目明亦少减然幸赖右耳右目聪明自若至今八十四岁每晨批阅奏章不用眼镜昨偶阅旧所书命馆臣入吴三桂擒桂王由榔谕卷复缀识语几二百字字体仅逾蝇头于明窗下书之以示诸臣其年率少予十馀岁至廿馀岁不等皆称字里行间无少懈笔则以右眸数十年来精神犹然如旧也)
天山以北,瀚海以西。
狼生貙,貙生貔。
世患我边扰我畿,使我三朝西顾无宁时。
转粟阴山北,劳劳十万师。
此贼不灭,天下不安,天时不至圣犹难。
天时既至,机不可失。
五单于争立,天兆亡胡日。
奋起亟乘之,果然电埽流沙碛。
沙碛虽云埽,反覆几回狡。
午夜军书中夜草,五载忧勤天欲老。
始信为君难,乾坤非易造。
再闭再通戊己道,重待我皇重电埽(高宗御制诗注云,西师之役,军书昼夜批答,左耳重听,左目亦然。)
东宁百咏 其七十八 清末至民国 · 苏镜潭
七言绝句
草泽椎埋亦足豪,胭脂坡下拥檀槽。
英雄不会诗书意,郭解朱家岂若曹。
作者注:「庄豫,嘉义人。疏财仗义,为绿林豪,数犯法,悬捕急,人争匿之。嘉义县令某,素贪墨,罢官,归装数十万,豫夺之,尽散之穷民为告者。一日,至所狎妓家,妓食之酒,侦者至,遂被缚,戮于市,临刑语人曰:『吾不读书,未知所为视古人何若也。』」
金谷园曲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洛阳西北十里,北邙之阳,平畴麦陇间有村落焉。绕村数里,是名金谷园。考县志,园在金水,距此五十里,未知孰是。园之南曰西宫,上阳宫故址也。癸丑岁,袁世凯置营垒练军于此。庚申之秋,孚威上将军吴公,既靖安福之乱,移军洛阳,驻西宫,更辟金谷,筑台阅武,建壕垒坛场,植林木,于是帐捲山明,旗翻草暗,笙歌故墟,一变刁斗森严矣。明年,余乃入将军幕府,尝于仲春佳日,观兵金谷,辄凭吊于苍烟落日之中。幽岛一声,则林花微落,风笛三弄,则青山欲晚,追悼往昔,流连烟景,不能自已。将军尝从容语石崇故事,且曰:「崇诡,得盗财帛,且杀盗灭口致富,卒以声色杀其身。说者谓绿珠者盗后身,因果之理,岂无故哉?」余读《石崇传》,孙秀使收崇,崇叹曰:「奴辈利我财耳。」收者曰:「知财为祸,何不早散之?」崇无言。遂族诛之。嗟乎!高台爱妾,今也则多,前事之不臧,后人之师也。乃抚其盛衰之迹,取为今世之戒,长言咏之,且纪洛游焉。虞山杨圻叙。
洛阳自古说繁华,几度兴亡问落花。
游客独寻金谷路,牧童閒指石崇家。
香尘流水看不足,满眼山邱感华屋。
中散弹琴怨未终,华亭鹤唳哀相续
太康清宴万家春,一代豪华数季伦。
赌富无人轻戚里,闲居有赋笑安仁
倾都帐饮朱轮聚,未央夜诏拜征虏。
错疑声色是风流,不爱林泉爱歌舞。
河阳别馆起笙歌,水榭云房列绮罗。
宝帐飘香珠落索,画屏却月玉嵯峨
曾是嫦娥修月府,嫏嬛深锁春无主。
名园只合美人居,可怜粉黛皆尘土。
梁家少女美垂髫,金屋何人贮阿娇。
独有齐奴垂一顾,明珠三斛换纤腰
绿珠生小心常捧,雅擅宫商自矜宠。
歌罢微怜皓齿寒,舞馀犹怯明珰重。
芳轮辗转玉骢轻,红泪啼妆别母行。
万炬迎来花月夜,香车拥入失天明
将军夜醉春眠美,好梦如云扶不起。
绿杨水暖弄妆迟,满院莺声催梳洗。
银屏珠箔护凉台,夜半春寒拥夜来。
玉笛一声清弄歇,沉香火底报花开。
鼎湖寂寞回龙驭,明年宫阙昏尘雾。
玉手薰香事早朝,三公七贵都非故。
新声初制郁轮袍,满坐公卿狗尾貂。
捧出紫云亲度曲,水精帘捲月轮高。
绝代佳人难再得,从此东都慕颜色。
黄金无计救全家,白骨如山殉倾国
中书新贵意轻狂,走索云鬟侍象床。
忽发狂言惊杜牧,已闻矫诏杀王章。
层台百尺开清宴,水佩风裳秋似练。
羯鼓声高酒半酣,门前缇骑收廷掾
将军回顾别蛾眉,黄犬东门信有之。
爱惜倾城输范蠡,烟波悔不载西施。
美人恸哭事至此,义不独生请先死。
君恩似海恨似山,妾貌如花命如纸。
鸺鹠骤叫早黄昏,舞袖零星碧血痕。
同向青陵台畔去,落花如梦葬春魂
北邙芳草年年绿,人间万事如转毂。
流水桃花值暮春,斜阳牛背山阳曲。
故墟井邑近清明,晋代衣冠邱陇平。
日落高原横万骑,阵图新筑伏波营
玉垒春深旌旗静,游人到此伤烟景。
燕迷红树认空楼,蝶下平芜寻废井(《一统志》:河阳有绿珠井。)
华林柳色敞辕门,胜日观兵芝盖翻。
画角一声归马晚,千营烟月带孤村。
归来煮酒丛台下,不赋阿房赋马射。
灯火梨花诗思清,潇潇幕府青山夜。
肠断花飞寒食天,春愁哀怨宝筝弦。
莫弹金谷园中事,楼外千山啼杜鹃。
⑴ 晋嵇康临刑,顾视日影,援琴而弹,调成叹曰:「广陵散绝矣。」长沙王乂事败,陆机临刑,叹曰:「华亭鹤唳,其得闻乎?」机与石崇皆死五王之乱者。
⑵ 崇传曰:崇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
⑶ 崇小字齐奴,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涧。拜征虏将军,持节青徐诸军事,送者倾都,帐饮于此。
⑷ 梁氏女绿珠,有殊色,善吹笛,崇聘之。其母索明珠三斛以难崇,崇即量珠予之,遂得绿珠。
⑸ 薛夜来,魏文帝美人,以香车迎入宫。夜来别父母,登车,泪滴唾壶中,平旦视之,皆作红色。
⑹ 自武帝崩,五王乱国。元康元年赵王伦、孙秀入洛阳,盗国柄,伦自为相国,秀为中书监,其党封侯无数,奴卒亦加爵。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语曰:「貂不足,狗尾续。」
⑺ 是年秋八月,淮南王允起兵讨伦、秀,不克,死之。秀贪淫,使人求绿珠,崇时在金谷,方登凉台,临清流,妇人侍侧,使者以告。崇出姬妾数十人示之,使者曰:「奉命索录珠。」崇曰:「绿珠我所爱,不可得也。」秀怒,遂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绿珠坠楼下而死。秀因称崇及其甥欧阳建、潘岳奉淮南王为乱,遂皆族诛之。
⑻ 宋舍人韩凭妻何氏美,康王欲之,宴青陵台,何氏阴腐其衣,投台下,左右持之不得,遂死,凭亦死。
⑼ 金谷园今为第三师校武场,吴上将军练兵于此。
君不见五百年前陈献章,狂草峭崛时无比。
白马庵前五尺碑,三分近黄七分米。
散之先生称其书,拍案几番诧奇诡。
诡则诡矣骨未清,何如先生简淡养真味。
先生作客白门东,作书自视通神鬼。
大道车马来轰轰,霹雳不入高人耳。
精气酝酿干青云,冰雪精神凝砚底。
世人拱璧求墨宝,纸上纵横报知己。
大笔碰断蒋山腰,小笔蘸翻乌江水。
挥笔之间鼻有声,苦兮乐兮两交汇。
未经一番彻骨寒,那有梅花香如此。
须臾书成光莹莹,张颠素秃甘先死。
得意龙蛇破壁飞,一飞惊贵洛阳纸。
前年不胫走东瀛,从教东瀛纷披靡。
中华传统三千年,三千年墨先生舐。
墨有云烟益人寿,自古书家皆多齿。
书成一张寿一年,百张乃增一世纪。
千张万张作彭祖,先生但书莫悔矣。
他时我携茧纸来,推醒先生窗下午睡美。
读散师诗稿 现当代 · 单人耘
七言律诗
拳拳我爱散公赐,墨迹酣沉两卷留。
刻意苏黄兼熨贴,铸镕韩杜自雄遒。
江南烟水汀洲月,原上寒村桑柘秋。
对此一灯吟不足,枯肠奇字忽能搜。
注:一九六四年,余为师誊抄“江上诗存”第五、六册,师以原稿两册赠余。“文革”中几经险厄得以保存。一九九四年余捐献安徽采石林散之艺术馆。
浣砚歌 现当代 · 单人耘
昔我徘徊深巷北,买此端溪一片石。
归来濡笔作山水,风雨满窗苍烟湿。
墨华乍褪古井波,洗出半泓秋水碧。
始惊所遇非凡品,流落市肆人不识。
中心润美气舒舒,边缘裂缺层层渍。
既无头角显峥嵘,又无文字见朴质。
默不言兮唯臆对,茫然不知何代物。
岂是女娲补天时,体非五色遂弃置。
抑是文山歌正气,身无玉带难提掖。
恐是苌弘千载血,沉入水底化赭赤。
朝朝瑰丽幻云霞,夜夜呜咽神鬼泣。
鸟欲衔之东填海,屹然不动徒叹息。
从兹精怪渐泯灭,冥顽浑噩堕尘籍。
问石石不言,若言当曰“否,君之秉性诚云厚,君之所见亦鄙陋”。
踏天磨刀割紫云,长吉警语玄机漏。
吾乃天上绛石仙,云海苍茫遨宇宙。
闻君诗句吐烟霞,飘至人间为君寿。
佐君笔墨期酣饱,示君法相戒驰骤。
石破天惊造意奇,陆离光怪枝华茂。
或则蕴藉耐摩挲,琴温剑冷风露秀。
二者得兼融一体,中边妙理参能透。
参能透,子可图。
勉吾子,莫负吾。
虽无虫蛀纹,宋诗刻露误晚村。
又无鹧鸪斑,散公老去手半残。
更无鸲鹆眼,微凹犹贮水清浅:人生悟此自可得,何必砺吾面兮膏君墨。
嗟乎石友石友吾知罪:恬澹自如斯为贵。
矜伐攻心心憔悴,聪明反被聪明累。
心閒若抱白云游,秋深暇共霜林醉。
止诗止画止憎爱,缄默如汝应百岁。
何为夜半作长歌,思潮汹涌竟无寐。
注:苌弘,周时大夫,以有神异力为人妒杀,流血成石,或言成碧。见《拾遗记》。明吕留良有虫蛀砚。吕号晚村,又与人合编《宋诗抄》。此砚为耘师林散之先生所得。现在江浦县林散之书画陈列馆。散师另有龙尾、鹧鸪斑等古砚。师一九七○年因坠浴池烫伤,医生抢救后,右手虽残,三指犹能作字。
散公城居倦车马,有如退之思东野。
心画当示知心者,八十山翁来白下。
高楼四壁飞虬龙,霜眉墨气相潇洒。
两翁耳聋手不哑,搦管叙心竞书写。
坐我峨眉太白间,风泉云壑从陶冶。
花溪一棹指弹月,陋室三更雨飘瓦。
钱江之水涌波涛,叶芦扬帆继清标。
本淳才捷胆气豪,浪浪春涨漫平桥。
玄武门高灿秋日,踟蹰偶被方皋识。
自嗟才力非骅骝,春风策励蹄轻疾。
西望琅琊岩岫深,老木酣秾气氤氲。
既喜侪辈为传人,我足不前先生嗔。
注:张汝舟先生名渡,为林散之夫子挚友。曾供职贵州师范大学,后居滁县。精天文历算古诗文,于林散老书画展览会上见余,执手嘉爱,言于散老,谓可与本淳、叶芦为师辈传人。叶芦乃先生之子,在浙师大教文学。周本淳是张老学生,系淮阴师专教授。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