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清江苏无锡人,字圣昭,号蓉洲,榜姓郑。康熙十五年进士。初任福建闽清县,二十三年,调诸罗县。时台湾初设府、县,凡百草创,麒光条议详明,创立规制。所作文章,述郑氏后期事颇备。有《蓉洲诗文稿》。全台诗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七季麒光(?~?),字昭圣,号蓉洲,江苏无锡人。清顺治十七年(1660)举人,榜姓郑,一云赵,其后复姓季。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由内阁中书出知梅县。康熙二十三年(1684)八月再由闽清县移知诸罗县事。时县治初设,人未向学;季氏至,首课儒童,拔尤者而礼之,亲为辨难。士被其容光者,如坐春风。在任踰年,以文献未修,久而荒落,乃撰志稿,总其山川、风物、户口、土田、阨塞,未及终篇,康熙二十四年(1685)以忧去,高拱乾因其稿而编修《台湾县志》。《诸罗县志》:「季文才富艳,首创郡志稿,以发全台之聋聩,奖掖士类。言者方于常观察之风,伟矣!」曾经加入沈光文「东吟社」,偕之唱和。 季麒光著有《台湾郡志稿》六卷、《蓉洲文稿》四卷、《蓉洲诗稿》七卷、《台湾杂记》、《山川考略》、《海外集》、《华阳怀古》、《三国史论》各一卷。《诸罗县志》评其作:「博涉群书,为诗文清丽整赡。」〖参考周钟瑄《诸罗县志》〈秩官〉,台银本。〗 彭国栋评〈天妃宫〉:「诗虽不甚工,亦足备海东掌故也。」季氏诗笔甚健,其文恣肆,记闽中事甚备,尤详于台湾。以下自高拱乾《台湾府志》、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王礼《台湾县志》、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赖子清《台湾诗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辑录季氏诗作四首。(杨永智撰)
季骐光,字圣昭,号蓉洲,无锡人。康熙丙辰进士,官诸罗知县。有《蓉洲诗稿》。维基
季麒光,字昭圣,号蓉洲,江南无锡县人,清朝官员。顺治十七年(1660年)中举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科进士,榜姓郑,一说姓赵,其后复姓季。由内阁中书出知梅县。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闽清县迁台湾府诸罗县知县,于该年十一月初八(12月13日)到任。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因丁忧去职。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张从政(?~?),字达夫。台湾府治东安坊人。少失怙,事母尽孝。清雍正元年(1723)台湾县恩贡生,拣选州判,乾隆五年(1740),分修府志。著有《刚斋诗文稿》。子岳,乾隆元年(1736)举人。〖编者按: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重修姓氏」「分辑」人员中有「恩贡生张从政」,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选举〉记「雍正元年:张从政(台湾。恩。拣选州判)」。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人物〉有传。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记《刚斋诗文稿》内容提要:「从政诗文,遣词工丽,运意清新,惜累经兵燹,书已不存,今所传者仅〈台山赋〉一篇。」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艺文〉志俱收录〈台山赋〉。〗(许俊雅撰)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介绍】: 清福建建宁人,字璧丰,号筠园。朱仕琇兄。乾隆十八年拔贡生。授德化教谕,后升内黄知县,未上任而卒。有《筠园诗稿》、《小琉球漫志》、《龙山漫录》等。晚晴簃诗汇·卷七十五
朱仕玠,字碧峰,号筠园,建宁人。乾隆辛酉拔贡,官凤山教谕。有《溪音集》。全台诗
朱仕玠(1712~?),字璧丰,又字璧峰,号筠园,福建建宁县人。清乾隆癸酉(1753)拔贡生。通经史百家之书,与其弟仕琇各以诗、古文见长,在京城颇负声名,惜屡试不第。壮时曾渡黄河,游太学,历吴、楚、越、宋、齐、鲁等地。乾隆二十八年(1763)由德化教谕调任凤山县教谕。是年六月莅任,次年夏,因丁母忧回籍,授徒里中。后擢知内黄县事,未任职而卒。著有《小琉球漫志》、《筠园诗稿》三卷、《和陶》三卷、《溪音》十卷、《音别》四卷、《龙山漫录》二十卷等作品。 《小琉球漫志》乃朱氏任职凤山县署时所著。举凡山川、风土、草木、鸟兽、虫鱼乃至国家建制、方言土语……与内地不同者,皆详加记录,编为六类:〈泛海纪程〉、〈东海纪胜〉、〈瀛涯渔唱〉、〈海东剩语〉、〈海东月令〉、〈下淡水寄语〉,凡十卷。内容以描写山川景物、奇花异实为主,也有借景抒情,或状述台地生活实况之作。寄怀幽远,造句新颖,颇宜于讴咏。沈德潜曾推许其诗能得选诗神理,黄叔琳也认为「王士祯没后,不见此调久矣!」。以下作品乃以乾隆三十年(1765)刊印,1957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重刊的《小琉球漫志》为主,并参考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等方志所收朱氏作品为辅编校之。(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曾中立(?~?),号鹤峰;广东嘉应州人,寓凤山县。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恩科举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间掌教海东书院。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事变时,曾招募粤庄义民,守备凤山地方。现存诗作见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江宝钗撰)
人物简介
【生卒】:1757—1820 【介绍】: 清福建侯官人,字巨廷,一字退谷。乾隆二十四年举人。历邵武、嘉义、安溪等县教谕。少时喜读宋儒书。于清儒好胡渭、顾栋高、任启运、方苞四家著作,谓其切于伦常日用。在台湾曾应聘修志。巡道某议辟台湾山后蛤仔滩,金銮考其始末,作纪略。另有《泉漳治法》、《退谷文集》。全台诗
谢金銮(1757~1820),字巨廷、退谷,晚年改名灏,福建侯官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嘉庆二年(1797)大挑二等,试邵武教谕,调安溪。嘉庆九年(1804)改调嘉义教谕,未及期而蔡牵倡乱,限凤山县,南北戒严,金銮为嘉义知县陈防禦之策,而部署以定。及总兵武隆阿率师至嘉义,而蔡牵已其党去,武隆阿知其贤,一见如平生。蔡牵欲得蛤仔难为基地,谢金銮著《蛤仔难纪略》六篇,详其利害。书既上,咸以险远为难,乃走使京师,上其书于同乡少詹事梁上国。奏闻,嘉庆十四年(1809)正月诏命闽浙总督派员经理,乃设噶玛兰厅。至今利赖。秩满内渡,补南平教谕,寻移彰化,复调安溪。不乐居官,作《教谕语》四篇赠诸生,质实切当,多卑近砭俗之言,山阳汪廷箴谓在《呻吟语》之上。嘉庆二十五年(1820)卒,年六十四岁。道光五年(1825)入祀乡贤祠。 谢氏喜读宋儒书,毕力性命之说,尤重胡渭、顾栋高、任启运、方苞四家书。其说经,不事章句训诂,善用经传之说,主忠信笃敬,身体力学〖参考刘德城、周羡颖《福建名人词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任官安溪时作《泉漳治法论》,就职嘉义时著《蛤仔难纪略》,文章经济有名于时。并与郑兼才合辑《续修台湾县志》八卷。另著有《二勿斋文集》六卷、《论语续注补义》四卷、《教谕语》四卷、《大学古本说》,又刻其故旧之诗曰《春树暮云编》,俱行于世。以下自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萨廉《噶玛兰厅志》、柯培元《噶玛兰志略》、陈培桂《淡水厅志》、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辑录谢氏诗作计四十八首。(杨永智撰)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