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柳道源

共 5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桃花新浪雨馀增,满目云山霁景澄。
忽去青春如过客,频来白鸟当佳朋。
柳侯南涧愁中咏,陶令东皋梦里登。
草合讼庭无簿牒,敲门时有乞诗僧。
堂堂时序去,腊月恰三旬。
饯岁穷难送,迎新病却因。
卷中亡旧业,村里作陈人。
但得山花发,吾家也不贫。
入深吾失计,问舍尔飘蓬。
喘喘芦厓下,涔涔大野中。
恋儿宵不寐,哭女日潜恫。
一切悲欢事,从今付彼穹。
芦厓除岁夜,独与仲儿眠。
冷宦思阿范,轻迁闷尔玄。
恋亲渠不寐,别子我堪怜。
但愿无忧病,何须置膝前。
七十芦厓老,经年病始痊。
味开馔乏后,粮绝食甘前。
顽仆嫌开户,骄儿怨掣鞭。
莫如仍守饿,料理白云篇。
金斯文定之收拾先世遗文字。手自净写。裒为一帙。凡得十五册。既而赍全帙。冒大雪南出。与道源兄弟。会勘于黄山之乐西庵。其追远之诚。佔毕之工。可谓两尽而无馀憾矣。顾鄙等愚陋。不足以当是役。然因此而得窥先辈文章德业之盛。实后生之幸。而定之之赐也。铅黄之暇。吟短律。以为日后面目云。
赍书良友至,携手入山中。
谬托编摩事,愧无玩赜工。
百年传宝匣,十世见儒风。
偷得铅朱暇,閒吟入小筒。
达川道中 清 · 柳道源
五言律诗
初六日午。秣达川治。发行里许。将作隶追至。盖初四日吏批草记。大槩明陵参奉柳道源改差事。传曰。特除之下。岂敢若此草记。循例登彻。殊极未安。当该堂上推考。此草记勿施可也。仍下教缮工假监役。閒司相换事分付。天恩至此。感泣无地。而乡路过半。莫知所为。遂冒昧逋归。尤增惶蹙之至。
一命循墙走,不堪圣渥鸿。
归骖才岭下,恩旨又途中。
恋阙鸿归北,思乡马欲东。
公私难两尽,靡措一微躬。
叨承勘校役,髣髴接音徽。
鸾凤翔千仞,牛蚕彻万微。
源头来混混,平地见巍巍。
胤子传家学,遗言更发挥。
甲辰之正月二十六日壬子。是我三兄回卺之日也。夫回卺之庆。世所罕有。而吾家有故事。高祖副护军灵岩府君。以戊午岁。设回卺燕于水谷之本家。时府君寿七十九。淑夫人寿七十八。内外子孙冠者七十馀人。仲子骊州公。则方带醴泉郡符。其子孙之盛。仪物之丰。至今称说不衰。今公年八十三。琴夫人年八十五。比戊午回卺之时。又加得四岁或七岁。而公步履轻安。视听无损。夫人时或执女红。其康健可知。独以子孙之盛。门闾之荣。为不及先祖时。然公之兄弟姊妹五人。年皆七八十。俱无恙。一子四孙。文行彬彬。吾知公寿考康宁。既受之于先祖。而先祖之积善馀庆。又将责之于子与孙矣。是日也。风气和调。旭日方升。公以深衣博带。坐东序。夫人以圆衫彩裙。坐西序。床花交映。卺杯相传。子孙起舞庭下。宾友亲戚。环而观之。春风和气。尽在一家。今去戊午百有七年。而以今视古。赫赫若前日事。于乎盛哉。于乎休哉。既而公出示所为诗一首。乃追步戊午庆席韵也。道源忘拙谨次。以附古轴之末云。
晓旭重升鸣雁随,百年今日再称卮。
胜筵自是吾家事,馀庆元从我祖时。
古轴留传人似昨,新诗追和事尤奇。
樽前更为翁姑祝,孝子佳孙是福期。
共 5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