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寿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尹嘉 朝代:东汉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汉末朱提汉阳人。
为禄福长。
庞淯外祖赵安为同县李寿所杀,消母娥手刃李寿,诣县自首。
嘉解印绶释之。
伊籍 朝代:蜀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蜀山阳人,字机伯。
少依刘表,后归刘备,入益州为从事中郎。
有才辩,尝奉使入吴。
孙权欲以辞折之,方入拜。
权曰:“劳事无道之君乎?”对曰:“一拜一起,未足为劳。
”后迁昭文将军
与诸葛亮等共造《蜀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86—374 【介绍】: 东晋僧。琅邪人,俗姓王,字法深。年十八出家,师从中州刘元真。晋怀帝永嘉初,避乱过江,为晋元帝、明帝及王导等所重。后隐居剡县山中避世,卒。
全晋文
道潜字法深,琅邪人,大将军王敦弟。出家,师事刘元贞,宁康中终峁山。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字法深。
出琅琊王氏。
年十八。
师事中州刘元真。
元真有美名。
潜服膺。
后落发。
善仪止。
二十四讲法花大品。
道俗日万指。
永嘉乱。
渡江。
中宗元皇肃祖明帝敬之。
承相王茂弘。
大尉庾元规。
并造门结友。
尝著屐至殿中。
时人叹其道德高风。
初不省有朝市也。
久之去隐剡山。
哀帝即位。
两遣使致之。
不得已。
至建邺。
时简文在藩邸。
尤师礼焉。
沛国刘惔见于简文。
座中嘲曰。
道人亦游朱门乎。
潜曰。
贫道以为蓬户也。
司空何次道遵。
以师资之敬。
屡兴法会。
数相招请。
复还山。
支遁求买沃洲小岭。
潜答曰。
欲来当给。
不闻巢由买山而隐也。
遁欣然。
爱其风鉴。
遁与高丽道人书。
大称赏之。
康宁二年殁。
寿八十九。
诏赙钱十万葬之 竺法友。
诵毗昙。
一宿上口。
年二十四。
讲经于南台寺 竺法蕴。
悟解逸群。
尤精放光般若。
康法识。
有义学。
工草隶。
尝与廉昕。
各临右军帖。
世不能别其书。
以写众经。
见重于世 竺法济。
有才藻。
作高逸沙门传。
凡此皆潜之神足云。
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一
竺道潜。
字法深。
姓王。
琅琊人。
晋丞相武昌郡公敦之弟也。
年十八出家。
事中州刘元真为师。
元真早有才解之誉。
故孙绰赞曰。
索索虚衿。
翳翳闲冲。
谁其体之。
在我刘公。
谈能彫饰。
照足开矇。
怀抱之内。
豁尔每融。
潜伏膺已后剪削浮华崇本务学。
微言兴化誉洽西朝。
风姿容貌堂堂如也。
至年二十四讲法华大品。
既蕴深解复能善说。
故观风味道者。
常数盈五百。
晋永嘉初避乱过江。
中宗元皇及肃祖明帝。
丞相王茂弘大尉庾元规。
并钦其风德友而敬焉。
建武太宁中。
潜恒著屐至殿内。
时人咸谓方外之士。
以德重故也。
中宗肃祖升遐王庾又薨。
乃隐迹剡山以避当世。
追踪问道者已复结旅山门。
潜优游讲席三十馀载。
或畅方等。
或释老庄。
投身北面者莫不内外兼洽。
至哀帝好重佛法。
频遣两使慇勤徵请。
潜以诏旨之重暂游宫阙。
即于御筵开讲大品。
上及朝士并称善焉。
于时简文作相。
朝野以为至德。
以潜是道俗标领。
又先朝友敬尊重。
挹服顶戴兼常。
迄乎龙飞虔礼弥笃。
潜尝于简文处遇沛国刘惔。
惔嘲之曰。
道士。
何以游朱门。
潜曰。
君自睹其朱门。
贫道见为蓬户。
司空何次道懿德纯素笃信经典。
每加祇崇遵以师资之敬数相招请。
屡兴法祀。
潜虽复从运东西。
而素怀不乐。
乃启还剡之仰山遂其先志。
于是逍遥林阜以毕馀年。
支遁遣使求买仰山之侧沃洲小岭。
欲为幽栖之处。
潜答云。
欲来辄给。
岂闻巢由买山而隐遁。
后与高丽道人书云。
上座竺法深。
中州刘公之弟子。
体德贞峙道俗纶综。
往在京邑维持法网。
内外具瞻弘道之匠也。
顷以道业靖济不耐尘俗。
考室山泽修德就闲。
今在剡县之仰山。
率合同游论道说义。
高栖皓然遐迩有咏。
以晋宁康二年卒于山馆。
春秋八十有九。
烈宗孝武诏曰。
深法师理悟虚远风鉴清贞。
弃宰相之荣。
袭染衣之素。
山居人外笃勤匪懈。
方赖宣道以济苍生。
奄然迁化用痛于怀。
可赙钱十万星驰驿送。
孙绰以深比刘伯伦。
论云。
深公道素渊重有远大之量。
刘伶肆意放荡以宇宙为小。
虽高栖之业刘所不及。
而旷大之体同焉。
时仰山复有竺法友。
志业强正博通众典。
尝从深受阿毗昙。
一宿便诵深曰。
经目则讽见称昔人。
若能仁更兴大晋者。
必取汝为五百之一也。
年二十四。
便能讲说。
后立剡县城南台寺焉。
竺法蕴悟解入玄。
尤善放光波若。
康法识亦有义学之功。
而以草隶知名。
尝遇康昕。
昕自谓笔道过识。
识共昕各作右军草。
傍人窃以为货。
莫之能别。
又写众经甚见重之。
竺法济幼有才藻。
作高逸沙门传。
凡此诸人皆潜之神足。
孙绰并为之赞不复具抄。
谢恕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牂牁毋敛人,字茂观。
为牂牁太守。
晋成帝咸和中,成国李雄尽有南中之地。
惟恕举郡为晋,为李寿所破。
后复取牂牁属晋。
官至抚夷中郎将、宁州刺史、冠军将军。
龚壮 朝代:成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成汉巴西人,字子玮。
父龚叔为李特所害,壮力弱不能复仇。
李寿戍汉中,乃说寿杀特孙李期,以雪私仇。
寿袭成都,废期自立,出壮谋。
及改元汉兴,以厚礼聘壮为太师,壮固辞。
上书说寿归晋,不纳。
遂称聋,终身不复至成都。
唯研精典籍,覃思文章,洁己自守,与乡人谯秀齐名。
至李势时卒。
全晋文
壮字子玮,巴西人,父叔,为李特所杀,因说李寿袭成都,尽杀李雄子,及寿僭号,聘为太师,固辞,特听以布衣居师友之位,后称聋归,终身不复至成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3—337 【介绍】: 十六国时成汉国君,字世运。
李雄第四子。
轻财好施,虚心招纳。
雄死后,太子李班嗣位,雄子越杀班而拥立期。
既即位,改年号为玉恒。
轻诸旧臣,信用尚书令景骞、尚书姚华、田褒,内宠信宦竖许涪等,国之刑政,决于数人,妄杀民人,籍没妇人资财,以实后宫。
从父李寿乃矫期母任氏命,废期为邛都县公。
期乃自缢死。
在位三年。
谥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61 【介绍】: 十六国时成国国君,巴氐族,字子仁。
李寿子。
寿死,嗣位,骄吝荒淫,不恤国事。
后降于桓温,被送至建康,封归义侯。
在位五年。
全晋文
势字子仁,寿长子,以晋建元元年僭即皇帝位,在位五年,改元二,太和、嘉宁。至晋永和三年为桓温所灭,迁于建康,封归义侯。升平五年死。
拓跋丽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3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
明元帝孙,建宁王拓跋崇子。
文成帝兴安二年封济南王,旋京兆王杜元宝谋逆,伏诛;以元宝为崇及丽所引进,父子乃一并赐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4—717 【介绍】: 唐僧。光州人,俗姓唐。少通经史百家,及长,出家,为文纲法师高足,精《四分律》。居会稽龙兴寺,时号大和尚。中宗时,徵召至京师,为菩萨戒师。后辞归,度人置寺。知江表多行《十诵律》,乃请帝墨敕执行南山律宗,《四分律》始盛于江淮间。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唐氏。
其先颍川人。
晋永嘉南渡迁光州。
遂世为光州人。
岸生而不群。
始自期以儒学奋。
既而悔之。
乃求薙染。
夜梦迦叶波有所教戒。
且阅经所见。
与梦中语合。
由是慧解日进。
而声名日起。
时初法师方以道德重扬。
越俗号大和尚。
岸从之。
住会稽龙兴寺。
中宗朝。
诏偕诸大德见内殿。
宠遇隆渥。
上因从受菩萨戒。
诏图其形林光宫。
且制赞其辞曰。
戒珠皎洁。
慧流清净。
身局五篇。
心融八定。
学纵真典。
观通实性。
维持法务。
纪纲僧政。
律藏冀以传芳。
象教因乎光盛。
历任白马中兴。
庄严荐福罔极等寺。
纲维之职。
天下以为荣。
锡赉山积云委。
俄还乡里。
度人建寺以散之。
而星霜之变。
复二纪于兹矣。
迫钟漏之期。
念钓游之地。
开元五年八月十日卒于龙兴。
寿六十四。
弟子。
以礼葬。
礼部侍郎姚奕。
撰文勒碑云。
先是江表。
盛行十诵至岸为天子师。
动以墨敕从事。
东南之僧罔敢或戾。
而四分之传。
繄亦岸之力欤。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道岸。姓唐氏。世居颖川。是为大族。汉尚书令琳司空珍吴尚书仆射固雍州刺史彬凉镇北将军瑶之后也。永嘉南度迁于光州。衣冠人物晖映今古。岸生而不群少而奇概。爰在髫龀有若老成。齿胄胶庠侚齐坟典。犹恐闻见未博艺业有遗。遂浮江淮达洙泗探禹穴升孔堂。多历年所矣。操翰林之鼓吹。游学海之波澜。讨论百家商攉三教。乃叹曰。学古入官纡金拾紫。儒教也。餐松饵柏驾鹤乘龙。道教也。不出轮回之中俱非筏喻之义。岂若三乘妙旨六度宏功。缁铢世间掌握沙界哉。遂落发出家洗心访道。一音克举四句精通。竖修律仪深入禅慧。夜梦迦叶来为导师。朝阅真经宛契冥牒。由是声名籍甚远近吹嘘。为出世之津梁。固经行之领袖。十方龙象罔不师范焉。万国鹓鸾无敢詶对者。向若回兹妙识适彼殊途。议才必总于四科。济世雅符于三杰。有若越中初法师者。秘藏精微罔不明练。道高寰宇德重丘山。岸闻善若惊同声相应。乘杯去楚杖锡游吴。云雾一披钟鼓齐振。期牙合契澄什联芳。由是常居会稽龙兴寺焉。扬越黎庶江淮释子。辐辏乌合巷少居人。罕登元礼之门。且睹公超之市。岸身遗缠盖心等虚空。不择贤愚无论贵贱。温颜接待善诱克勤。明鉴莫疲洪钟必应。皆窥天挹海虚往实归。其利博哉。无得称也。时号为大和尚。登无畏座讲木叉律。容止端严。辞辩清畅。连环冰释理窟毫分。瞻仰者皆悉由衷。听受者得未曾有。于是高僧大士心醉神倾。捐弃旧闻佩服新义。江介一变其道大行。孝和皇帝精贯白业游艺玄枢。闻而异焉。遣使徵召前后数介。然始入朝与大德数人同居内殿。帝因朝暇躬阅清言。虽天眷屡回而圣威难犯。凡厥目对靡不魂惊。皆向日趋风灭听收视。岸人望虽重僧腊未高。犹沦居下筵累隔先辈。惜帝有轮王之位不起承迎。以吾为舍那之后晏然方坐。皇帝睹其高尚。伏以尊严偏赐衣钵。特彰荣宠。因请如来法味屈为菩萨戒师。亲率六宫围绕供养。仍图画于林光宫。御制画赞。辞曰。戒珠皎洁。慧流清净。身局五篇心融八定。学综真典。观通实性。维持法务。纲统僧政律藏冀兮传芳。象教因乎光盛。比夫灵台影像麟阁丹青。功德义殊。师臣礼异。铨择网管统帅僧徒者。有司之任也。以岸盛德广大至行高邈。思遍雨露特变章程。所历都白马中兴。庄严荐福罔极等寺纲维总务。皆承敕命深契物心。天下以为荣。古今所未有。中宗有怀罔极追福因心。先于长安造荐福寺。事不时就作者烦劳。敕岸与工部尚书张锡。同典其任。广开方便博施慈悲。人或子来役无留务。费约功倍。帝甚嘉之顿邀赏锡。何间昏晓既荷天泽。言酬恩地遂还光州。度人置寺。于是祇陀苑囿郁起僧坊。拘邻比丘便为人宝。能事斯毕夫何恨哉。江海一辞星霜二纪。每怀成道之所。更迫钟漏之期。遂去上京还至本处。将申顾命精择门人僧行超玄俨者。是称上足也。克传珠髻之宝。俾赐金口之言。右胁而卧示其泡幻也。以开元五年岁次丁巳八月十日。灭度于会稽龙兴道场。时年六十有四。海竭何依。山崩安仰。天人感恸道俗哀号。执绋衣缞动盈万计弟子龙兴寺慧武寺主义海都维那道融大禹寺怀则大善寺道超齐明寺思一云明寺慧周洪邑寺怀莹香严寺怀彦平原寺道纲湖州大云寺子瑀兴国寺慧纂等。秀禀圭璋器承磨琢。荷导蒙之力怀栝羽之恩。思播芳尘必题贞石。乃请礼部侍郎姚奕为碑纪德。初岸本文纲律师高足也。及孝和所重其道克昌。以江表多行十诵律东南僧坚执罔知四分。岸请帝墨敕执行南山律宗。伊宗盛于江淮间者岸之力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4—710 【介绍】: 唐陕州陕县人。上官仪孙女。仪被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诏命。中宗时立为昭容。与武三思等相结,颇擅权势。宫中每赐宴赋诗,辄命婉儿品评等第。临淄王李隆基起兵诛韦后,婉儿同时被杀。诗多应制之作。有集,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4—710 又称上官昭容、上官倢伃,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人。
上官仪之孙女。
幼随母郑氏配入内庭,通晓文词,明习吏事。
年十四,为则天后掌诏命。
中宗即位,专掌制命,进封昭仪。
曾劝中宗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
又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并代中宗、皇后及公主作诗。
与武三思勾结,颇擅权势。
临淄王(即玄宗)起兵诛韦后,婉儿亦被杀。
睿宗景云中,追复昭仪,谥惠文。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昭容上官氏碑铭》。
婉儿颇有诗名,开元初,玄宗令集其诗文,编为文集20卷,张说为之序,今佚。
全唐诗》存诗32首,多奉和应制之作。
又有与中宗等柏梁体联句2首。
唐诗汇评
上官婉儿(664-710),陕州陕(今河南陕县)人。高宗麟德元年,祖父仪、父庭芝同被诛,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为武后所重。中宗即位,令专掌制命,进拜昭容。景龙四年,李旦、李隆基举兵诛韦、武,婉儿亦被斩杀。婉儿天性韶警,善文章,尝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词学之臣,赐宴赋诗。所作词甚绮丽,时人讽诵。开元初,玄宗令收集其诗文,成《上官昭容集》二十卷,命张说作序,今集佚序存。《全唐诗》存诗三十二首。

作品评论

张说《上官昭容集序》
上官昭容者,故中书侍郎仪之孙也。明淑挺生,才华绝代,敏识聪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咸同宿构。
朝野佥载
逆韦诗什并上官昭容所制。昭容,上官仪孙女,博涉经史,研精文笔,班婕妤、左嫔无以加。
唐诗纪事
昭容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父廷芝,与仪死武后时。母郑方妊,梦巨人畀大秤,曰:“持此称量天下。”昭容生逾月,每戏曰:“称量者岂尔耶?”辄哑然应。后内秉机政,符其梦云。自通天以来、内掌诏命。中宗立,进拜昭容。帝引名懦赐宴赋诗,婉儿常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当时属辞,大抵浮靡,然皆有可观,昭容力也。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