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秉恩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6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华阳旧馆,记清明上冢,网船归泊。
港尾溪头寻踏去,象设孙枝长托。
白槿编篱,青松偃盖,想像归田乐。
百弓量到,谁家邻比篱落。

何时墙角楼成,水湾门近,醧舫宾重酌。
添个玉堂宣唤影,深护层轩修幕。
诗派编图,瓣香呈佛,潜采光丘壑。
紫薇老矣,飘零长遁江角。
题曹次岳竹垞图(癸酉)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胜清数学人,总首朱锡鬯。
经史既淹通,诗文复跌宕。
阮亭与齐名,七言铿高唱。
放笔为杂文,饾饤出醯酱。
亭林茂华实,似可颜行抗。
诗歌少兴趣,学杜得皮相。
桐城暨阳湖,骈散各趣向。
毕生专一技,兼营恐相妨。
姬传亦选诗,妥帖乏悲壮。
此外考据家,多闻兼直谅。
注疏迈汉唐,宋元薄通畅。
词章非所务,时或病冗长。
巽𣶒与伯轩,容甫共微尚。
治经文具体,骈俪特倜傥。
最后巢经巢,朴学空依傍。
诗篇逼韩孟,音节促引吭。
惜不出其乡,传作阻叠嶂。
所以小长芦,一代绝辈行。
此图写曹霸,临水竹千桁。
潞河尚飘泊,归思寄怏怏。
暴书终著书,饮水老无恙。
嗟余幼治诗,棹歌辄神迋。
绝代金风亭,雅志不自量。
马卿慕相如,陶潜希元亮。
十年毕六经,颇识无尽藏。
十七为骈文,馈贫索供张。
廿二治许书,形义采诸状。
因知音韵学,千古受欺诳。
卅五刊考工,莫率覈图样。
周官并戴记,纤悉逮醴醠。
尚书今古文,评议敢孟浪。
经解乃治史,本末纪最当。
书局晚随身,方志修实创。
百卷志艺文,解题备相贶。
旧闻经义考,持较未敢让。
其他千百卷,甘蹈詅痴谤。
孝标与敬通,身世更堪况。
江湖老载酒,千首付浩荡。
井梧寒蜡炬,堆案几摒挡。
功名似马周,日者桥边访。
何须羞绛灌,淮阴屈将将。
晚年亡共悼,亦复子同丧。
萧閒三百韵,约略风怀仿。
曲那比笛渔,垂老失禄养。
故乡有小园,楼阁几手创。
遍植碧琅玕,好山列屏障。
试较南北垞,稍觉逊清旷。
朅来聿来堂,小种亦张王。
独有已刊书,可载车几两。
此事意差强,窃比当非妄。
早岁曾倚声,湖海托惆怅。
壮年弃之去,偷减法久忘。
欲和百字令,出笔恐太放。
狂言殿纸尾,雷塘遥相望。
吾友王息存,藏此书画舫。
沈朱各题词,此道诩宗匠。
零落尽山丘,易主定悢悢。
亡弓子既得,春雪好绣韔。
天行一息已万里,日月违天如右旋。
试问惜阴分寸者,何如息息与存存(看息存箴可知。)
联娟双璧照书奁,持似南丰更不廉
副墨倘从君乞与,双垞公案一重添息存先得是图于武昌,曾倩钱塘汪洛年摹副。)
⑴ 以卷中题记求之,得并见二图者惟曾宾谷一人耳。
竹垞图有蓝谢青、曹秋厓二本。皆作于康熙甲寅,锡鬯客通路时也。王息存先后得之,索为小词,志合并之雅。用锡鬯原韵
曝书人老,好池台都共,画叉飘泊。
碧玉通津流客梦,分付雨烘烟托。
千首填词,十年磨剑,心决归耕乐。
小楼添否,白头依旧牢落。
难得两幅鹅溪,一船虹月,来侑郫筒酌。
坐忆承平觞咏事,展对凉堂清幕。
灵宝厨空,丰城剑合,此中关丘壑。
钱郎句好,须君补上笺角
⑴ 钱裴山以图示阮云台,有词和锡鬯韵,卷中未之见。
今岁不闰夏,昨夕已中秋。
但期风月佳耳,何地不清游。
尽有婵娟花竹,难得肝肠冰雪,尔汝狎盟鸥。
胸次几丘壑,老子已菟裘。

我知君,君傲我,醉乡侯。
掀髯一笑,纵非吾土且登楼。
有弟相非食肉(璧生以丰佛持斋。),有妇相呼谋酒,客至亦浮休。
扬觯论齐物,何必问黄州。
六叠韵柬息存(丙午)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贾董文章茂与醇,更看有脚作阳春。
斡旋世正需良吏,盘错天原铸伟人。
一剑光芒动星斗,卅年交谊重雷陈。
似闻粤海讴歌遍,卧辙攀辕尽部民。
喜晤息存感赋二首 其一 (丙午)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馀生握手更天南,涕泪都枯鬓发毵。
坡老仍无合时肚,亭侯空有绝伦髯。
花犹沦落人同是,树已婆娑我岂堪。
安得青梅来煮酒,破除十日与君谈。
喜晤息存感赋二首 其二 (丙午)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消愁除是千钟酒,写恨端须万首诗。
离合悲欢皆梦幻,东西南北几奔驰。
汗青事业惭今日,惨绿年华忆昔时。
执梃门生君最长,传经终在惠能师。
留别息存即和其韵四首 其一 (丙午)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君才早合强台上,迟暮邅回反失官。
卅载交亲同潦倒,九州时局属艰难。
休因李广伤猿臂,且共庄周论鼠肝。
万里岂期重握手,高楼读画对清湍。
共 6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