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解结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内人,字正言。玄宗天宝二载进士。肃宗乾元中为尚书郎。代宗大历中官潭州刺史,历太子左庶子,迁礼部侍郎。曾三典贡举。工诗。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8? 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排行十四。玄宗天宝二载(743)进士及第。约十三、四载,入安西节度副大使封常清幕,参预谋划有功。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尚书郎,出使夏口,与故友李白相遇。代宗永泰初,在淮南田神功幕中任军职。大历二、三年任潭州刺史,与诗人元结有交往,后入朝为太子左庶子,六年(771)冬,任礼部侍郎,典七、八、九年贡举,时人称其能“妙选彦才”。约卒于十二年(777)后。生平散见《唐诗纪事》卷二五、《唐才子传》卷四。谓工诗。“格度严密,语致精深,多击节之音”(《唐才子传》卷四。《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其诗集1卷。今人陈文华有《张谓诗注》。《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逸》补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断句2句。
唐诗汇评
张谓(约711—约780),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元中客游梁宋、齐鲁,又北游幽蓟。天宝二年,登进士第。入安西封常清幕,又曾参淮南暮府。乾元元年,为礼部郎中,出使夏口,与李白同游沔州南湖。大历二年,为潭州刺史。征还,为大子左庶子,迁礼部侍郎,掌大历七、八、九年贡举,复知东都举。大历十二年尚在。有《张谓诗》一卷。《全唐诗》编其诗一卷,间条有他人之作。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五
谓字正言。河南人。天宝二年进士。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中官礼部侍郎。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谓《代北州老翁答》及《湖中对酒行》,在物情之外,但众人未曾说耳。亦何必历遐远、探古迹,然后始为冥搜?
唐才子传
(谓)工诗,格度严密,语致精深,多击节之意。
唐诗归
钟云:七自律,诗家所难。初盛唐以庄严雄浑为长,至其痴重处,亦不得强为之佳,耳食之夫,一概追逐,滔滔可笑。张谓变而流丽清老。可谓善自出脱。刘长卿与之同调,俗人泥长卿为中唐,此君,盛唐也,犹不足服其口耶?且初唐七言律,尽有如此风致者,因思“气格”二字,蔽却多少人心眼,阻却多少人才情。
诗筏
张谓侍郎七言律,多奇警之句。
及死后见形,独爱人诵其“樱桃解结垂檐子,杨柳能低入户枝”二语。
《载酒园诗话又编》
张正言诗,亦倜傥率真,不甚蕴藉,然胸中殊有浩落之趣。“眼前一樽又长满,胸中万事如等闲”,有此风调,固宜太白与之把臂。
围炉诗话
读张谓《杜侍御送贡物》及《代北州老翁》,其人子美之流。
《诗学渊源》
(张谓)诗取实境,颇有高致。盖自李、杜以后,风尚所趋呈反复,齐、梁一体,唯独主于性灵,故使事无迹,而以传神为能事耳。
解育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00 【介绍】: 西晋济南著县人,字稚连。
解结弟。
名亚结。
累官公府掾、太子洗马、弘农太守。
俱被害,妻子徙边。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辅良。字用贞。介庵其号。苏州吴县范氏子。文正公之十叶孙也。年十五。依迎福院薙染圆具。时笑隐。住集庆之龙翔。法道宣振。师往见之。问答之际。棒喝兼施。凡情顿丧。他日笑隐拈语诘之。师发言愈厉。笑隐哂曰。得则得矣。奈第二义何。师弗懈益虔。久之。乃契入。云空川流。了无留碍。笑隐曰。乃知吾不尔欺。出世秀之资圣。越之天章。移杭之中天竺。时海内大乱。兵燹相仍。南北两山诸刹。皆化为烈焰。灵隐古称绝胜觉场。凉烟白草。凄迷于夕照之间。过者为之兴叹。康里公。为浙行省丞相。妙拣名僧能任起废者。莫师为宜。恳命居之。师既至。剪剔荆丛。葺茅为庐。以栖四方学者。虽当凋零之秋。开示徒众。语尤激切。其言有曰。达磨一宗。陵夷殆尽。汝等用力。如救头然可也。然百千法门。无量妙义。于一毫端。可以周知。如知之变。大地为黄金。受之当无所让。否则遗素餐之愧矣。岁月流电。向上之事。汝等急自进修。参学之士。多有因其语而入者。化缘既周。手疏衣赀。入公帑散交游。顾谓左右曰。翌日巳时吾逝矣。及期澡浴。坐而寂。师性简直。虽面折人过。而胸中无留物。与人交。无少长。一以诚相遇。所造偈词。初不经意。而语出浑成。有若宿搆。举扬大法。不务缘饰。而西来之旨自明。复以净土观门。若海舟航时。兼修之未尝少怠。其所见。盖卓然云。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辅良,字用贞,号介庵。
姓范氏,吴人也。
为文正十世孙,父伯和,母郑氏。
秉性慈祥,素怀善愿。
及诞良,聪悟夙发,妙意天成。
见浮图书,跃然朗诵,若所故习。
有相者见之,谓其父母曰:“是子骨格清耸,非世间法可缚,若使之学佛,必能弘大宗乘。
”父母方钟爱,未之信也。
里故多兰若,良稍长,日与群童遨游其间,徘徊爱慕,终日不忍去。
父察其志,与相者言合,乃许之,从同里迎福院僧寿弥薙落。
及受戒具,慨然曰:“学佛将以明心,心非师无以示肯綮,终日面墙可乎。
”去从北禅泽法师,习天台教观,所谓三乘十二分,研其精华,摄其密微,充然若有所契。
时士瞻杓主天平山白云寺。
寺盖范氏所建,以奉先者。
良数至其间,士瞻谓之曰:“教乘固当学,若沈溺不返,如入海算沙,徒自困耳。
何不更衣,以事禅习乎?
”良曰:“吾将焉适?
”曰:“笑隐䜣主龙翔集庆,其道大被东南,缁白信从,如子归母。
朝廷嘉之,赐以‘广智全悟’之号。
汝何不往依之?
”良于是往见,䜣即以全器法宝期之,问答之间,棒喝兼施,弦发箭驰,霆迅电扫,刹那顷,凡情顿丧,虽未至清净觉地,而所入正途,超然出于物表。
他日再有所问,良应声若响。
䜣曰:“得则得矣,终居第二义也。
”良益弗懈,久之,遂契其心法,云空川流,了无留碍。
寻掌藏钥于四明阿育王山,与石室瑛纵横叩击,石室极推誉之。
元至正壬午,行宣政院檄良出主嘉兴资圣寺,年才二十有六。
众颇易之,良杀衣黜食,为修建计,崇基广构,文甓雕甍,金碧烨然,前后相照,往来观者,始皆信服。
居十三年,迁越之天章,阅四寒暑,移杭之中天竺,倾向者益多,教且远敷。
会海寇兴乱,兵燹相仍,南北两山,名蓝梵宇,皆化于烈焰。
灵隐古称绝胜,乃寒烟白草,凄凉夕照之中,过者为之慨然。
康里公为江浙行省丞相,妙柬名僧,能任起废者莫良为宜,命使居之。
既至,剪剔荆丛,葺茅为庐,以栖学侣。
虽凋零之秋,开示徒众,语尤激切。
尝谓“达摩一宗,陵夷殆尽,汝等用力,如救头然可也。
然百千法门,无量妙义,于一毫端,可以周知。
如知之,变大地为黄金,受之当无所让,否则贻素餐之愧。
岁月流电,汝等急自进修。
”参学之士,多有因其语而入者。
化缘既周,手疏衣赀入公帑,散交游,及治丧敛之事,顾谓左右曰:“明日巳时,吾将逝矣。
”及期,澡身端坐,书偈而灭。
明洪武四年六月十六日也,报年五十又五,僧夏四十。
龛留五日,顶有暖气。
阇维,设利罗珠圆玉皦,捧将盈升,弟子等以馀骨入归云塔中,于寺东偏瘗焉。
同门天界善世宗泐辑其行事,乞金华宋濂为之铭,云:“良性简直,虽面折人过,而胸中无留物。
与人交,无少长,一以诚相遇。
所造偈辞,初不经意,而语出浑成,有若宿构。
举扬大法,不务缘饰,而西来之旨自明。
复以净土观门,苦海航舟,时兼修之,未尝少怠。
四坐道场,解结发覆,如利刃之破罥索,甘露之洒稠林。
盖道行无迹,妙极无象,求而即之,吻契本真。
未定之先,则万缘鼎沸。
发慧之后,则一性洞虚。
所谓不用其力,而无所不力。
则神器化于玄冥,而忠信发乎天光,而良和粹外形,渊懿内朗。
造请之间,因言悬解,證不染不迁之域,泯差别次弟之门。
非上智宿植,恶至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