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人物:
何为民
相关人物:
共 2 位
。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奉和御制读前汉书
(三首并注)
其一
(1015年8月7日)
北宋 ·
夏竦
五言律诗
酂侯依日月
(赞曰:萧何汉兴,依日月之末光。)
,天汉叙隆昌
⑴
。
迈德居三杰
(何与张良、韩信为三杰。)
,观时定九章
⑵
。
过因王尉辩
(
何为民
请上林空地,下廷尉。王卫尉谏出之。)
,功赖鄂君扬
⑶
。
终以同心美
⑷
,清宁赞后王
⑸
。
⑴ 沛公初不欲王汉中。何曰:语云天汉,其称甚美。
⑵ 何捃摭秦法,取合于时者,作律九章。
⑶ 诸将争功,鄂千秋进曰:何功当第一。高祖曰:何虽有功,待鄂君乃得明。
⑷ 赞曰:何与曹参,二人同心,遂安海内。
⑸ 曹参相惠帝,民歌曰: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壹。
满江红 赞王实甫
近现代 ·
宋词
舞榭歌台,今犹唱,碧云黄叶
⑴
。
想当时,挥毫蘸泪,悲吟啼血。
写尽人间情与爱,谱成千古风流曲。
问姓名,《录鬼薄》中寻
⑵
,都城客。
家国恨,肠中热。
儿女情,情更烈。
向纲常暴政,夺戈一击。
风雪寒窑饥待米,芙蓉亭畔琴声咽
⑶
。
只余留三五旧残篇,夺魁笔
⑷
。
注:《江苏戏剧》设一“戏曲作家像赞”专栏,当年淮海农场难友金
为民
在该刊任编辑,约余写此词。余冤案尚未平反,一面告状,一面开始写作,首发此词。一九八○年秋。
⑴ 《西厢记》中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⑵ 元代钟嗣成《录鬼薄》载:“王实甫大都人。”。
⑶ 王实甫除《西厢记》外,保存下来之作品尚有《丽春堂》、《破窑记》、《芙蓉亭》和《贩茶船》各一折。
⑷ 明贾仲明吊王实甫词中云:“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寿罗副院长志希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摄游踪心影于诗歌,撰述之工,岂惟白话;
为民主科学而奋斗,古稀虽届,仍是青年。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浙江省绍兴柯桥镇江头人。“五四运动”的命名者,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早年求学于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蔡元培的学生。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同年,当选为北京学生界代表,到上海参加全国学联成立大会,支持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唯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民国年间,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之职。南京大学今天的校训“诚、朴、雄、伟”,就是由罗家伦所提出。1949年到台,先后出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国民党史会主任委员、中国笔会会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等职。
摄游踪心影于诗歌:罗家伦诗集名为《心影游踪集》。
为民
主科学而奋斗...仍是青年:照应罗五四运动事迹。
笺:“白话”“青年”之对,工而有趣,并切其事。
挽胡上将伯玉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孤楫击长淮,直令狂寇无归,血溅江花红几许;
大旗悬太武,都道将军不死,手栽营柳绿千行。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太武,谓金门太武山也,将军驻节金门,固圉歼敌外,复锐意建设,造福地方,遗爱在民,比于羊杜。
胡琏(1907——1977),原名从禄,又名俊儒,字伯玉,陕西华州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在陈诚的土木系部队中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抗战后历任旅长、副师长、师长,1944年8月升任18军军长,后又升任第12集团军副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整编第11师师长、18军军长、第12兵团副司令。1949年去台,为首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官,兼福建省“主席”,后升任“陆军副总司令”。1964年“出使”南越,历时8年。回台后受聘为“总统府战略顾问”,晋级陆军一级上将。国民党七至十一届中央委员。1974年申请附读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治宋史及近现代史,著有《泛述古宁头之战》,《金门忆旧》等。1977年6月22日,胡琏因患心脏病在台北逝世。
楫击:敲打船桨。 晋永兴以后,黄河南北各地相次为地方割据,祖逖渡江北伐,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感慨。见《晋书·祖逖传》。后用以形容有志恢复的节概。
长淮:指淮河。胡琏曾参加淮海战役。
太武:金门太武山。
驻节:旧指高级官员驻在外地执行公务。
固圉:使边境安静无事。圉,边境。 出自《左传·隐十一年》:“亦聊以固吾圉也。”
羊杜:晋羊祜和杜预,相继镇襄阳,皆有政绩,
为民
所称。后并称羊杜。出自《新唐书·姚南仲传》:“拜义成节度使,监军薛盈珍恃权桡政。……虽使羊杜复生,抚百姓,御三军,必不成恺悌之化而正师律也。’”
笺:清代朝沈襄 挽任兰生公 :
勋业著长淮,即今吏畏民怀,颂德歌功名不朽;
追随已十载,回忆耳提面命,感恩知遇泪犹多。
大华晚报创刊三十年纪念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溯三十年创业精神,计日程功,难忘筚路;
作亿万众同胞喉舌,采风弼治,岂让輶轩。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大华晚报:
为民
营对开四版小报纸。1942年11月5日创刊。原在湖南出版,抗战后期迁贵阳继续出版。发行人张名世。贵阳时期的社址设在贵阳市中华中路161号。1946年停刊。1950年6月25日,韩战爆发,《大华晚报》以头条形式在第一时间报道最新讯息,逐渐改变过去大众对晚报的认知。
计日程功:出自《礼记·儒行》:“程功积事,惟贤以尽达之。”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成功指日可待。
采风:是指对民情风俗的采集;特指对地方民歌民谣的搜集。语出隋王通《中说·问易》:“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呜呼,斯则久矣,《诗》可以不续乎!”
輶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故代指古代使臣。出自汉扬雄《方言》一书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文选·张协》:“语不传于輶轩,地不被乎正朔。”李善注引《风俗通》:“秦周常以八月輶轩使采异代方言,藏之秘府。” 古代有采风使、观风使、采访使等专门负责了解风俗民情的使者。
笺:邓廷桢题贡院衡鉴堂:
典重求贤,荡节分持宣汉诏;
堂开吁俊,輶轩亲到采秦风。
生查子 吊毙者
现当代 ·
黄绮
为汝恨诼谣,汝为金钱死。
若为金钱生,虽生亦不美。
吾生为求知,亦复自私耳。
汝可起唤吾,勿与书同毁。
注:
为民
生,非为私囊,虽死犹生。
为民
宅财神像配联
(新声)
当代 ·
马瑞新
对联
一文亦是清白赚;万贯当凭勤俭积。
陆放翁逝世八百周年,四川崇州市举办文化节纪念,与会后感赋四律
其四
(2011)
当代 ·
刘梦芙
七言律诗
百载居然夏媚夷,横流沧海到何时?
乞灵德赛儒书贱,起陆龙蛇国柄移。
先哲早言诛暴纣
⑴
,后贤惟喜毁宣尼。
启蒙讵料翻成魅
(“五四”激进者将帝王之罪归于儒家文化,以西化救国,已伏“文革”之祸。今日儒学复兴,犹有极力诋毁者,似若民主实施,中国即成治世。殊不悟本土无西方宗教精神与历史根基,民主逾淮成枳而
为民
粹,恰为阴谋家利用,知识人士即遭暴民专政。启蒙者奉西方自由、平等、民主、博爱为“普世价值”,自恃真理在手,不容质疑,一味独断,安有真民主、真科学?试读胡适、陈独秀、鲁迅之文,疵谬百出。今日高谈“启蒙”者更不读本国经史,见识浅隘偏执,以此资质欲行民主之政,无非争位于朝,争利于市,岂有德性可言哉!毁弃家珍,中国沦为西方文化之殖民地,形存而实亡矣。相关讨论,参观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儒家传统与启蒙心态》、胡晓明编《读经:启蒙还是蒙昧》、范瑞平编《儒家社会与道德复兴——与蒋庆对话》、蒋庆《政治儒学》、《儒学的时代价值》、陈来、甘阳主编《孔子与当代中国》、龚鹏程编《读经有什么用》诸书及陈明主编《原道》各期。)
,留得荒唐劫后悲。
⑴ 孟子云“闻诛一夫矣,不闻弑君”;“君视臣如土芥,臣视君如寇仇”,早有反专制思想。
龙潭湖
(辛丑)
当代 ·
幻庐
七言律诗
其址在故都东南郊,现存一九一七年所建之袁督师庙,另有袁崇焕祠墓在东花市斜街五十二号原广东义园旧址。附近原有袁之故居,并曾驻其军。袁为广东东莞人,民初时东莞人张伯桢篁溪氏于袁故居旧址构建张园,并兴建袁督师庙及守庙居所及钓台。其子张次溪为齐白石门人,笔录《白石老人自述》,又编有《白石诗草》,著《齐白石一生》。近日拍卖行出现篁溪次溪父子与白石往来书劄,足见交谊。因不惮烦冗,录《白石老人自述》一节于次,文情两胜,颇可一读。今述中景物已成隔世,唯沿岸之龙爪柳尚存,皆百年以上物也。《白石老人自述》收于一九六一年九月香港上海书局初版之《齐白石诗文篆刻集》,本节为白石一九三一年时六十九岁。你(辑者按:指本文笔录者张次溪,下同)家的张园,在左安门内新西里三号,原是明朝袁督师崇焕的故居,有听雨楼古迹。尊公篁溪学长在世时,屡次约我去玩,我很喜欢那个地方,虽在城市,大有山林的意趣。西望天坛的森森古柏,一片苍翠欲滴,好像近在咫尺。天气晴和的时候,还能看到翠微山峰,高耸云际。远山近林,简直是天开画屏,百观不厌。有时雨过天晴,落照残虹,映得天半朱霞,绚烂成绮。附近小溪环绕,点缀著几个池塘,绿水涟漪,游鱼可数。溪上阡陌纵横,稻粱蔬果之外,豆棚瓜架,触目皆是。叱犊呼耕,戽水耕田,俨然江南水乡风景,北地实所少见,何况在这万人如海的大城市里呢?我到了夏天,常去避暑。记得辛未那年,你同尊公特把后跨院西屋三间,让给我住,又划了几丈空地,让我莳花种菜,我写了一张“借山居”横额,挂在屋内。我在那里绘画消夏,得气之清,大可以洗涤身心,神思自然就健旺了。那时令弟仲葛、仲麦,还不到二十岁,暑期放假,常常陪伴著我,活泼可喜。我看他们扑蝴蝶,捉蜻蜓,扑捉到了,都给我做了绘画的标本。清晨和傍晚,又同他们观察草丛里虫豸跳跃,池塘里鱼虾游动的种种姿态,也都成我笔下的资料。我当时画了十多幅草虫鱼虾,都是在那里实地取材的。还画过一幅多虾图,挂在借山居的墙壁上面,这是我生平画虾最得意的一幅。(次溪按:袁督师故宅,清末废
为民
居,墙垣欹侧,屋宇毁败,萧条之景,不堪寓目。民国初元,先君出资购置,修治整理,置种许多花木,附近的人,称之为张园。先君逝世后,时局多故,庭园又渐见荒芜。一九五八年,我为保存古迹起见,徵得舍弟同意,把这房地捐献给政府,今归龙潭公园管理。)袁督师故居内,有他一幅遗像,画得很好,我曾临摹了一幅。离故居的北面不远,有袁督师庙,听说也是尊公出资修建的,庙址相传是督师当年驻兵之所。东面是池塘,池边有篁溪钓台,是尊公守庙时游息的地方,我和尊公在那里钓过鱼。庙的邻近,原有一座法塔寺,寺已废圮,塔尚存在。再北为太阳宫,内祀太阳星君,据说三月十九为太阳生日,早先到了那天,用糕祭他,名为太阳糕。我所知道的:三月十九是明朝崇祯皇帝殉国的日子,明朝的遗老,在清朝初年,身处异族统治之下,怀念故国旧君,不敢明言,只好托名太阳,太阳是暗切明朝的“明”字意思。相沿了二百多年,到民初才罢祀,最近连太阳糕也很少有人知道的了。太阳宫的东北,是袁督师墓,每年春秋两祭,广东同乡照例去扫墓。我在张园住的时候,不但袁督师的遗迹,都已瞻仰过了,就连附近万柳堂、夕照寺、卧佛寺等许多名胜,也都游览无遗,贤父子招待殷勤,我也是很感谢的。我在张园春色图和后来画的葛园耕隐图上题的诗句,都是我由衷之言,不是说著空话,随便恭维的。我还把照像留在张园借山居墙上,示后裔的诗说:“后裔倘贤寻旧迹,张园留像葬西山。”这首诗,也可算做我的预嘱哪!(次溪按:张园春色图和钓虾图,今存中央历史博物馆,葛园耕隐图今存广东省博物馆。)
借得湖堧大匠门,尘湮帝里说张园。
虚窗影碎疏篁节,夕照波颓老柳根。
纵展舆图春可再,终违耆旧道原存。
疑来桑海每如是,聊与吾心掇寸痕。
访祁六绝句
①
其五
(戊戌)
当代 ·
幻庐
七言绝句
① 平舒村祁寯藻旧宅族祠出寿阳县城西北十五里
七古蓝公教织记,一篇马首劝农书。
当秋红蓼垂新艳,也助声抛字字珠。
注:祁氏一诗一文俱
为民
生。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