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志来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志来上人往姑苏谒元曹(1054年)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折取东桥柳,青青向故人。
欲知问馆处,要识旧溪春。
旋洒铜瓶水,休沾野寺尘。
吴门逢隐者,必是汉名臣。
⑴ 夏校:疑闻,冒校作閒
吾宗实始扬彤管,吾亦荆襄作志来
授命多于文武士,谁言巾帼少人才。
京都三月酴醾开,高架交垂自为洞。
素叶层层紫蕊香,酿归光禄春生瓮。
东陌西池走钿车,芳林广囿飞朱鞚
二年不到大梁城,江边泪滴肝肠痛。
况兹齿发渐衰老,已是忧愁不如众。
宣城北寺来上人,独有一丛盘嫩蕻。
去岁游吴求不得,今朝还喜自持送。
眼底虽同往日看,樽前所忆皆成梦。
又置新茶采雨前,鸟觜压砖云色弄。
对花却酒煮香泉,强咏才惭非白凤
玉鸾谣 元末明初 · 顾瑛
杨廉夫昔有二铁笛,字之曰「铁龙」,今亡其一,偶得苍玉箫一枚,字为「玉鸾」,以配「铁龙」,廉夫喜甚。复以书来索赋《玉鸾谣》,志来自云。至正甲午三月既望,界溪顾瑛书于柳塘春。
七宝城中夜吹笛,舞按白鸾三十只。
个中小玉号细腰,尾拂广陵秋月白。
伐毛脱骨秋风里,素颈圆长尺有咫。
中虚一窍混沌通,上有连珠七星子。
羿妻久闭结璘台,弄玉求之遗箫史。
调得仙家别鹄声,吹落虎头金粟耳。
桂园仙伯杨铁翁,昔豢洞庭双铁龙。
雌龙入海去不返,雄龙鳏处琼林宫。
宫中夜夜泣寒雨,幽咽悲啼作人语。
燃犀莫照玉镜台,买丝难系蓝桥杵。
虎头怜之为媾婚,并刀剪纸招鸾魂
鸾之来兮洞房晓,恍然枕席生春温。
铁仙翁,笑拍手,左琼琼,右柳柳。
琼琼细舞柳柳歌,起劝虎头三进酒。
画堂龟甲开屏风,翠烟凝暖春云浓。
大瓶酒泻鹦鹉绿,满头花插鸳鸯红。
鸾兮运居巢,龙兮弄横竹。
君山月落大江秋,黄姑星殒昆冈玉。
不须再奏合欢辞,且听和鸾太平曲。
太平曲,断还续,一转一拍相节促。
谐宫协徵宣八风,寒谷能令生五谷。
鸾龙台上凤皇来,万岁八音调玉烛。
高阳台 清末民国初 · 樊增祥
王岭梅者,署三原令陈嫂婢也。令故兄买自归化城,长而秀慧。令有奴曰王喜,儇捷美姿仪。以梅许之,俾纳银币为聘。喜蜀人,假归告母而后娶。至蜀,购一小婢偿主人。还经汉南,遇所识流妓,载与俱。小婢泄其事,令妻与嫂皆怒,还聘逐喜。梅私语所亲媪曰:人皆知吾字喜,奈何他适。媪以主妇方怒,勿敢言。梅仰药死,弥一日夜不殊。或呼喜临之,遂瞑。淇泉学使话其事,属登诸乐府以旌其烈。余曰:使喜籧篨戚施,则岭梅不死矣。因谱是词继吴县诸学使后,俾采风者考镜焉。
都尉台边,明妃冢畔,斛珠换得娉婷。
绣段银钗,渔僮合婿樵青。
劝郎莫向临邛去,惹杨花、在处多情。
甚琴堂、化作银河,隔断奴星。

郁金堂上伶仃燕,纵琅琊情死,身未分明。
寄语夫人,从今莫煮仓庚。
叮咛雁姐(一本作“姊”。)休为雁,怕断肠、不止今生(用集异志来雁事。)
只年年、东阁官梅,自发幽馨。
相逢庞老家,邀我饭胡麻。
树动猿攀果,风清鹤唳沙。
夜来千嶂雨,流出一溪花。
记取归时路,红桃十里霞。
寄怀钱太史同年 其三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七言绝句
上苑秋高晓籞开,洞庭白鹤好飞回。
至和未就新唐史,尚待欧阳撰志来
有鹊唶唶,巢我庭树。
绸之缪之,亦孔斯固。
占彼天风,有比其户。
于焉宿宿,于焉呴呴。(一章)

惟枝翘翘,惟风飘摇。
爰集所止,并坐其樛。
聿彼鸠鸟,毋窥我有。
人各其能,汝心孔丑。(二章)

岂无他林,亦有芳枝。
或往或来,不如子忘机。
惟丘有隅,黄鸟止之。
相彼海翁,白鸥下之。(三章)

惟鹊有灵,载卜其声。
爰啄我屋,怀彼好音。
祸福有媒,敢不敬躬。
惟尔之鸣,实省我心。(四章)

赠沈柔坚(柔坚同志来京,献小诗欢迎)(一九六三年四月) 现当代 · 舒庆春
七言绝句
柔如垂柳坚如竹,柳伴桃花竹伴梅。
君到长安春似海,卖花声里燕初来。
按:柔坚同志来京献小诗欢迎一九六三年四月
申公教织诗(丁巳) 清 · 祁寯藻
刘雪崖(䬠)以《灵寿县志》载明寿阳令申公教织事在蓝公前,寓书见示。适刘黼廷(翼之)摄灵寿令,寄志来都,与雪崖书同日到。嗟异感慕,因为长句寄雪崖,并致吾邑同人。诗虽质直,事则足传。若更为刻石,嵌之蓝公祠壁,亦表章循绩之盛举也。咸丰七年十月。
蓝公教织今有祠,申公教织人未知。
吾邦志乘偶从略,灵寿邑志乃载之。
雪翁好学今王劭,网罗放失勤诹咨。
谓我手书已勒石,如公潜德庸可遗。
申前蓝后六十载,召父杜母名并垂。
门悬织具授以法,蓝政成矣申始基。
世间万事有显晦,不朽之业仍待时。
刘侯适为灵寿令,以清献志赠所思。
寒天短晷读未竟,尺素千里来何奇。
因忆去年见张记,李叟(其芳。)得自乡人诒。
张氏子孙信慎守,呵护亦有神灵司。
陆志若非互探讨,寿水何以扬清漪。
馨香俎豆报前烈,椎轮大辖思先资。
我昨作歌欲补志,今因观志补以诗。
他年片石可共语,有道碑铭无愧辞。
陆清献公(陇其)《灵寿县志》附录:申杰,字迈万,由例贡授辉县丞,迁知寿阳县。晋人不谙纺织,杰涖任作纺织具,悬之县门,且遣人授以法,而董其功。自是寿阳民遂能自为衣。又察土宜,导山泉为渠,溉田数千亩。邑人怀之,立祠渠侧,从祀名宦。(按《寿阳志》载,申公为北直平山县人,由举人嘉靖十四年知寿阳县,与《灵寿志》小异。)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