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有馀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释昙衍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南兖州夏侯氏也。生而齿牙具。人以为异。七岁入乡塾。十五本州推择充都。公事暇则听讲僧寺中。十八举秀才。至邺都。过光公法席。即禀归戒。究心佛乘。年二十三。遂依光祝发受具。愈益进学。至忘食息。或有所疑。咨之硕宿。皆辞让不能对。尝顾谓其徒曰。吾从师以来。心有未悟。每思之而得。譬犹低目面墙。冥无所睹。稍延颈出户。则近远斯见。由是玄化所被。自齐郑燕赵。靡弗辐辏。虽遭缘沮。安苦莫变。故赵郡王睿上洛王元海胶州刺史杜弼。懿戚重臣。深加敬奉。仆射祖孝徵奏为国都。隋开皇元年三月十八日。合掌称弥勒尊号。颜色怡悦。日正中。乃逝于洺州。卢氏。先是有梦。衍服朱衣。髻垂肩上。二童侍后。于空中向西北行者。世以为生天云。
续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篇四
释昙衍。
姓夏侯氏。
南兖州人。
初生之时牙齿具焉。
世俗异之。
七岁从学聪敏绝伦。
十五擢为州都公事。
有隙便听释讲。
十八举秀才贡上邺都。
过听光公法席。
即禀归戒。
弃舍俗务专功佛理。
学流三载绩邻前达。
年二十三投光出家。
即为受戒。
听涉无暇乃捐食息。
然于藏旨有疑。
通咨硕学并辞罔逮。
遂开拓寰宇置立规猷。
顾诸徒曰。
吾从师积年心悟未决。
赖因游意累日豁然有据。
其犹低目面墙则冥无所解。
延颈出户则远近斯见。
由是讲事无废。
毗赞玄理。
声辩雄亮言会时机。
自齐郑燕赵皆履神化。
虽遭缘阻安苦无倦。
常随义学千僧有馀
出家居士近于五百。
并恢廓道志戒禁居心。
赵郡王高睿。
上洛王高元海。
胶州刺史杜弼。
并齐朝懿戚重臣。
留情敬奉。
仆射祖孝徵奏为国都。
缉谐道政不坠玄纲。
而披散词理言尚寡要。
故经文繁富者。
则指摘一句。
用摄广文。
时人贵其通赡镕裁而简衷矣。
常于暇日私恨曰。
昔在俗流尊戒不见。
遂令世人无知污我净戒。
若不尔者应有所得。
以开皇元年三月十八日。
忽告侍人无常至矣。
便诵念弥勒佛声气俱尽。
于时正中。
旁僧同观颜色怡悦。
时年七十有九。
卒于洺州卢氏宅。
自衍之生也殊相感人。
而立操贞直心用睿约。
情及济世。
故积散所拯贫病为初。
法利所被如行先授但见经像。
必奉礼迎送。
道遇贫陋。
必悲怜垂泣。
其谨质深信为若此也。
又恒乐听戒。
生来两阙。
维摩胜鬘日缘一遍。
辛腥臭物曾不临瞩。
下气逼流身出户外。
以清净僧房不为熏勃故也。
未终之前。
有梦见衍朱衣螺发颁垂于背。
二童侍之升空而西北高逝。
寻尔便终。
时共以为天道者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泽州高平焦氏子也。年十九。即辞俗。住清化寺。从远公学经论。靡不采涉。然于涅槃尤淹贯。隋季之乱。所在塔庙皆煨烬。僧侣馁瘠。填沟壑。鉴缊麻蔬粝。持守弥厉。岁至登稔。乃归乡里。鸠聚营建。以复其故。于是缁素信向。土风为变。且严于饮啖。见嗜酒者。辄面谏极言过状。稍不改。则求其器具碎之。豪族方燕集。闻鉴至。率趋避。每工役。或遗酒肉。使犒劳。则曰。吾宁不起。盖必不敢以地狱业累人。悉挥去。有长孙义者。尝致物两舆。鉴辞之如前说。义怒。思以他事中伤之。夜梦。神人以刀逼。即投忏悔。时疫疠炽甚。死者相枕籍。苟从受戒断酒肉则免。虽已病。亦寻差。 始李迁日沈酗。后涓滴不入口。谓人曰。吾昔卧病牗下。莫知所济。幸鉴师偶过。我病因己。自尔畏之如毒蠚。又濩泽县李录事死而葬之。且七日。其妻闻有声曰。计吾世寿。犹可六年。而司命误。置我鬼录中。阎王纵令浮游人间。吉凶事无不知。念卿贫窘。兹欲以卖卜为卿利。久之复曰。吾欲往鉴师所听法。妻乃往张幕帟障蔽屋角。问之应答良酬。鉴开涅槃十地维摩。四时不辍。老而强健。今年八十三。
续高僧传·卷第十五 义解篇十一
释玄鉴。
俗姓焦。
泽州高平人也。
天性仁慈志乐清洁。
酒肉荤辛自然厌离。
十九发心投诚释种。
爱重松林终日庇其下忘遗食息。
后住清化寺。
依止远公听采经论。
于大涅槃深得其趣隋运末龄贼徒交乱。
佛寺僧坊并随灰烬。
众侣分散颠仆沟壑。
鉴守心戒禁曾无愆犯。
食唯蔬菜衣则蕴麻。
屡经岁序情无嚬蹙。
及至年谷丰熟。
还返故乡。
招集缁素崇建法席。
劝诸信识。
但故伽蓝皆得营复。
有故塔庙并令涂扫。
遂使合境庄严赫然荣丽。
奉信归向十室其九。
兼以正性敦直言行相高。
行值饮啖非法。
无不面谏诃毁。
极言过状不避强禦。
或与语不受者。
便碎之酒器。
不酬其费。
故诸俗士聚集宴饮。
闻鉴来至并即奔散。
由是七众尊虔。
敬其严厉重其清贞。
数有缮造工匠繁多。
豪族之人或遗酒食。
鉴云。
吾今所营必令如法。
乍可不造理无饮酒。
遂即止之时清化寺修营佛殿。
合境民庶同供崇建。
泽州官长长孙义。
素颇奉信闻役工匠其数甚众。
乃送酒两舆以致之。
鉴时检校营造。
见有此事。
又破酒器狼籍地上。
告云。
吾之功德乍可不成。
终不用此非法物也。
义闻大怒。
明欲加恼。
夜梦有人以刀临之。
既忽警寤即事归忏。
又遇疫气死亡非一。
皆投心乞命。
鉴为之忏悔令断酒肉。
病者痊复。
时大重之。
有乡人李迁者。
性偏嗜酒。
既遇时气无由自济。
遂悔酒过用为死调。
俄尔鉴至无何便去。
迁遂除差。
因尔厌离饮酒永不涉言。
纵忽闻气如逢毒势。
告其友曰。
自见鉴师已来。
尚不喜闻。
况当见也。
故戒节冥感皆此之类。
于今神志贞亮。
每讲涅槃十地维摩。
四时不辍。
春秋八十有三。
初鉴以传法之务。
职司其忧。
众侣乖仪。
则糺弹驱摈。
时俗佥讶其梗直也及武德六年。
当部濩泽县李录事者。
死经七日。
隐身谓妻曰。
吾是李录事也。
计吾犹得六年在世。
但为司命枉来取我。
生埋冢中。
已诉阎王。
蒙放在人中。
浮游六年。
今在鬼道。
未然之事皆预知也。
卿家贫窘。
但为他卜无不必中。
因可获财以利大小。
便尔卖卜。
鬼为通疑。
方远皆诣谓为大圣。
后谓妻曰。
人命无常。
何不修福。
可往鉴师所听法。
遂相将入讲堂中。
安置壁角以物自障。
共人言议应变迅速。
乃经晦朔。
或有问者。
何不现形耶。
答曰。
今在鬼趣。
受身极陋自不忍见。
况复他也。
又往景业寺听维摩经。
有馀法师
谓曰。
今讲此经感何人听。
答曰。
自人头已上便是鬼神。
上及诸天。
重级充满。
然都讲唱文。
诸天神等皆敛容倾耳。
恐其声绝。
法师解释皆散乱纵恣无心听受。
愿如法讲说勿妄饮啖也。
何以知然。
见天神等闻法师酒气皆回面而听。
因即悔过令废饮之。
鬼曰。
此定须断天神不许宁不讲也。
非惟此会独感诸天。
但有法事无不来降。
不可轻矣。
鉴闻异寺有此声告。
倍复信奉。
兢兢异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
敏而有才,乐善好施。
累官知韶州,其地虽称多事,而日有馀暇,乃与弟子员讨论讲解,崇奖秀异,俾之进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昌军南丰人,字彦文。
黄文晟子。
师陆九渊。
潜心学问,九渊极称之,尝令其诵屈原“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之句,以励其志。
全宋诗
黄棐,字彦文,南丰(今属江西)人。学于陆九渊。曾通判南剑州(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七)。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知衡州,四年为荆湖南路提举常平,五年致仕(《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图经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钱塘人,字禹玉。宁宗朝为画院待诏。工画山水人物,笔法苍劲,山水皴法喜用斧劈皴,布局以少胜多,意趣清淡简古。世与马远齐名,称马夏。
黄鹤楼志·人物篇
夏圭(生卒年不详) 一作夏圭,南宋画家。
字禹玉。
钱塘(今杭州)人。
曾任宁宗、理宗两朝画院待诏、阶训武郎。
与马远同为南宋院体山水画大家,后世并称为“马夏”。
作画喜用秃笔,楼阁不用尺界,信手而成。
曾作《长江万里图》一幅。
该图“绢本,长三丈三尺有馀”,其上“人物舟楫楼橹室庐种种,悉具气韵”,惜图中黄鹤楼只是依稀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