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敦颐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9 【介绍】: 宋人。
道士。
亳州真源人,字图南,号扶摇子。
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绝意仕途,隐于武当山九室岩,辟谷服气。
后移居华山云台观。
相传每寝处辄百余日不起。
后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固辞。
宋太宗太平兴国中两至京师,为帝所重,赐号“希夷先生”。
好读《》,著《无极图》及《先天图》,以为万物一体,唯有超绝万有之“一大理法”存在。
其说经周敦颐、邵雍推演,实为理学发端。
有《指玄篇》、《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正易心法》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89 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东)人。后唐明宗长兴间,应进士试不第,遂隐居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历20余年。后移居华山云台观,又居少华石室,摄生修炼。后周世宗时被召赴阙,拜左拾遗,不受,留月余而归。相传宋太祖登极后,陈大笑坠骡,谓“天下自此定矣”。宋太宗时,两次被征入朝,赐号希夷先生,留数月放还。《宋史》有传。陈抟通经史百家言,尤精于《》。据云曾从麻衣道者得《正易心要》42章,演为《先天图》、《无极图》等,对北宋理学家影响甚巨。曾作诗600余首,多佚。《五代史补》、《诗话总龟》、《五朝名臣言行录》、《老学庵笔记》、《诗林广记》等书中存诗10余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诗14首、断句2。另《太华希夷志》尚存入宋后诗多首。
全宋诗
陈抟(?~九八九),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人称白云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后唐明宗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隐居武当山二十馀年。又移居华山云台观,止少华石室。后周召为谏议大夫,不受。宋太宗太平兴国时朝京,赐号希夷先生。端拱二年卒。有诗六百馀首,已散佚。《宋史》卷四五七有传。今录诗十六首。
全唐诗补逸
陈抟字图南,后唐末举进士不第,遂隐于武当山,服气避谷。移居华山。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不受。入宋,太宗甚重之,赐号希夷先生。卒端拱初。诗四首。(复出一首)
全宋文·卷一○
陈抟(?——九八九),字图南,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隐于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不受。太平兴国中朝宋,太宗甚重之,赐号希夷先生。抟好读《》,自号扶摇子,学者又称白云先生。端拱二年七月卒。著《易龙图》一卷,传先天之学;《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又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今所传陈抟著述,多为后人伪托。见《宋史》卷四五七本传,冯椅《厚斋易学》附录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徙居邵武,字伯起,号斯庵。
任伯雨曾孙。
孝宗淳熙二年进士。
曾从朱熹学,熹称为开济士。
宁宗开禧初,为礼部尚书,奏为周敦颐、程颢、程颐赐谥。
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提举临安洞霄宫。
卒谥宣献。
全宋诗
任希夷(一一五六~?),字伯起,号斯庵。伯雨曾孙。其先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徙居邵武(今属福建)。弱冠登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第(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八)。调浦城簿、萧山丞。宁宗开禧初为太常寺主簿。嘉定四年(一二一一),以宗正丞兼太子舍人。累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十二年,签书枢密院事,十三年,兼参知政事(《宋史》卷四○《宁宗本纪》)。十四年,出知福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八之六三)。卒谥宣献。有《斯庵集》,已佚。《宋史》卷三九五、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三有传。 任希夷诗,据《锦绣万花谷》、《全芳备祖》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四三五
任希夷(一一五六——?),字伯起,号斯庵,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伯雨四世孙,徙居邵武。从朱熹学。登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建宁府浦城簿。开禧初,主太常簿,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嘉定十二年自吏部尚书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次年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罢,提举洞霄宫。卒谥宣献。希夷刻意问学,笃信力行,甚为朱熹所重。著有《斯庵集》。见《宋史》卷三九五本传,《宋宰辅编年续录》卷二,嘉靖《邵武府志》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1—1238 【介绍】: 宋眉州丹棱人,字季允,人称悦斋先生。
李壁弟。
光宗绍熙元年进士。
历知潼川等府。
擢礼部侍郎,出任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等,又除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在任为政安静,强兵备边。
后以礼部尚书召还。
理宗端平元年,奏请将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从祀。
迁资政殿学士,出知眉州。
以史学传家,有文名。
从张栻游,求道甚锐。
卒谥文肃。
有《皇宋十朝纲要》、《悦斋集》。
全宋诗
李埴(一一六一~一二三八)(生年据《鹤山集》卷六四《跋静春先生刘子澄帖》淳熙五年年十八推定),字季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一作季永(《齐东野语》卷八),号悦斋,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焘子。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除秘书省正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成都府路提刑(《宋史》卷三九《宁宗本纪》三)。六年,为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除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七)。理宗绍定四年(一二三一),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嘉熙二年,以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同年卒(《宋史》卷四二《理宗本纪》二)。有《悦斋集》,已佚。《宋元学案》卷七一、《宋史翼》卷二五有传。今录诗五首。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埴(约1161~1238年) 宋代官员。字季允,一作季永,号悦斋。四川眉州丹棱人。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历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常德知府、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四川宣抚使知成都府、资政殿学士礼部尚书,卒谥文肃。与父李焘、弟李壁皆有文名,蜀人比之三苏。有《皇宋十朝纲要》等。所作《鄂州重修北榭记》为《黄鹄山志》收录,是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原有“《鄂州重修北榭记》碑”在黄鹤楼后斗姥阁下,该碑与北榭今皆已不存。
全宋文·卷六七○八
李𡌴(一一六一——一二三八),字季允,号悦斋,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人,李焘子。登绍熙元年进士第。任秘书省正字,除校书郎。历知江陵、潼川、常德、夔州。开禧、嘉定间历湖北、成都提刑。召为吏部郎官,兼国史院编修官,擢秘书少监、起居舍人,江东制置副使。绍定四年除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召赴阙,拜权刑部尚书。嘉熙元年为同知枢密院事、四川宣抚使、知成都。明年,为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六月卒,谥文肃。著有文集、《皇宋十朝纲要》(存)、《续帝学》、《赵鼎行状》、《公侯守宰士庶通礼》等。见《鹤山集》卷六四《跋静春先生刘子澄帖》、《宋会要辑稿》蕃夷五之六九、方域一八之二七、《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九,《宋史》卷三九、四一、四二、二○三、二○四,《宋史翼》卷二五,《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85 【介绍】: 宋洛阳人,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
程珦子。
仁宗嘉祐间进士。
调鄠县、上元主簿。
神宗熙宁初,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
数为神宗召见,常以正心窒欲、求贤育材进说。
后与王安石新法不合,出签书镇宁军判官,知扶沟县。
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卒。
宁宗嘉定中谥“纯”。
早年与弟程颐同受业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理学奠基人。
其学说以“天理”为自然界与社会之最高原则,“天”即“理”即“心”,“天人本无二”,于伦理则为“三纲五常”。
其言论著作,后人编有《遗书》、《文集》、《经说》等,收入《二程全书》。
全宋诗
程颢(一○三二~一○八五),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
历鄠县、上元主簿,泽州晋城令。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以吕公著荐,授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
三年,因与新法不合,恳求外任,除权发遣京西路提点刑狱,固辞,改差签书镇宁军节度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
七年,监西京洛河抽税竹木务。
元蚟元年(一○七八)知扶沟县。
三年,罢归居洛讲学。
六年,监汝州酒税。
八年,哲宗立,召为宗正寺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
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理学奠基人,早年从周敦颐学,世并称二程。
著有《明道先生文集》,由门人整理其日常讲录、经说等,后人与程颐著作同编入《二程全书》。
宋史》卷四二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四、《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一有传。
 程颢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弘治八年陈宣刻本(简称弘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万历二十年蒋春芳刻本(简称万历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同治十年涂宗瀛六安求我斋刻本(简称涂本),并从《后村千家诗》等书辑得集外诗三首,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一七三四
程颢(一○三二——一○八五),字伯淳,号明道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嘉祐进士,调鄠、上元主簿,为晋城县令。熙宁初,用吕公著荐,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神宗数召见,进说甚多。新法行,议论与王安石不合,出提点京西刑狱。固辞,改签书镇宁军判官,徙知扶沟县。除判武学,坐狱逸囚,责监汝州盐税。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时元丰八年,年五十四。颢毕生治经,为一代名儒,学者称孟子之后,一人而已。嘉定十三年,赐谥曰纯,淳祐元年封河南伯,后祀孔子庙庭。与其弟合著《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河南程氏经说》八卷、《河南程氏粹言》二卷,有《文集》四卷,俱存。《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3—1107 【介绍】: 宋洛阳人,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
程颢弟。
年未冠,才能为胡瑗所重,授太学学职。
英宗治平、神宗元丰间,大臣屡荐,不仕。
哲宗初,以司马光、吕公著荐为崇政殿说书,后出管勾西京国子监。
哲宗绍圣中,因政见不合,削籍送涪州编管。
徽宗即位,徙峡州。
寻复官。
崇宁中致仕。
曾与兄程颢学于周敦颐,同为北宋理学之奠基人,合称二程。
学说以“穷理”为主,强调格物致知。
因长期居洛阳讲学,故称“洛学”。
卒谥正。
有《易传》、《春秋传》等。
后人编为《遗书》、《文集》、《经说》等,收入《二程全书》。
全宋诗
程颐(一○三三~一一○七),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廷试报罢,遂不复试,大臣屡荐皆不起。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奉诏赴阙,授通直郎、崇政殿说书。次年出管勾西京国子监。绍圣四年(一○九七),入元祐党籍,削籍,遣涪州编管。徽宗立,遇赦还洛,寻复通直郎权判西京国子监。崇宁元年(一一○二),再追所复官。五年,复通直郎致仕(《道命录》卷二)。大观元年卒,年七十五(《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一《程侍讲颐传》)。颐与其兄颢并称二程,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教育活动。著有《伊川易传》,《伊川文集》等,后人与程颢著作同编为《二程全书》。事见《朱文公文集》卷九八《伊川先生年谱》,《东都事略》卷一一四。《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程颐诗见于《伊川文集》者三首,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弘治刊康绍宗重编本(简称弘治本)、明徐必达校正本(简称徐本)。又从《古今事文类聚》等书辑得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七五○
程颐(一○三三——一一○七),字正叔,号伊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颢弟。少与兄同受学于周敦颐。年十八,游太学,著《颜子好学论》,胡瑗大惊异之,处以学职。哲宗初,以司马光、吕公著荐,召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既入见,擢崇政殿说书。出管勾西京国子监,久之,加直秘阁,再上表辞,去官。绍圣中,削籍窜涪州。徽宗即位,徙峡州,俄复其官。大观元年卒,年七十五。颐于书无所不读,与兄颢同为一代大儒,人称「二程」。平生诲人不倦,学者出其门最多。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正,淳祐元年封伊阳伯,从祀孔子庙庭。与其兄有《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河南程氏经说》八卷、《河南程氏粹言》二卷,又有文集八卷、《易传》四卷,俱存。《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1200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徙居建阳考亭,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遁翁、沧洲病叟,别称紫阳、云谷老人。
朱松子。
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为同安主簿。
孝宗淳熙中,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
时浙东大饥,乃单车按行境内,救荒革弊。
光宗时历知漳州,任秘阁修撰等。
宁宗初,以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
庆元二年,落职罢祠。
卒后追谥文。
受业于李侗,得程颢、程颐之传,兼采周敦颐、张载等人学说,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
主持白鹿洞、岳麓书院,讲学五十余年,弟子众多。
其学派被称为闽学,或考亭学派、程朱学派。
曾被韩侂胄视为伪学,加以禁止。
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纲目》、《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编纂的《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
全宋诗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溯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授泉州同安主簿。罢归请祠,监潭州南岳庙。孝宗朝,历官秘书郎,知南康军,直秘阁,提举江西、浙东常平茶盐,江西提刑,秘阁修撰。光宗即位,知漳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寻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韩侂胄专政,行伪学党禁,落职罢祠。六年,卒,年七十一。嘉定二年(一二○九),追谥文。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熹登第五十载,任地方官仅七年半,立朝时间更短,生平主要从事著述和讲学,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有《楚辞集注》八卷、《诗集传》二十卷等。文集版本甚多,生前即有无名氏编刊之《晦庵先生文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卒后,有宁宗时浙江官刻之《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建安书院雕印,除集一百卷外,并附王遂辑续集十一卷及余师鲁辑别集十卷。自宋末至明、清,仍续有增补、刊刻。事见《勉斋集》卷三六《文公朱先生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朱熹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其中卷一至卷一○及别集卷七诗部)为底本,校以宋宁宗时刻本(简称宋本)、明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刻本(简称成化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朝鲜李朝英祖辛卯(一七七一)刊《朱子大全》(简称朝鲜本)等。底本卷末考异,酌予吸收。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一、十二卷。
词学图录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谥文。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理学家。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通鉴纲目》等,词有《晦庵词》。
全宋文·卷五四二八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遁翁。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尤溪(今福建尤溪)。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泉州同安县主簿。任满还家,著书讲学达二十馀年。淳熙五年,知南康军。在任期间,重建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八年,就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绍熙元年,知漳州。四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这期间修复了岳麓书院。五年,诏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同年被罢免,回到福建考亭,主讲紫阳书院,又别称考亭、紫阳,继续著书立说。庆元六年病逝,年七十一。朱熹一生做官时间很短,主要从事于著书讲学。他上承二程的学说,又加以阐释发挥,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朱熹著述甚富,计有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上蔡先生语录》三卷,《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名臣言行录》前集十卷、后集十四卷,《近思录》十四卷,《四书章句集注》十九卷,《太极图解》注一卷,《通书解》一卷,《伊洛渊源录》十四卷,《诗集传》八卷,《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楚辞集注》八卷,《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等,俱存世。事见黄干《朱先生行状》(《勉斋集》卷三六,《宋史》卷四二九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3—1280 【介绍】: 宋庆元府慈溪人,字东发。
理宗宝祐四年进士。
度宗时,为史馆检阅,与修宁宗、理宗两朝《国史》、《实录》。
进言指陈时弊,出通判广德军,寻移绍兴府,知抚州,有善政。
改提点刑狱,移浙东提举常平,摧抑豪强,赈抚饥民,为贵富所怨。
学宗周敦颐、二程、朱熹。
卒后私谥文洁先生。
有《古今纪要》、《黄氏日抄》。
全宋文·卷八○二九
黄震(一二一三——一二八○),字东发,号于越,庆元府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年四十四登宝祐四年进士第,调吴县尉。景定元年摄华亭县,复摄长洲县,皆有政声。辟主管浙东提举常平帐司文字,改辟提领镇江转般仓分司。擢史馆检阅,与修宁宗、理宗两朝国史、实录。出通判广德军,改绍兴府。咸淳七年知抚州,推行荒政,民赖以安。升提举江西常平仓司,恤孤赡贫,全活者众。改提点江西刑狱,决滞狱,清民讼,致豪贵怨,以谗言劾去,奉云台祠。贾似道罢相,以宗正寺簿召。移浙东提举常平,升直宝章阁。宋将亡,归宝幢山中。宋亡,饿而卒,年六十八。门人私谥曰文洁先生。震为人清介自守,尊朱子学,轻讲说,重践履,所著有《古今纪要》十九卷(存)、《古今纪要逸编》一卷(存)、《戊辰修史传》一卷(存)、《黄氏日钞》九十七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