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卢辩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薛憕 朝代:西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魏河东汾阴人,字景猷。
家贫,览文籍,手抄将二百卷。
节闵帝普泰中,拜给事中。
高欢起兵山东,侯莫陈悦召为行台郎,除镇远将军。
及宇文泰破悦,引为记室参军。
孝武帝西迁,授征虏将军。
西魏文帝即位,拜中书侍郎,封夏阳县伯。
文帝大统初,仪制多阙,奉命与卢辩、檀翥等参定之。
后坐事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7—556 【介绍】: 西魏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字黑獭。
初随父肱从鲜于修礼起事,后降尔朱荣。
转以别将,从贺拔岳讨北海王元颢。
随岳入关,镇万俟丑奴起事。
岳死,继统岳军,据有关中。
高欢入洛,逼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
泰拥帝拒高欢,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进位丞相。
旋废杀孝武帝,立南阳王元宝炬,建立西魏。
泰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专西魏朝政二十余年。
用苏绰、卢辩等,颁布六条诏书,整顿吏治,改革官制,行均田制,创府兵制,定计帐与户籍制。
死后,子觉代西魏称帝,国号周。
追尊为文帝。
全后周文·卷一
帝姓宇文氏,讳泰,字黑獭,代郡武川人。初从葛荣,荣败,从荣朱荣为统军。孝庄反正,封宁都子,迁镇远将军、步兵校尉。从贺拔岳入关,迁征西将军,加直阁将军,行原州事;太昌中为大行台左丞,领司马,加散骑常侍,进武卫将军、夏州刺史;永熙中,进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都督,封略阳县公兼尚书仆射关西大行台。孝武西迁,加授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进封略阳郡公,拜驸马都尉。文帝即位,进督中外诸军事,改封安定郡公,录尚书事,进柱国大将军,授太师。废帝即位,以冢宰总百揆。恭帝三年为太师大冢宰,薨,谥曰文公。孝闵受禅,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追尊为文皇帝。(案:《申徽传》云:文帝临夏州,以徽为记室参军兼主簿,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然则《上魏孝武四表》《责侯莫陈悦书》《传檄方镇》皆宜编入申徽文。其大统初书翰乃苏绰、卢柔、李昶、唐瑾作,未可分别,今编为文帝文。案:《北史·李彪传》云:诏册文笔,皆昶所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6—567 【介绍】: 北周范阳涿人,字景仁。
卢辩弟。
博览群书,精于《三礼》,善阴阳,解钟律,又好玄言。
北魏孝明帝时释褐司空府参军事。
西魏文帝大统六年,携家西入。
宇文泰深礼之,除丞相府记室参军,累封燕郡公。
北周明帝时,官至陕州总管府长史。
宇文邕(北周武帝)少时,尝受业于光。
有《道德经章句》。
薛寘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河东汾阴人。
善属文。
年未弱冠,为州主簿、郡功曹。
从魏孝武西迁。
西魏废帝元年,领著作佐郎,修国史、起居注,迁中书令。
恭帝元年,燕公于谨攻江陵,为司录,参预军机。
江陵平,进爵合阳县伯。
朝廷方改制行周礼,奉命与卢辩详定之。
入北周,孝闵即位,进爵为侯。
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出为浙州刺史。
卒于位。
僧道因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7—658 【介绍】: 隋唐时僧。濮州濮阳人,俗姓侯。好老庄之学,所讲经训,该通内外。初诣灵岩寺求师诵习,后讲《涅槃》,宿齿名流皆叹服。隋末,避居益州多宝寺。入唐,召赴京师,与玄奘法师翻译校定梵本,兼充證义。有《维摩章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侯氏。
濮阳人也。
七岁丁内艰免丧。
求师于乡里之灵岩寺。
不浃旬。
诵通涅槃二帙。
落发益加砥砺即事讲演。
及升戒品。
旋习律仪。
时彭城嵩法师。
传摄大乘论。
门徒鼎盛。
因于众中过见推揖。
每令覆讲后隐太岳凡阅四秋。
将诣洛无与偕者。
方以时禁不可独行。
但念观音。
旁有皓首沙门。
从何许来相𢹂入城。
忽不知所在。
人以为冥感所致。
避难三蜀之多宝寺。
开摄论维摩。
听者千数。
宝暹法师东海人也。
尤负才艺。
傲视群众。
每造因辄改容。
酬遣总管邓国公窦琎行台左仆射赞国窦轨长史申国公高士廉范阳公卢承庆。
岳牧官僚。
俱申虔仰。
而彭门山寺久经颓废。
因以习道安居之暇构坏营圮。
蔚成净坊。
尽刻三藏经典于寺之北岩。
玄奘法师。
翻译于京师大慈恩寺。
诏起因校定。
兼充正义。
奘师深加叹赏。
慧日寺主楷法师延请说法。
帝城缁侣。
得所未闻。
专业涅槃华严大品维摩法华楞伽等经。
十地地持毗昙智度摄大乘对法佛地等论。
及四分律等。
摄论维摩有疏。
显庆三年三月。
终于慧日。
明年反葬于彭门。
春秋七十有二。
宋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道因。
姓侯氏。
濮阳人也。
禀祜居醇含章纵哲。
覃吁之岁粹采多奇。
髫龀之辰殊姿特茂。
孝爱之节慈顺之风。
率志于斯因心以极。
年甫七岁丁于内艰。
嗌粒绝浆殆乎灭性。
成人之德见称州里。
免丧之后思酬罔极。
出家之志人莫我移便诣灵岩寺求师诵习。
曾不浃旬通涅槃经二帙。
举众惊骇谓为神童。
落发已来。
砥砺其行揣摩义章。
即讲涅槃。
宿齿名流咸所叹服。
及升上品旋学律仪。
又于彭城嵩法师所传摄大乘。
嵩公懿德玄猷兰薰月映。
门徒学侣鱼贯凫趋。
讲室谈筵为之嚣隘。
遂依科戒而为节文。
年少沙门且令习律。
晓四分者方许入听。
因夏腊虽幼业行攸高独于众中迥见推揖。
每敷摄论即令覆讲。
后隐泰岳凡经四秋。
将诣洛中。
属昏李陵夷法纲严峻。
僧无徒侣弗许游方。
于是杖锡出山孑焉超迈。
恐罗刑宪静念观音。
少选之间有僧歘至。
皓然白首请与偕行。
迨至铜街暨于金地。
俯仰之际莫知所在。
咸谓善逝之力有感斯见。
未几因避难三蜀居于多宝寺。
好事者素闻道誉。
乃命开筵摄论维摩。
听者千数。
时有宝暹法师。
东海人也。
殖艺该洽尤善大乘。
昔在隋朝英尘久播。
学徒来请接武磨肩。
暹公傲尔其间。
仰之弥峻每至因之论席肃然改容。
沈吟久之方用酬遣。
因抗音驰辩雷惊波注。
尽妙穷微藏牙折角。
益州总管邓国公窦琎行台左仆射替国公窦轨长史申国公高士廉范阳公卢承庆。
及前后首僚西南岳牧。
并国华朝秀重望崇班。
共籍芳声俱申虔仰。
乃于彭门山寺习道安居。
此寺往经废毁院宇凋弊。
因慨然构怀专事营缉。
未移再稔蔚成净场。
又以九部微言三界式仰。
缅惟法尽将翳龙宫。
遂于寺之北岩刻书经典。
穷多罗之秘[袌-包+矢]。
尽毗尼之正文。
纵尧世之洪水襄陵。
任赵简之北山燎狩。
必无他虑。
与劫齐休。
既而清猷远畅峻业遐昭遂简宸衷乃纡天綍。
追赴京邑止大慈恩寺。
与玄奘法师翻译。
校定梵本兼充證义。
奘师偏奖赏之。
每有难文同加参酌新翻弗坠因有力焉。
慧日寺主楷法师者。
聪爽温赡声蔼鸿都。
首建法筵请开奥义。
帝城缁俗具来咨禀。
欣焉相顾得所未闻。
因研几史籍尤好老庄。
咀其菁华含其腴润。
包四始于风律。
综五声于文绪。
故所讲训内外该通。
其专业者涅槃华严大品维摩法华楞伽等经十地地持毗昙智度摄大乘对法佛地等论及四分等律。
其摄论维摩仍著章疏。
已而能事毕矣。
示疾终于长安慧日寺。
则显庆三年三月十一日也。
春秋七十二。
越明年正月旋神座于益部。
二月八日窆于彭门光化寺石经之侧。
道俗送葬数有数千。
弟子玄凝等。
嗣其香火。
至龙朔中中台司藩大夫李俨制碑。
欧阳通书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