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多音字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75七絶 394五律 14七律 13 67四言 7六言 36古風 1061樂府 25 1 48 10辭賦 7 7其他 87 100
共67,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下一页
(续上)
王洪 1379 - 1420 一首
黎简 1748 - 1799 一首
舒位 1765 - 1815 一首
沈善宝 1808 - 1862 一首
陈维崧 1631 - 1688 二首
董祐诚 1791 - 1823 一首
樊增祥 1846 - 1931 一首
顾光旭 1731 - 1797 一首
弘历 1711 - 1799 一首
梁启超 1873 - 1929 一首
林麟焻 一首
钱大昕 1728 - 1804 一首
熊琏 一首
薛约 一首
严元照 1783 - 1817 一首
叶调元 六首
易顺鼎 1858 - 1920 一首
奕绘 1799 - 1838 一首
余上泗 一首
郁永河 一首
郑文焯 1856 - 1918 一首
近现代
高燮 1878 - 1958 一首
李释戡 1888 - 1961 一首
张克家 一首
周岸登 1872 - 1942 一首
五月瞿塘无客过,黄陵庙前春水多。
但使黄金随处有,任他湖海足风波。
① 有客问是滩者,作三绝句,拟诸竹枝以贻之。
蓬头历齿醉浑脱,蟹眼瞠瞠絮伏波。
石作肉林江泻酒,醒人偏许浪花多。
狗耳苕亭绾髻螺,鬼竿影里两婆娑。
明珠薏苡偏相似,肠断征蛮马伏波。
按:龙苗种有四,一曰狗耳龙家,在广顺州康佐司。男子束发而不冠,妇人辫发,螺髻上指,如狗耳形。春时立木于野,谓之鬼竿,男女旋跃而择配。衣以五色药珠为饰,贫者代以薏苡。
风一阵,渐渐扇微和。
杨柳烟开青似染,池塘水暖绿生波。
疑是镜新磨。
花田三月黎人多,珠江无风春自波。
商丘忆,绮席笑颜酡。
脆滑韭芽黄胜靥,松圆粔籹白于罗。
扶路酒人多。
江南好,九点碧烟多。
天马朝云轻似黛,凤凰秋色浅于罗。
鬟影认香螺。
望江南 其五 清末民国初 · 樊增祥
都门好,三伏亦清和。
昼不逢蝇冰力厚,夜无须蜡电功多(近有电灯。)
无汗湿衣罗。
江南好,行乐未蹉跎。
绣嶂街前天似水,香花桥畔月如梭。
山色上楼多。
冻解明湖漾绿波,新蒲回雁识春和。
六桥一带谁渲染,借得苏堤画意多。
台湾竹枝词 清末民国初 · 梁启超
郎搥大鼓妾打锣,稽首天西妈祖婆。
今生够受相思苦,乞取他生无折磨。
按:台人最迷信所谓天上圣母者,亦称为妈祖婆,谓其神来自福建,每岁三月迎赛若狂。
日斜沙市趁墟多,村妇青筐藉绿莎。
莫惜筹花无酒盏,人归买得小红螺。
水面悬芎香饵多,撅头船子晒渔蓑。
斜阳一带平芜岸,依旧淞江落叶波
⑴ 白居易望海诗震泽平芜岸淞江落叶波
日如梭。月如梭。
但觉流光镜里过。渐看双鬓皤。

愁也磨。病也磨。
凉夜西风吹薜萝。模糊秋梦多。
乾隆丙午(1786)、丁未(1787)间,台湾林逆滋事。虽阅邸报传闻异词,覆检《台湾县志》阅之,因得备稔其风土之异,遂作〈台湾竹枝词〉二十首。越二十年,而家云庐出宰斯邑,续修《县志》。志成,邮归付梓,余得预校雠之役。因检原稿,附入末卷。不揣固陋,用质纂辑诸公。
潮生鱼扈得鱼多,生小江头狎水波。
但愿终年风信少,七鲲身里挂鱼蓑(廖振富编校)
疏香阁,窗下费摩娑。
过眼烟云成怅惘,伤心香艳半消磨。
泪比玉蜍多。
楚人嫁女利为罗,不管新郎鬓发皤。
要戴金珠穿锦绣,更无妯娌与公婆。
按:习俗如此,内政所以不修。
行栈官人最软和,每逢生意巧张罗。
局中明白旁人昧,说话由来橘子多。
按:各行皆有隐语,米市尤甚,俗谓之“打橘子”,疑『谲』字之讹。
临丧无复泪滂沱,白布头巾脚后拖。
殉葬衣冠都草草,棺中只有石灰多。
临丧无复泪滂沱,白布头巾脚后拖。
殉葬衣冠都草草,棺中只有石灰多。
洗衣切莫付贫婆,绽石粗砂把垢磨。
明垢虽除阴垢甚,男女衣裤一盆搓。
按:凡洗衣,褂裤八文,长衫加倍,看似乾净,实则污秽不堪。
男人不及女人多,十里长街似织梭。
此往彼来驱不散,甲头终日受奔波。
按:每店必有一人,或十余人,大半妇孺,吵闹不堪。
岭南观剧赋竹枝词四首 其三 (丙午)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略点胭脂晕颊涡,更添眉黛衬秋波。
侬家自有真颜色,却笑名优傅粉多。
瓶花供,佛手与频婆。
国色虽将心领略,清香更许手摩挲,佳境不能多。
百折长裙拂地拖,穿丝挑锦似云罗。
细抽禾秆编花履,逞得风流异样多。
按:狆家妇人裙,多至二十余幅,细折彩文,皆其自织;履用布,亦编稻草为之。
① 此组诗又载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艺文〉、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覆额齐眉绕乱莎,不分男女似头陀。
晚来女伴临溪浴,一队鸬鹚荡绿波
⑴ 编者按:「绕」,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扰」。
⑵ 编者按:「似」,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作「以」。
⑶ (作者注:「半线以北,男女皆剪发覆额,状若头陀。番妇无老幼,每近日暮,必浴溪中。」此诗又载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董天工《台海见闻录》)。(许俊雅编校)
八尺龙须方锦,几重凤尾香罗。
蕉云一枕新凉展,昨夜小窗多。

歌力最宜酒殢,睡香还比花和。
无端梦见年时事,红晕上梨涡。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四十三 (1945乙酉) 清末至现当代 · 高燮
山庐好,安乐可名窝。
绿橘黄橙生树满,白苹红蓼占秋多。
岁月此婆娑。
韩白(君青、云生)齐名出水磨,赵吴(子敬、瞿安)遗韵得偏多。
江南俞五(振飞)今公瑾,城北徐君(凌云)老伏波。
那堪拍膝叹蹉跎。
粲粲鬓毛皤。
大长蛮夷赵尉,饶他岁月如梭。

锯人夹板,请君入瓮,老子婆娑。
充户常流碧血,何知柱国阎罗。
汁染青衫映绿波,春神无赖强张罗。
骊驹也识人肠断,拗折鞭丝赠恨多(以上五首牛松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