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书坐中宵,阶空叶落满。 不见书中人,苍灯梦秋馆。 村雨农事殷,溪晴客衣暖。 佳人同䌽舟,沿洄绕芳甸。 吴蚕近三眠,鲁桑连百畹。 相将采白蘋,日与春俱晚。 山行常蹇蹇,水行夷且宛。 轻舟逐流水,晨色犹漫漶。 雅道乐安恬,幽人有园馆。 竹素纷委积,轩楹飒闲远。 微官厌卑渫,馀日甘冗散。 衣食岂馀饶,菅麻与蒲𢑆。 生儿似江革,辞气尤愿款。 清吟楷法书,作字特遒婉。 嘅彼云海禽,毛羽何丰满。 去去迷所休,恒忧百年短。 乘舟驾言迈,长夜方曼曼。 苍凉物华老,趢趗年景换。 顾予远适子,庶与同馆粲。 近行乃未来,久别良足叹。 行子夜中起,月没星尚烂。 天明出城去,暮薄长河岸。 草际人独归,烟中鸟初散。 解缆忽以遥,川光夕凌乱。 肃肃出郊干,行行涉河甸。 子身被王命,驷马辉云电。 览岳停华阴,观都指秦殿。 思子卫泉流,渭浐一以缅。 平生共肝胆,何云异乡县。 况我离骨肉,子也常眷恋。 忆我连枝树,感子同洲雁。 子行四方志,努力思见面。 岁晏客来归,车马一何乱。 新妆下机笑,白发倚门看。 未俟春林敷,且玩冬花灿。 闲居有徽音,倘付云中翰。 畴昔衣冠士,同游若云烂。 欢宴未及终,存亡在转盼。 亡者长沉埋,存者各飘散。 俯仰天地间,念之一惋叹。 出门送我友,言返故乡县。 登高望古疆,河卫浩以漫。 山川白日冥,匹鸟鸣相乱。 怆恻怀征途,令我肠中断。 叶生行吟燕中市,葛巾麻鞋岁将晚。 两都为客今始归,五岳寻仙不辞远。 江南画舸春柳低,海上茅堂白云满。 谷口如逢郑子真,为道栖迟未应返。 君不见少府忘年交祢衡,中郎倒屣迎王粲。 坐间宾客尽倾倒,海内贤豪流英盼。 古人爱才今不如,薛生岂得无嗟叹。 昨来布衣见天子,日向长安乘款段。 公卿门前耻干谒,东归把钓黄河岸。 年少今看万卷开,远游自负三山愿。 丈夫有才须用世,未许终身随草蔓。 闲居好著子虚篇,行路长歌白石烂。 荒丘青草深,永叔没已远。 日落荷花香,长堤一僧返。 高堂十二月,伫望车轮返。 浮云入吴会,谁知独偃蹇。 夜起别亲人,残月照餐饭。 鸿雁已北飞,斗柄亦东转。 还家未有期,冰霜路更远。 江树晨风鸣,徙倚心肠断。 ① 用「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十字为韵。 中夜怀远游,晨装不暂缓。 一帆江山际,去去樵风满。 出门多苦辛,君情自潇散。 予也志四方,皓首栖废馆。 兹游弗汝从,惆怅失良伴。 临河渡船绝,汲井素绠短。 旁人不相知,咥咥笑予懒。 愁眼看黄鹄,天涯泪如霰。 何心慕云霄,奋飞实所愿。 微哉道上蓬,身逐凄风转。 景光忽已暮,故根亦已远。 何如青松枝,泉石相缱绻。 苍苍云岫外,辛苦君不见。 露白桂花香,命驾聊游衍。 床头金欲尽,竹西舟重泛。 秋水没繁华,流民杂凫雁。 入郭寻旧居,邻里半已换。 惊心蟋蟀鸣,过眼云烟幻。 世事迭荣枯,吾曹值贫贱。 去去故山中,餐薇饮石涧。 莫以钱刀少,遂令鬒发变。 ① 诸古人予与羽吉所夙慕也,咏之以自勖,并以勖羽吉。 百年伤母单,遗体誓不暖。 孤清懒近人,独契孔思远。 远庐偶一造,入户樽已满。 灯影照茅檐,笑语接缱绻。 胜引既同心,雪花复在眼。 良夜宁惜饮,榻在遂忘返。 主人护醉眠,取具覆缓缓。 温绵惊冷骨,酣梦倏中断。 起来却卧具,宾主泪齐泫。 北风稍已寒,叶落黄公店。 苍苍隋苑树,盼睐泪如霰。 昨日此分手,病中各眷眷。 君道长相思,我期重会面。 平生言犹在,金石质已变。 窗中书卷高,雨后茱萸艳。 同病故人来,入门君不见。 ① 钟铁质,相传神冶所铸。铸成,冶人晨别去,戒曰:「勿暮勿鸣也。」黄冠疑焉,旋撞之。冶人甫去二十里,闻钟,叹曰:「声止此矣。」 大器方远闻,去程未及半。 时俗昧神工,徘徊鸣海岸。 临流鸟雀静,将曙星辰烂。 聩聩尘中人,一声残梦断。 负米辞行旅,寻亲适他县。 江清舟自孤,烽举士将战。 战垒行欲尽,春风蔼吹面。 阿翁若为喜,举头忽相见。 柴门杏发花,日出飞双燕。 夫子何洒洒,性不受羁绊。 皎如清秋鹄,缓翼游天汉。 襟度近侪偶,困者失惋叹。 复如琬液味,令人愁自散。 粳香邵伯田,竹翠蕃釐观。 晚岁乐家园,慵歌白石烂。 独有杯中物,一宵不能断。 大雪满淮南,着屐登高岸。 折得岭头梅,归来插几案。 细君醪已漉,斟酌夜同看。 子不生今日,子身安肯贱。 子不至今日,子诗安得善。 吾子称诗人,沧海愚风变。 况以平生心,尽寄野人选。 携盏入寂寞,诗境身亲遍。 閒删子所欢,更去人所恋。 寥寥几咏歌,字字存颜面。 日夕庭鸟稀,白雪随一卷。 黯黯满天云,疾风来吹散。 陇上荷锄农,仰首言且叹。 去年此时雨,一夜三尺半。 禾稼尽沉波,舟楫直上岸。 力耕方苦潦,转盼忽忧旱。 烈日六十日,是处泉源断。 里巷争泥浆,瓮盎聚昏旦。 侧闻山东蝗,千里遍羽翰。 指日到江南,双眼那忍看。 况复徵兵马,扰扰正防乱。 黄雾迷乾坤,赤眉满郊甸。 攻破百良堡,官兵莫敢战。 居民窜匿尽,谁顾王家媛。 愁肠傍辘轳,一刻几回转。 马蹄及柴门,骨肉那能恋。 杀身枯井中,不教贼见面。 贼营多妇女,闻之叹且羡。 吁嗟井底泥,岂同天上霰。 霰下沾人衣,泥深绝人践⑴。 ⑴ 以上据康熙九年赖古堂刊本《陋轩诗》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