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萱嗟已零,棣萼继凋丧。 永佩过庭言,无复倚门望。 始赖伯氏存,亦祔泉台葬。 子立复何依,旦夕增悽怆。 皇皇没世悲,耿耿终天怅。 愿言守厥身,名宗庶能亢。 名山多石门,太姥奇莫状。 想当开辟来,必有万鬼匠。 大石架不如,小石巧相放。 乍看怖欲堕,谛视极牢壮。 一夫过仅容,云至不能让。 初从俯身入,栈级屡下上。 天窗漏日微,龙井滴泉旺。 □□展复光,九门递趋向。 出门见石峰,秀色九天望。 一削倒地平,匪特取屏障。 霞古荡幽痕,真骨固无恙。 老树多生芝,幽潭亦成浪。 好鸟时出游,于人每相撞。 如知东方生,图记语非妄。 斯游满深衷,何以答神贶。 武夷多奇峰,高者是三仰。 丹崖更安排,不独似悬榜。 千步覆石廊,曲折复下上。 岩楼开谽谺,面势极㝩㝗。 倾曦独照曜,乱石互罗网。 中有碧海桃,倒悬不盈丈。 叶落根自蟠,千岁无复长。 睹兹神理功,吊古忽然惘。 药炉吹死灰,葛翁亦长往。 难闻白鹤音,徒结紫霞想。 平生岩穴心,眷此㨿昭朗。 灵区奠真岩,缀乳富奇状。 麟身俨石体,仙背光壑相。 笼日玉帐豁,承苔宝盖壮。 左龙交右凤,下洞逗上嶂。 晶荧非一文,窈默是几创。 古鹿游到止,情鹤舞来向。 纷吾临以遨,众念窅然丧。 惟馀伺鸾宾,疲思绿云上。 隐君家住平川上,清流十里平如掌。 高门华屋世屡胄,芝术桑麻日争长。 男婚女嫁贱珠襦,弟劝兄酬足盆盎。 过客频留宿水堂,居人尚尔称山长。 昼苑冰浓碧碗浆,夜庭锦烂丹书幌。 诸郎索诗义不薄,野夫据榻颜真强。 宁嫌风雨阻登临,且恋丘园叙乡党。 卜邻倘遂武夷居,九曲扁舟共来往。 清风轩圆禅者。溪月轩无学之门徒。号曰寂峰。盖有志者也。一日过予曰。吾辈之所业。专以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事。故有行脚之说焉。吾师嗣法于懒翁。吾于懒翁。义当为孙。惟我先祖师普济尊者。越至正戊子。入燕都参见指空。庚寅秋。到江浙参见平山。壬辰夏。到婺州参见千岩。皆传密付而来。其五六年间。遍参需语之处甚多。人虽逝矣。行脚之遗躅完然。吾欲南游。一观先师游览之迹。以偿平生之志。即今行矣。予应之曰。圆之言也是矣。然其志则何哉。切惟懒翁。志于大道。不惮道里之险阻。单游万里。参访明师。契明宗旨。苟以是求之。上人之志即懒翁之志也。上人真勉之哉。吾东方与中国相距道途虽远。方今圣天子之风化。一视同仁。四海衣冠文轨混一无间。又复干戈已定。一无道途之艰梗。且上人之道与行俱有馀力。三观之理。般若之用。足乎已无待于外。真释门之一法器也。然则其于天下丛林。到处何所不容乎。若非穷究其教深于慕道者。不能也。此去也非惟归敬先师契悟之处。实释子得意行脚之秋也。予所区区临分之意。安足尽言。乃嘉其志壮其行。书一诗以赆之。 萧洒乎容仪,恢弘乎识量。 一盂生计轻,万里归心壮。 最早离尘埃,不曾少盐酱。 闽吴为浪游,楚越亦闲放。 欲跨渡江芦,常携扶路杖。 宗风嗣阿谁,普济大和尚。 男儿得意行于时,德音循良多敬仰。 古来贤达知几人,美誉相随如影响。 今看许子负雄才,言行离伦坦荡荡。 敦诗厚礼有馀裕,必须举直措诸枉。 百尔所行尽清仪,喜君已附吾乡党。 嗟予小少学轻狂,心地茫然锁榛莽。 出门无路何所之,空自随时观物像。 夜深危坐忆君居,时有皎月照书幌。 名藩跨炎服,崇阜极幽爽。 亭台纳元气,磅礴俯深广。 我来属初霁,心与孤云往。 萧飒海树秋,如闻暮潮响。 摩挲石阑古,挥霍霄汉上。 大有本虚空,河山一溟涨。 凄凉乘槎意,迢递紫霞想。 浊世谁复然,临风默惆怅。 廓落天地心,蹉跎丘中赏。 古人不可见,千载吾独往。 嗟嗟鸢鱼趣,妙领非外奖。 醉里默无言,沈思结玄想。 与子共垂钓,白日照孤舫。 春来云水生,清风动兰桨。 玄云积重阴,素景澄虚朗。 生白盈轩墀,流光入帏幌。 初炯玉窗明,渐映瑶台上。 洒菊丽寒姿,间梅发清赏。 寂静神已闲,幽独理宜奖。 昔闻袁安卧,今见王猷访。 门外辙迹深,竹间人语响。 小酌不知寒,抽琴抒妙想。 旦发卫水阳,极意恣所往。 名山谐夙慕,绝境发奇想。 含情眷明牧,赍具资胜赏。 方辞颍川守,遽识朝歌长。 登车云尚晦,振辔天渐朗。 目极桑枣林,耳属鸾凤响。 撇见蓬池烟,已映苏门上。 高台待啸歌,长林遂偃仰。 岩峦吐气清,石竹閟幽幌。 志意由自适,神理非外奖。 卜筑蹑前踪,怀贤契今访。 终期谢天刑,于焉税尘鞅。 春风渡长淮,河水深且广。 砥柱复安在,洪流方震荡。 中路逢佳友,偕我济川舫。 岂忘同舟言,共此风涛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