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324,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续上)
述异记曰:越人谚云。
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述异记下。)

《颜氏家训》曰:真草书亦微须留意。江南谚云。
尺牍书疏,千里面目(○《颜氏家训》杂艺篇。)

《梁书》曰:张稷。吴郡人。与族兄充、融、卷等俱知名。时人称曰:
充融卷稷,是为四张(○梁书张稷传。)

《梁书》曰:王筠静好学。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云云。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
谢有览举。王有养炬(○梁书王筠传。)

《梁书》曰:陆杲。吴郡吴人。少好学。工书画。舅张融有高名。杲风韵举动颇类于融。时称之曰:
无对日下,惟舅与甥(○梁书陆杲传。)

《梁书》曰:何思澄。东海郯人。初思澄与宗人逊及子朗俱擅文名。时人语曰云云。子朗字世明。早有才思。时人语曰云云。
东海三何。子朗最多
⑴ ○梁书何思澄传。《颜氏家训》勉学篇。南史何思澄传。《诗纪》九十七作三何歌。

南史曰:王志善藁隶。当时以为楷法。志弟揖。揖弟彬。好文章。习篆隶。与志齐名。时人为之语曰:
三真六草。为天下宝
⑴ ○南史王彬传。《诗纪》九十七作王彬歌。

南史曰:鲍正、鲍至并才艺知名。俱为湘东王上佐。正好交游。无日不适人。人为之语曰:
无处不逢鸟噪,无处不逢鲍佐
⑴ ○南史鲍客卿传。《诗纪》九十七作鲍佐谣。

南史曰:庾域出守巴西。子子舆以蜀路险难。启求侍从。以孝养获许。父迁宁蜀。子舆亦相随。及父卒。哀恸将绝者再。奉丧还乡。秋水犹壮。巴东有淫预石。高出二十许丈。及秋至。则才如见焉。次有瞿塘大滩。行旅忌之。部伍至此。石犹不见。子舆抚心长叫。其夜五更水忽退减。安流而下。及度。水复旧。行人为之语曰:
淫预如幞本不通。瞿塘水退为庾公(○南史庾域传。)

南史曰:贺琛仕梁为散骑常侍。领尚书左丞。参礼仪事。每进见。武帝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语云云。琛容止闲雅。故时人呼之。
上殿不下有贺雅
⑴ ○梁书贺琛传。南史贺琛传。《御览》二百十三。又二百二十四引三国典略。《诗纪》九十七作有中语。

《颜氏家训》曰:梁孝元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典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语云云。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
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颜氏家训》慕贤篇。)

《梁书》曰:有惠岩、惠议道人。并住东安寺。学行精整。为道俗所所推。时斗场寺多禅师。都下为之语曰:
斗场禅师窟,安东谈议林(○《御览》六百五十五。)

述异记曰:邺中铜驼乡。魏武帝陵下铜驼石。大各二。古《诗》云:
石犬不可吠。铜驼徒尔(○述异记。)

述异记曰:吴故宫亦有香水溪。俗云西施浴处。至今馨香。古《诗》云:
安得香水泉,濯朗衣上尘(○述异记。)

乐府诗 南北朝 · 无名氏
述异记曰:吴王夫差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造千石酒钟。又作天池。池中造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嬉。又有别馆在句容。楸梧成林。乐府云云。是也。
梧宫秋。吴王愁
⑴ ○广博物志三十六。《诗纪前集》三作吴夫差时童谣。

地驱乐歌 南北朝 · 无名氏
古今乐录曰:与前曲不同。
月明光光星欲堕。欲来不来早语我
⑴ ○《乐府诗集》二十五。《诗纪》九十六。

《水经注》曰:衡山东南二面。临映湘川。自长沙至此。江湘七百里。中有九背。故渔者歌曰:
帆随湘转。望衡九面(○水经湘水注。)

北史曰:李曾。道武时。为赵郡太守。令行禁止。并州丁零数为山东害。曾能得百姓死力。不敢入境。贼于常山界得一死鹿。贼长谓赵郡地也。责之。还令送鹿故处。其见惮如此。郡人为之谣曰:
诈作赵郡鹿。犹胜常山粟
⑴ ○魏书李孝伯传。北史李孝伯传。《乐府诗集》八十七。《诗纪》百九作赵郡谣。

北史曰:永熙二年。窦泰破尔朱荣。神武入洛。尔朱仲部下有都督张子期自滑台归命。神武斩之。斛斯椿由是不安。乃与南阳王宝炬等构神武于魏帝。故魏帝心贰于贺拔岳。初。孝明之时。洛下以两拔相击。谣言云云。好事者以二拔谓拓拔、贺拔、言俱将衰之兆。
铜拔打铁拔。元家世将末
⑴ ○《北齐书》神武纪上。北史神武纪。《诗纪》百九作二拔谣。

北史曰:后魏宋世良。孝庄时为清河太守。才识闲明。尤善政术。郡东南有曲堤。成公一姓阻而居之。群盗多萃于此。人为之语云云。世良施八条之制。盗奔他境。人又谣云云。
宁度东吴会稽。不历成公曲堤
⑴ ○北史宋隐传附宋世良传。《乐府诗集》八十七作曲堤谣。《御览》四百九十九。《诗纪》百九作曲堤谣。


共324,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