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21,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
五言律诗
鲁卫情先重,亲贤爱转多。
冕旒丰暇日,乘景暂经过。
戚里申高宴,平台奏雅歌。
复寻为善乐,方验保山河。

地有招贤处,人传乐善名。
鹜池(一作寻)九达龙岫对层(一作重)城。
桂月先秋冷,蘋风向晚清。
凤楼遥可见,彷佛玉箫声。

引用典故:伤麟 叹凤 两楹奠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桂殿与山连,兰汤涌自然。
阴崖含秀色,温谷吐潺湲。
绩为蠲邪著,功因养正宣。
愿言将亿兆,同此共昌延

边服胡尘起,长安汉将飞。
龙蛇开阵法,貔虎振军威。
诈虏脑涂地,征夫血染衣。
今朝书奏入,明日凯歌归。

途次陕州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律诗
引用典故:棠阴 让畔
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
山川入虞虢,风俗限西东。
树古棠阴在,耕馀让畔空。
鸣笳从此去,行见洛阳宫。

野次喜雪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律诗
拂曙辟行宫,寒皋野望通。
繁云低远岫,飞雪舞长空。
赋象恒依物,萦回屡逐风。
为知勤恤意,先此示年丰。

送贺知章归四明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律诗
天宝三年,太子宾客贺知章,鉴止足之分,抗归老之疏。解组辞荣,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命六卿庶尹大夫,供帐青门,宠行迈也。岂惟崇德尚齿,抑亦励俗劝人,无令二疏。独光汉册,乃赋诗赠行。
引用典故:抽簪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僚(一作英)怅别深。

轩游宫十五夜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律诗
行迈离秦国,巡方赴洛师
路逢三五夜,春色暗中期。
关外长河转,宫中淑气迟。
歌钟对明月,不减旧游时。

观拔河俗戏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律诗
俗传此戏,必致年丰,故命北军,以求岁稔。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噪齐山岌嶪,气作水腾波。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同刘晃喜雨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律诗
节变寒初尽,时和气已春。
繁云先合寸,膏雨自依旬。
飒飒飞平野,霏霏静暗尘。
悬知花叶意,朝夕望中新。

千秋节赐群臣镜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律诗
铸得千秋镜,光生百鍊金。
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
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
更衔长(一作寿),留意感人深。

赐道士邓紫阳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律诗
太乙三门诀,元君六甲符。
下传金版术,上刻玉清书。
有美探真士,囊中得秘书。
自知(一作兹)三醮后,翊我灭残胡。

幸蜀西至剑门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律诗
引用典故:五丁开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肃宗至德二年,普安郡守贾深勒石)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答司马承祯上剑镜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律诗
宝照含天地,神剑合阴阳。
日月丽光景,星斗裁文章。
写鉴表容质,佩服为身防。
从兹一赏玩,永德保龄长。

道家奠灵简,自昔仰神仙。
真子今将命,苍生福可传。
江山寻故国,城郭信依然。
二室遥相望,云回洞里天
⑴ 《纪事》云:“法师观宇在今蜀州新津县也。”

送道士薛季昌还山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律诗
炼师初解簪裾,栖心衡岳。及登道箓,慨然来兹,愿归旧居。以守虚白。不违雅志,且重精修,尚遇灵药,尚望时来城阙也。乃赋诗一首宠行云。
洞府修真客,衡阳念旧居。
将成金阙要,愿奉玉清书。
云路三天近,松溪万籁虚。
犹期传秘诀,来往候仙舆。

城阙天中近,蓬瀛海上遥。
归期千载鹤,春至一来朝。
采药逢三秀,餐霞卧九霄。
参同如有旨,金鼎待君烧。

默受王倪道,逾深尹喜师。
欣同八景会,更叶九丹时。
鸾鹤遥烟境,江山渺别思。
当迁洞庭日,留念上京期。
见《正统道藏》本元刘大彬撰《茅山志》卷二(按:据同书同卷附玄静先生等表奏,前二诗中之一首为天宝十载九月十四日由内侍袁思艺宣敕。又玄静先生即李含光,为茅山宗第十三代宗师,事迹详《颜鲁公文集》卷七《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1〗《舆地纪胜》卷十七《建康府》「碑记」云:「《赐李炼师诗诏》,唐道士任良友书。玄宗所赐诗,凡三首,贞元十四年刻石。在茅山。」)。

杨许开真箓,夫君密契传。
九星连紫盖,双景合丹田。
玉简龟台职,金坛洞府仙。
犹期禦风便,朝夕候泠然。


共21,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