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254,分1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古风(续上)
高竹杂高梧,还惊秋节初。
晚凉尤可喜,旧帙亦宜舒。
池阁轻风里,园林晚景馀。
人生有此乐,何必较锱铢。

高竹数十尺,仍在高花上。
柴门昼不开,青碧日相向。
非止身休逸,是亦心夷旷。
能知闲之乐,自可敌卿相。

高竹逾冬青,四月方易叶。
抽萌如止戈,解箨若脱甲。
脩静信可爱,绕行不知匝。
嗟哉凡草木,徒自费锄锸。

题华山 北宋 · 邵雍
域中有五岳,国家谨时祀。
华岳居其一,作镇雄西裔。
唐号金天王,今封顺圣帝。
吁咈哉若神,僭窃同天地。

天宝初六载,作宫于温泉。
明皇与妃子,自此岁幸焉。
紫阁清风里,崇峦皓月前。
奈何双石瓮,香溜尚涓涓。

杨柳垂青带,风动如飞盖。
危楼思不穷,尽日闲相对。
鸟去林自空,云移山不碍。
情随双燕还,意与孤鸿会。
晚角时断续,层崖递明晦。
残阳挂疏红,远水生微濑。
塞目烟岑密,都城若天外。
如何久客心,东望凭栏杀。

鸟声乱昼林,为谁苦驱逼。
虫声乱夜庭,为谁苦劳役。
嗟哉彼何短,一槩无休息。
借问此何长,两能忘语默。

洛川多好山,伊川多美竹。
游既各有时,虽频无倦目。
贪清非伤廉,渎幽不为辱。
麋鹿不害人,心无害麋鹿。

二室多好峰,三川多好云。
看之不知倦,和气潜生神。
一虑若动荡,万事从纷纭。
人言无事贵,身为无事人。

女几祠 北宋 · 邵雍
西南有高山,山在杳冥间。
神仙不可见,满目空云烟。
千年女几祠,门临洛水边。
但闻霓裳曲,世人犹或传。

洛水来西南,昌水来西北。
二水合流处,宫墙有遗壁。
行人徒想像,往事皆陈迹。
空馀女几山,正对三乡驿。

燕堂通高明,檐依断崖嵚。
凉风来松梢,清泉飞竹阴。
佳果间红绿,旨酒随浅深。
却思阛阓间,郁蒸不可任。

天网疏难漏,世网密莫通。
我心久不动,一脱二网中。
高竹漱清泉,长松迎清风(又作潇洒松间月,清泠竹外风。)
此时逢此景,正与此心同。

去秋游洛源,今秋游洛川。
川水虽无情,人心刚悄然。
目乱千万山,一山一重烟。
山尽烟不尽,烟与天相连。

田夫忙治禾,水禽闲求鱼。
二者皆苦食,动静何相殊。
事过见休戚,时来知卷舒。
回顾此二物,易地还何如。

为今日之山,是昔日之原。
为今日之原,是昔日之川。
山川尚如此,人事宜信然。
幸免红尘中,随风浪着鞭。

辩熊耳 北宋 · 邵雍
昔禹别九州,导洛自熊耳
熊耳自有两,未审孰为是。
东者近成周,西者隔丹水。
书传称上洛,斯言得之矣。

山留禹凿门,川阁尧水痕。
古人不复见,古迹尚或存。
岁月易凋谢,善恶难湮沦。
无作近名事,强邀世俗尊。

君为陕县令,我实康公孙。
始祖有遗烈,托君访其存。
夫君有诗来,题云石柱村。
石柱之始立,于古无所根。
就勒分陕铭,惟唐人之言。
既历年所多,首尾无完文。
难以从考正,将焉求其源。
我患读书寡,知识无过人。
经书史传外,不能破群昏。
从长卿公羊,宜自陕而分。
从君陈毕命,宜成周而云。
二者兼取之,于义似或尊。
分政东西郊,可以陕洛论。
此说如近之,庶几缓纷纭。
甘棠之蔽芾,石柱之青新。
当时之盛事,予不得而亲。
二南之正化,二公之清芬。
千载之美谈,予可得而闻。
弃经而任传,儒者固不遵。
作诗以明之,驰此庸报君。

七月夜初长,星斗争煌煌。
庭除经小雨,枕簟生微凉。
照物无遁形,虚鉴自有光。
照事无遁情,虚心自有常。


共254,分1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