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230,分12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下一页
古风(续上)
铜雀台 明末清初 · 释函是
谁道昔人痴,繐帏犹昔时。
昔时人皆慕,今日人皆悲。
亭亭西陵台,歌吹声迟迟。
不关歌吹异,人心有盛衰。
飞甍一百二,连接烟云垂。
玉碗盛脯粻,琼浆上金卮。
此乐极生平,死亦安能离。
当令泉下人,长闻铜雀辞。

① 鉴湖即丹霞山主也,先携家避乱山中,后舍作今别传寺
武陵不可入,岂复访蓬瀛。
中州有奇士,携家来海滨。
选胜丹之丘,侨居最上层。
琴书藏石室,鸡犬云中鸣。
皇天何辽辽,激烈星辰横。
伯氏不吹埙,悽恻泪沾巾。
家人怀桑土,扶榇向舂陵。
云烟还长空,丘壑付隐沦。
墨池后芳泉,紫玉绍金轮。
昔居不种桃,始以见厥心。
今寄维缃核,千里托中情。
释此毋片言,当歌歌不成。
重台朱千仞,回渊绿一泓。
还将旧时月,相待故山人。
松桂寒无恙,莫当桃杏阴。

世荣讵不慕,所贵维物外。
但识电火机,何辞金印大。
古者不贱目,偶与水云会。
今贤有奇情,往返丹山旆。
丹山指二千,居食恒依赖。
感激发微言,欲解东坡带。
万汇自乾坤,焉有函无盖。
起唤陆大夫,庭株落寒濑。
摇摇空影中,相对岂梦事。
纵使百千劫,春光今夕在。

何人江上来,面目清如水。
遥遥向石门,寻我万山里。
岩前青林舒,衣上白云起。
读书破万卷,相对难为似。
岂不释世纷,渊明曾一仕。
但存霜雪心,迟尔十年耳。
张灯酌流泉,寒燄入杯泚。
杯影与壁光,毕竟何者是。
言穷神自会,他时须记此。

金风起肃杀,凋落先梧楸。
知时贵哲人,不如鸿雁俦。
噭噭鸣青天,徬徨向南州。
气序乃相逼,匪为稻粱谋。
伟哉求寂士,睹影发清讴。
寒暑识代谢,物化冥显幽。
悟理捐形骸,色空生双眸。
玄景靡所遗,江山亦不留。
俯仰彻上下,所见皆浮沤。
万物同一雁,羽翼空绸缪。
象类常寂然,圣人行多忧。
憬然知无从,岂羡乘云游。

寄旋庵都寺 明末清初 · 释函是
人生贵自处,劳劳欲何为。
岂不怀丰功,动静宜知时。
尔年五十四,百岁半过之。
年年徇土木,日日计度支。
山菊与溪梅,梦中相对谁。
我年日以迈,尔少只数期。
纵使更百龄,所忧常别离。
何如松桂侧,竟夕论心期。
山芋可继粟,荒年恒不饥。
语笑皆羲轩,而无衰世疑。
灵龟未易舍,观我徒朵颐。
随身登古台,下视西江湄。
飞帆去如鹜,安得暂相随。
念尔如飞帆,汨汨寒风吹。
欲倾万斛怀,千里重踌蹰。

闻君隐黄山,仍戴竹皮冠。
去秋飞一札,看看度岁寒。
约我当春来,又是桃花残。
运化一何易,相见一何难。
山深多白云,玄鸟今复还。
欲倚千尺松,为君筑净坛。
老眼望已穿,踟蹰空长叹。

此日为何日,鹪鹩巢深林。
一枝岂不择,满腹何沉吟。
丹山亦有河,饮啄随天真。
为君假羽翼,翱翔垂秋云。
怀袖宁三年,字字感予心。

悼离言 明末清初 · 释函是
寒猋自西北,薄曙凄中林。
揽衣起徘徊,慷慨怀昔人。
寿不及颜子,而有乐道心。
担笈三千里,六七年于今。
风雨守穷檐,抱志暂安贫。
念此冰雪姿,意气干星辰。
精锐造物妒,乖沴中肺金。
适予移茅屋,扁舟发榕阴。
依依向长薄,帆没海烟深。
到山始一月,遽然闻讣音。
盼望绝云涛,中宵情莫任。
为学苦不蚤,清标负高岑。
自夏复徂冬,驱隙忽骎骎。
犹忆别离时,美言竟斯晨。
九仞亏一成,石上空微因(以上《瞎堂诗集》卷五)

《记》云:苏迷卢山,东西南北绕四天下,南曰赡部,自本国至西域皆属之。金轮王出,王四天下。若无金轮,则赡部惟有四主。人主即本国,象主指西域。四主之外,各有所隶。《记》云:君臣上下之礼,宪章文轨之仪,人主之地,无以加也。清心释累之训,出离生死之教,象主之国,其理优焉。人以治身,象以沃心,本国兼之,吾复何憾。
世无转轮王,赡部有四主。
人主南面尊,上下中规矩。
象主清心累,声教流东土。
刑名所勿逮,可以翼周鲁。
贞淫通三世,功高于伯禹。
生当仁义邦,复饮五天乳。
一苇从西航,儿孙安足数。
努力同斯人,毋宁负前古。

《记》云:屈支,西域诸国名。西域谓阴为势。
屈支有明王,崇道事黄发。
游览历遐方,爰用访奇迹。
监国属懿弟,谊重将安适。
割势封金函,丐俟驾旋发。
厥后成搆祸,因兹竟获白。
亲爱日以隆,出入排庭阙。
路逢五百牛,刑腐在旦夕。
自念形体亏,宿业不可谪。
竭赀解牛厄,愿藉慈善格。
形体乃复具,始以辞宫掖。
王闻叹奇哉,厚宠旌其阀。
仁智良不诬,设心当在昔。

《记》云:婆罗睹罗邑中窣堵坡,为罗汉化波你尼仙后身处,罗汉自迦湿弥罗国游化至此,偶见梵至捶训童稚,令学《声明》,不觉失笑。梵至问故,罗汉曰:“汝闻波你尼仙所著《声明论》乎?”志曰:“童稚现诵垂训已久。”罗汉曰:“所捶童稚,即彼仙后身。彼以世聪,役心异典,不究真理,神智唐捐,赖有别善,不致失足。如来圣教,指导归源,斯无荒悖。昔南海之滨,枯树穴中,有五百蝙蝠。因行商经宿,煨寒聚火,连烧枯树。商侣一人,适于火光诵《阿毗达磨藏》。蝙蝠窈听,爱好法音,忍不出穴,遂致命终,俱得人身。以闻法声,聪敏利智,出家證果。后迦腻色迦王与胁尊者,集五百贤圣于迦湿弥罗国,作《毗婆沙论》,即枯树蝙蝠:“予是一数,汝当令子改辙,慎毋再耽,终至沦坠。”言毕不见,梵志感悟,放子出家。乡人从化,至今弥笃。
将夕云霞变,玄景忽已灭。
中宵霁光风,薄曙春寒冽。
境迁情屡易,识纷智乃汨。
文句竞华质,高明神理滑。
见闻遗所知,焉得心路绝。
展转名义兴,玄解肆分别。
谁作声明论,今日何曾劣。
童稚匪他人,秖昧当年说。
五百阿罗汉,豁然成超越。
迦匿弥罗时,髣髴枯树穴。
莫倚渊镜微,皓首不能决。

《记》云:大庵没罗林为无著菩萨请益导凡之所,西有如来发爪窣堵坡,其侧为世亲菩萨从兜率下见无著处。昔世亲与无著、师子觉三人约先生兜率必来相告。师子觉寂三年,世亲始舍寿。乃以六月报命,于夜初分,灯火忽翳,空中大明,乘虚下降,进庭阶为无著作礼。著讶其暮,乃述往睹史多天慈氏内众莲花中生,慈氏赞云:“善来广慧。”旋绕一匝,即来报耳。无著曰:“师子觉何在?”曰:“我旋绕时,见在外众中,正耽天乐,未暇相顾。”无著云:“慈氏何相?演说何法?”曰:“慈氏相好,殆不容言。演说妙法,义不异此。然妙音清畅,闻者忘倦。”又记世亲未入大乘时,曾有所毁,及闻诵《十地经》,感悟追悔,欲执铦刀,断舌以谢。无著曰:“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赞大乘。补过自新,岂不更善。”世亲乃止,遂诣无著,咨受大乘,竟致悟制《大乘论》。
睹史多上人,大庵没罗心。
未断铦刀舌,善来莲花身。
三年不相报,六月下阶庭。
相好不可言,妙音谁与闻。
一人乃多形,一心乃多因。
多形人岂幻,多因心自真。
先后俱不到,春风吹蚤林。
万木一时茂,天上亦成阴。

《记》云:吒阿滥摩僧伽蓝为无忧王所建,召集千僧,凡圣两众,四事不乏。值王遘疾,知命不济,欲舍珍宝,崇树福田。权臣执政,诫勿从欲。因食留果,玩之半烂,乃握果长叹,问诸臣曰:“赡部洲主,今是何人?”诸臣对曰:“维独大王。”王曰:“不然。我今非主,维此半果,而得自在”。遂命侍臣持施鸡园,并宣王语曰:“昔一赡部洲主,今半阿摩洛王,稽首大德僧前,愿受最后之施僧捧半果作羹,普供收核,起窣堵坡以旌顾命,名阿摩洛陀窣堵坡。阿摩洛陀,印度果名。
作善乘权贵,权贵岂能长。
展布不及时,徘徊徒心伤。
一赡部洲主,半阿摩洛王。
积宝非己有,力弱心乃彊。
此是最后施,施心安可忘。
铁轮威已尽,鸡园羹独香。
巍巍窣堵坡,日月摇恩光。

《记》云:金刚座上菩提树,即毕钵罗,高数百尺,枝茎青翠,冬夏不凋。千佛成等正觉,皆坐其下。无忧王初嗣位,犹信邪道,剪伐根茎,令事火槃罗烧以祀天,烟燄之中,茂叶含翠。王观异悔过,以香乳灌溉,达旦如故,益加欣笃,叠石周垣高十馀丈,至今犹存。
印度毕钵罗,空劫来迢迢。
茎叶青且翠,冬夏恒不凋。
中有千圣座,下极金刚牢。
大地悉震动,此处无倾摇。
伐树不留根,枝柯就焚烧。
烟燄尚未静,火中仍参霄。
人天安足护,灵株终条条。
欣厌各自为,培覆空徒劳。

《记》云:菩提树东,尼连河大林之北,有香象池,昔香象侍母于此。母盲目,唯采藕根,汲清水,恭行孝养。有人迷路,哀动林木,象悯前导。既得归,白王兴兵捕之。才指象处,两臂堕落,如斩截状。象缚就厩,不食水草。典者问之,忽作人语曰:“我母盲冥,累日饥饿。今见幽厄,讵能甘食?”王闻,怜而放之。
尼连林外池,香象侍母处。
采藕汲清泉,于世复何与。
林外有人声,徬徨悲失路。
象导人以归,人指象往捕。
岂待两臂落,方知鬼神怒。
幽厄本自甘,盲母谁为哺。
仁王自有心,上帝日临汝。
名利终当尽,此心安可负。

《记》云:屈屈吒播陀即鸡足山,释尊临般涅槃,以金缕僧伽黎嘱大迦叶波入此山中以待慈氏。其山高峻,三峰并峙。
屈屈吒播陀,三峰挺绝崿。
尊者迦叶波,受嘱于中托。
捧持金缕衣,敬候慈氏作。
三会法已周,憍慢当谁药。
登高一弹指,山开见无学。
授衣仍致辞,先后无二觉。
乔木映丹厓,白云迷归鹤。
灵鹫尚俨然,岁岁花荣落。

《记》云:释尊初年为小乘,许食三净,说《楞伽》后已制全断,后人尚有藉口。《印度记》云:帝释窟东伽蓝,因乏三净,其图仰睹雁群,戏曰:“今日众僧乏食,摩诃萨埵宜自知。”时一雁退飞,投身自殒。众僧悲感,乃遵圣训,建塔瘗雁其下,以昭遗烈。
帝释窟之东,渐教昧随机。
三净安得常,仰见群雁飞。
诒言众食乏,应声投身遗。
悲感动见闻,执情终以移。
人岂不如鸟,圣化良有时。
至今窣堵坡,照耀同吾师。

《记》云:《印度记》载,释尊集讲于迦布德迦伽蓝林,时罗者网捕,终日不获,疑有术止,怀恨发言。释尊乃令缊火以待,忽有大鸽投身其中,罗者始慰。随后方便摄化,竟致离俗,疾證无学。
网罟不可设,匪但戕群生。
禽鱼多异迹,隐显难以明。
大鸽济罗者,乃是金仙身。
深慈聊尔尔,所矢终何心。
仁暴性靡常,迁延宁至今。

《记》云《印度记》:孤山崇峻,树林郁茂,名花清流,被厓注壑。上多精舍,颇极剞(屈刂)。中奉观世音像,威神感肃。有人断食求见,一二七日,或足一月,便见菩萨从像中出。昔南海僧伽罗王清旦临镜,不见其身,维睹赡部摩竭多罗林中端坐先像。王感庆图求,既至此山,实维肖似,乃于其山广建精舍。
孤山竟何在,郁郁青树林。
名花间清流,被壑注层岑。
炜煌金阙迥,坐列多精灵。
中间擎莲台,琅琅海潮音。
机感当所求,像外如有神。
予言尽大地,一境无二人。
昏蔽落尘网,万象随心形。
不见僧伽王,目前成异因。
晨起揽清镜,忽然空其身。
遍睹皆多罗,草木四山春。
上有天华冠,赫赫威光迎。
图访至摩竭,镜里曾亲临。
此岂夙所构,因事聊以明。


共230,分12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