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148,分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下一页
古风(续上)
夏日 其一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首夏多恒风,尘霾蔽昏旦。
舞雩告山川,白𥿄催州县。
未省答天心,且望除民患。
黍苗不作歌,硕鼠徒兴叹。
仗马适一鸣,身名已涂炭。
贝玉方盈朝,此曹何所惮。
博士有正先,实趣秦时乱
⑴ 汉书京房传昔秦时赵高用事有正先者非刺高而死高威自此成故秦之乱正先趣之

末俗无恒心,疾贫而好勇。
不能事田园,何况谈周孔。
出门持尺刀,铸钱兼掘冢。
矧此大东谣,齐民半流冗。
不见瓜宁男,死犹被天宠。
鸣弓宿鸟惊,跃马浮埃动。
顾谓同行人,王侯宁有种
⑴ 汉书王莽传上谷储夏自请愿说瓜田仪莽以为中郎使出仪仪文降未出而死莽求其尸葬之为起冢祠室谥曰瓜宁殇男几以招来

秋风行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白露早下秋风凉,谁家置酒开华堂。
秦国丞相南面坐,三川郡守趋奉觞。
燕娥赵女调清瑟,六博弹棋费白日。
致富应多文信金,论功讵足穰侯匹。
莫欺张耳鬓如丝,及见夷门大会时。
车中公子常虚左,上客侯生衣弊衣。
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嗟嗟此曲难重陈,柱摧弦断长愁人
⑴ 史记李斯传长男由为三川守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张耳传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无忌为客古诗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游子一去家,十年愁不见。
愁如汾水东,不到吴江岸。
异地各荣衰,何繇共言宴。
忽睹子纲书,欣然一称善(王君尺牍多作篆书)
知交尽四海,岂必无英彦。
贵此金石情,出处同一贯
太行冰雪积,沙塞飞蓬转。
何能久不老,坐看人间换。
惟有方寸心,不与玄鬒变
⑴ 三国志注张弦字子纲好文学又善楷篆与孔融书皆自书融报弦曰前劳手笔多篆书每举篇见字欣然独笑如复睹其人也

齐祭器行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① 岁重光大渊献临淄发地得古祭器数十事监司攫而有之
太公封齐廿八世,春禘秋尝长有事。
犹从三代识遗声,每见九夷朝祭器。
器历商周制度工,相传丁癸及桓公。
花纹不似莱人物,法象仍疑两敦同。
牛山下涕何悲苦,岁久光华方出土。
夏后璜偏入向魋,鲁宫宝又归阳虎。
历下秋风动夕萤,古来神物亦飘零。
谁知柏寝千年器,异日还陈汉武庭
⑴ 礼记乐记齐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识之故谓之齐左传襄六年陈无宇献莱宗器于襄宫礼记明堂位有虞氏之两敦左传哀十四年向魋出于卫地公文氏攻之求夏后氏之璜焉与之他玉而奔齐史记封禅书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巳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

一别秦淮将廿载,天涯垂老看犹在。
断烟愁竹泣苍梧,秃笔悽文来涨海。
燕市鸡鸣动客轮,九门驰道足黄尘。
相逢不见金台侣,但说荆轲是酒人。

有叹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少小事苟卿,佔毕更寒暑。
慨然青云志,一旦从羁旅。
西游到咸阳,上书寤英主。
门庭正翕集,车骑来千数。
复有金石辞,粲烂垂千古。
如何壮士怀,但慕仓中鼠。
家世二千石,结发常自修。
譬如寡妇心,本慕共姜俦。
不幸污盗贼,遂忘淫佚羞。
念彼巨先语,抚心悼迁流。
如登千仞冈,失足竟不收。
勉哉坚自持,无遗朋友忧
⑴ 汉书游侠传原涉字巨先或讥涉曰子本结发自修以行丧推财礼让为名正复雠取仇犹不失仁义何故遂自放纵为轻侠之徒乎涉应曰子独不见家人寡妇邪始自约敕之时意乃慕宋伯姬及陈孝妇不幸壹为盗贼所污遂行淫佚知其非礼然不能自还吾犹此矣后汉书马援传居高坚自持

哭归高士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弱冠始同游,文章相砥厉。
中年共墨衰,出入三江汭。
悲深宗社墟,勇画澄清计。
不获骋良图,斯人竟云逝。
峻节冠吾侪,危言惊世俗。
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
生耽一壶酒,没无半间屋。
惟存孤竹心,庶比黔娄躅。
太仆经铿铿(君曾祖讳有光字熙甫世称震川先生),三吴推学者。
安贫称待诏(君叔祖讳子慕字季思),清风播林野。
及君复多材,儒流嗣弓冶。
已矣文献亡,萧条玉山下。
郦生虽酒狂,亦能下齐军。
发愤吐忠义,下笔驱风云。
平生慕鲁连,一矢解世纷。
碧鸡竟长鸣,悲哉君不闻
⑴ 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后汉书儒林传说经铿铿扬子行左传文十八年卜楚邱占之曰齐侯不及期非疾也君亦不闻

匹马去燕南,易京大如砺。
五迥春雪深,涞上孤城闭。
行行入飞狐,夕驾靡遑税。
融冰见晛流,老树陵寒霁。
啄鹊驯不惊,卧犬安无吠。
问客何方来,幽都近如沸。
出车日辚辚,戈矛接江裔。
此地幸无兵,山田随树艺。
且偷须臾閒,未敢谋卒岁
⑴ 后汉书公孙瓒传前此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水经注代郡广昌县东南有大岭世谓之广昌岭岭高四十馀里二十里中委折五回方得达其上岭故岭有五回之名左传昭元年赵孟曰吾兄弟比以安尨也可使无吠

久客燕代间,遂与关山老。
流连王霸亭,踯躅刘琨道。
枯荑春至迟,落木秋来早。
独往兹怆然,同游昔谁好。
三楚正干戈,沅湘弥浩浩。
世乏刘荆州,托身焉所保。
纵有登楼篇,何能荡怀抱。
思因塞北风,一寄南飞鸟
⑴ 昔年与李子德同宿此县后汉书王霸传将弛刑徒六千馀人与杜茂治飞狐道堆石布土筑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馀里晋书刘琨传率众赴段匹磾从飞狐入蓟

向平尝读易,亦复爱名山。
早跨青牛出,昏骑白鹿还。
太行之西一遗老,楚国两龚秦四皓。
春来洞口见桃花,傥许相随拾芝草
⑴ 晋书陶淡结庐于长沙临湘山中养一白鹿以自偶亲故有侯之者辄移渡涧水莫得近之

春霾乱青山,卉木苞未吐。
绕郭号荒鸡,中田散野鼠。
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岩户。
未达隐者心,聊进苍生语。
一自永嘉来,神州久无主。
十姓迭兴亡,高光竟何许。
栖栖世事迫,草草朋侪聚。
相与读残碑,含愁吊今古。

咏史 其一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王良既策马,天弧亦直狼。
中夜视北辰,九野何茫茫。
秦政灭六国,自谓过帝皇
岂知渔阳卒,狐鸣丛祠旁。
谁为刑名家,至今怨商鞅
⑴ 史记天官书王良策马车骑满野宋史天文志弧矢九星在狼星东南天弓也矢不直狼为多盗盐铁论商鞅峭法长利秦人不聊生相与哭孝公

商纣为黎蒐,遂启东夷叛。
楚灵一会申,俄召乾溪患。
甲兵岂不多,人人欲从乱。
惟民国所依,疾乃盈其贯。
皇矣监四方,得民天所赞。

人生无贤愚,大节本所共。
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
卓哉李先生,九流称博综。
心鄙马季长,不作西第颂。
屏居向郊坰,食淡常屡空。
清修比范丹,聪记如应奉。
力学不求闻,终焉老家巷。
同时程中丞,一疏亦惊众。
玉玺安足陈,亟进名臣用
党论正纷挐,中朝并嚚讼。
世推山东豪,三李尤放纵。
祠奄与哭典,后先相伯仲(名并见钦定逆案)
初踰士类闲,竟折邦家栋。
悲哉五十年,风尘尚澒洞。
我来拜遗阡,增此儒林重。
虽无謦咳接,犹有风流送。
自非随武贤,九原谁与从
⑴ 中丞名绍德州左卫人巡抚河南时漳河旁得玉玺上疏言秦玺不足珍国家以贤为宝荐党籍诸臣十馀人不纳遂谢病归
⑵ 后汉书马融传为梁冀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应奉传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汉司隶校尉鲁峻碑休神家巷

子房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天道有盈虚,智者乘时作。
取果半青黄,不如待自落。
始皇方侈时,土宇日开拓。
海上标东门,长城绕北郭。
欲传无穷世,更乞长生药。
子房天下才,是时无所托。
东见仓海君,用计亦疏略。
狙击竟何为,烦彼十日索。
譬之虎负嵎,矜气徒手搏。
归来遇赤精,奋戈起榛薄。
峣关一战破,蓝田再麾却。
啧啧轵道旁,共看秦王缚。
既已执韩仇,此志诚不怍。
遂赴赤松要,无负圯桥诺
⑴ 通鉴慕容农言于慕容垂曰夫取果于未熟与自落不过早晚旬日之间然其难易美恶相去远矣南史陆法和传侯景之围台城也或问之曰事将何如法和曰凡人取果宜待熟时不撩自落

岁草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平生慕古人,立志固难满。
自觉分寸长,用之终已短。
良友日零落,悽悽独无伴。
流离三十年,苟且图饱煖。
壮岁尚无闻,及今益樗散。
治蜀想武侯,匡周叹微管。
愿一整颓风,俗人谓迂缓。
孤灯照遗经,雪深坐空馆。
一岁倏遒尽,我行复何如。
何为穷巷中,悄然日閒居。
未敢听轮扁,且读堂上书。
糟粕虽已陈,致治良有馀。
典谟化刀笔,衣冠等猿狙。
孰令六代后,一变贞观初。
四海皆农桑,弦歌遍井闾。
我亦返山中,耦耕伴长沮
⑴ 庄子今取猿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齧挽裂尽去而俊慊

淞江东流水波缓,王莽之际尤枯旱。
平野云深二陆山,荒陂草没吴王馆。
五十年来羹芋魁,顿令泽国生蒿莱。
岂无循吏西门豹,停车下视终徘徊。
少时来往江东岸,人代更移年纪换。
即今海水变桑田,况于尔等皆童丱。
乍看畚锸共欢呼,便向污邪祝一壶。
岂知太平之世饴甘荼,川流不盈泽得潴。
风雨时顺通祈雩,春祭三江,秋祭五湖。
衣冠济济郊坛趋,岁输百万供神都。
江头担酒肴,江上吹笙竽,吏无敲扑民无逋。
嗟余已老何时见,久客中原望乡县。
那闻父老复愁兵,秦关楚塞方酣战。
忽忆秋风千里莼,淞江亭畔坐垂纶。
还归被褐出负薪,相逢绝少平生亲,怪此伧夫是何人
⑴ 汉书翟方进传汝南有鸿郤陂王莽末常枯旱易水流而不盈越绝书春祭三江秋祭五湖因以其时为之立祠

送程工部葬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文献巳沦亡,长者复云徂。
一往归重泉,百年若须臾。
寥寥杨子宅,恻恻黄公垆。
挥涕送故人,执手存遗孤。
末俗虽衰漓,风教犹未渝。
愿与此邦贤,修古敦厥初。

老不越疆吊,吾衰况疏慵。
遥凭太行云,迢遰过夏峰。
泉源日清泚,上有百尺松。
忆叨忘年契,一纪秋徂冬。
常思依蜀庄,有怀追楚龚。
不得拜灵輀,限此关山重。
会葬近千人,来观马鬣封。
傥有徐孺子,只鸡远奔从。
一时诸生间,得无少茅容。
俗流骛声华,考实皆凡庸。
淄渑竟谁知,管华称一龙。
我无人伦鉴,焉敢希林宗。
惟愿师伯夷,宁隘母不恭。
嗟此衰世意,往往缠心胸。
回首视秋山,肃矣霜露浓
⑴ 礼记檀弓下五十无车者不越疆而吊人杨子法言蜀庄沈冥吕氏春秋孔子曰淄渑之水合易牙尝而知之


共148,分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