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南北朝菩提达摩(共 25 首) 古风 25 作品不分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6 【介绍】: 即菩提达摩。或作达磨。高僧。南朝梁时南天竺国王子。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师从般若多罗尊者,为西土禅宗二十八世传人。梁武帝大通元年泛海至广州。普通中迎至金陵与谈佛理。谈不契合,乃渡江入魏传布佛教。居嵩山少林寺面壁参禅九年,人莫测其玄妙。传《楞伽经》及其心法于慧可,于是禅宗得流传中国。世称中土禅宗初祖。
全后魏文·卷六十
菩提达磨姓刹帝利,天竺王子。梁大通元年(即普通八年)。来至东土,与梁武语,机缘不契,度江来归,止嵩山少林寺,明年终(大通二年即孝庄建义元年)。梁武帝追慕为碑,昭明为祭文,是为初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南天竺香至国王之季子也。刹帝利种。资性开朗。神慧无方。志存大乘本名菩提多罗。后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游化其国。受王供养。以神通力。知其密迹。使与二兄月净多罗功德多罗。辨所施珠。而磨才智无碍。二兄不能屈。尊者因谓之曰。汝于诸法。已得通量。夫达磨者。通大之义也。宜名达磨。以承统寄。磨恭禀教义。服勤左右。垂四十年。迨尊者顺世。遂躬行阐导。破伏六宗。然观震旦。有大乘气象。故附舶东来。阅三寒暑。达于南海。时梁大通元年也。广州既备礼迎接。即驿奏武帝。帝诏至。慰劳勤渥。问曰。朕自御极以来。造寺写经度僧。有何功德。答曰。人天小果耳。上曰。何谓大乘功德。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上曰。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答曰。廓然无圣。上曰。对朕者谁。答曰不识。上终无所领悟。乃北抵魏。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危坐。终日嘿然。人竞以壁观婆罗门称之。时则孝明帝武泰元年也。帝钦磨道德。三诏不起。就赐摩衲袈裟。金钵银水瓶。以致供养。 俄有沙门惠可道副道育尼总持者。从其诲励九年。乃命之曰。时至矣。汝等宜各言其所得乎。副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磨曰。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磨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磨曰。汝得吾骨。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磨曰。汝得吾髓。于是顾谓慧可曰昔如来。以王法眼藏。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以至于吾。我今付汝。汝当护持。拜授袈裟。以表信。听吾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又曰吾观震旦。惟楞伽经。可以印心。汝等宜加勉。乃往禹门千圣寺。端坐示灭。即太和十九年丙辰岁。十月五日也。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葬熊耳山之定林寺。塔其上焉。后三岁。奉使宋云自西域回。遇磨葱岭手𢹂只履。翩然独迈。问之曰。西天去云归以闻。诏启。圹视之。仅只履而已。唐代宗朝追谥圆觉禅师。塔曰空观。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习禅初
菩提达摩。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悲此边隅以法相导。初达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随其所止诲以禅教。于时合国盛弘讲授。乍闻定法多生讥谤。有道育慧可。此二沙门。年虽在后而锐志高远。初逢法将知道有归。寻亲事之经四五载。给供咨接。感其精诚诲以真法。如是安心谓壁观也。如是发行谓四法也。如是顺物教护讥嫌。如是方便教令不著。然则入道多途。要唯二种。谓理行也。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伪归真。疑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理入也。行入四行万行同摄。初报怨行者。修道苦至当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爱憎。今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无怨对。经云。逢苦不忧。识达故也。此心生时与道无违。体怨进道故也。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三名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道士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三界皆苦谁而得安。经曰。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也。四名称法行。即性净之理也。摩以此法开化魏土。识真之士从奉归悟。录其言诰卷流于世。自言年一百五十馀岁。游化为务不测于终。
神僧传·卷第四
菩提达磨。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梁武帝普通初至广州。刺史表闻。武帝遣使诏迎至金陵。帝亲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舍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并无功德。师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师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师曰。不识。帝不省玄旨。师知机不契。十九日遂去梁。折芦一枝渡江。二十三日北趋魏境。寻至雒邑。初止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九年。遂逝焉。葬熊耳山。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何去。曰西天去。又谓云曰。汝主已厌世。云闻之茫然别师。东迈暨复命明帝已登遐矣。迨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起圹。惟空棺一只革履存焉。
共25,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
古风
吾本来唐国(《景德传灯录》作「兹土」),传教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⑴ 《景德传灯录》作「法」
⑵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

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恓恓暗渡江
日下可怜双象马,两株懒桂久昌昌
⑴ 路行者,来也。跨水者,过海也。复逢羊者,洛阳也。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过海而来,初到广州,次普通八年丁未岁入梁国。
⑵ 《天圣广灯录》、《五灯会元》作「栖栖」
⑶ 独自者,无伴侣也。恓恓者,苦恓也。暗渡江者,梁武帝不悟大理,变容不言。师知机不契,则潜过江向北魏国也。
⑷ 日下者,京都也。可怜者,好。双象马者,志公傅大士也。
⑸ 《天圣广灯录》、《五灯会元》作「二株嫩桂」
⑹ 两株者,二木也,二木是林字也。女束页桂者,少也。则是少林寺也。久昌昌者,九年面壁,而出大行佛法也。

心中虽吉外头凶,川下僧房名不中
为遇毒龙生武子,忽逢小鼠寂无穷
⑴ 心中者,周字也。外头凶者,周王无道灭佛法也。
⑵ 川下僧房者,俗号僧房为邑,川下邑为邕字也。后周武帝姓宇文,名泰邕。不中者,后周沙汰灭佛法。
⑶ 毒龙者,武帝父王也。生武子者,生武帝也。
⑷ 小鼠者,庚子也。周武帝庚子崩。寂无穷者,尽灭无也。

路上忽逢深处水,等閒见虎又逢猪
小小牛儿虽有角,清溪龙出总须输
⑴ 路上者,李字也。深水者,渊字也。唐高祖神尧皇帝姓李名渊也。
⑵ 等閒见虎者,寅也,唐高祖戊寅年登位也。又逢猪者,亥也,高祖丁亥年崩。
⑶ 小小牛儿者,高祖武德四年九月日,有前道士太史令傅奕,先是黄巾党其所习,遂上表废佛法事十有一条。大略而云:释经是损国破家,未闻益世,请胡佛邪教退还天竺,凡是沙门放归桑梓,则国家昌泰,李孔教行矣。高祖纳奕奏书,乃下诏问诸沙门曰:「弃父母须髭,去君臣花服,利在何间,益在何情?损益二宜,请动妙释。」时有琳法师,上表得延五年。高祖崩,太宗登位,再兴佛法矣。具如别传。言半角者,正当挃触,而无害即是。
⑷ 清溪者,山名也。龙者,琳法师护法之龙,能令傅奕等邪见之徒总须伏也。

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侄孙脚下(侄孙者,今时传法弟子也。)
金鸡解衔一颗米,供养十方罗汉僧
⑴ 震旦者,唐国也。无别路者,唯有一心之法,让大师化导如此也。
⑵ 《古尊宿语录》、《五灯会元》作「儿」
⑶ 《天圣广灯录》作「上」
⑷ 《古尊宿语录》、《五灯会元》作「一粒粟」,金鸡者,金州也,让师是金州人也。一颗米者,意取道一,江西马祖名道一。
⑸ 《古尊宿语录》作「什邡」
⑹ 让和尚付法与道一,故言供养。十方者,马和尚是汉州十方县罗汉寺出家也。

尊胜今藏古,无肱亦有肱(肱者,手也,可大师求法断臂也。)
龙来方受,捧物复嫌名
⑴ 尊胜者,妙智也。古者,可大师,本有妙高之性,性被烦恼覆之,未现了,故言藏也。
⑵ 《天圣广灯录》作「又」
⑶ 《天圣广灯录》作「授」
⑷ 龙来者,初祖西来也。方受宝者,二祖传法。
⑸ 《天圣广灯录》作「奉物伏」
⑹ 捧者,惠也。本名神光,复过达摩,嫌之,改名言为惠可。

初首不称名,风狂又有声
人来不喜见(人来不喜见,患风之形状。),白宝初平平
⑴ 后周第三主己卯之岁,有一居士,不称姓名,故言不称名。
⑵ 风狂者,三祖有风病。有声者,远近皆知有病,故言有声也。
⑶ 白宝者,玉也。玉边作祭,璨字也。三祖名璨大师。

起自求无,师传我没绳
路上逢僧礼,脚下六枝分
⑴ 《天圣广灯录》作「不」
⑵ 有一沙弥,年十四,名道信,来礼拜问:「唯愿和尚,教某甲解脱法门。」故言求无碍。
⑶ 师者,三祖也。我没绳者,既无人缚汝,即是解脱。
⑷ 路上者,道也。礼者,信也。四祖大师名道信。
⑸ 脚下者,门下也。四祖下横出一宗,六枝者,牛头融禅师等六祖。

三四全无我,隔水受心灯
尊号过诸量(过量者,弘字也。),逢嗔不起憎
⑴ 三四者,七也。五祖七岁遇道信大师,无人我出家也。
⑵ 隔水者,五祖于蕲州蕲水得传四祖心印,故言受心灯。
⑶ 《天圣广灯录》作「从嗔不起增」。不起者,忍字也。

物何曾捧(捧者,惠字。),言勤又不勤(勤者,能也。六祖名能。)
唯书四句偈,将对瑞田人
⑴ 《天圣广灯录》作「奉」
⑵ 唯书四句偈者,神秀和尚呈四句偈,□能和尚亦呈四句偈,故言四句偈。
⑶ 《天圣广灯录》作「为」
⑷ 瑞田人者,神秀和尚南阳嘉禾县瑞田人。

心里能藏事(能藏者怀,则怀信也。),说向汉江滨
湖波探水月,将照二三人
⑴ 说向者,说法也。汉江滨者,马大师汉州人也。马大师求佛心印,让和尚说向道一也。
⑵ 湖波者,曹溪也。探水月者,得也。让大师于六祖身边得传心印。
⑶ 二三者,六。让大师传法弟子六人,言六人者,一道一得心,二智远得眼,三常浩得眉,四神照得鼻,五坦然得耳,六严峻得耳,是为六人也。

领得弥勒珍勤,离乡日日敷
移梁来近路,余算脚天徒
⑴ 从《天圣广灯录》改
⑵ 领得者,马大师于让大师处领语也。
⑶ 离乡者,南方也。日日者,昌字也。敷者,演也。马大师归至洪州南昌寺,敷演大教是也。
⑷ 《天圣广灯录》作「来梁移」
⑸ 移梁者,梁都也。近路者,洪州观察使姓路,遂请大师自虔州南康县,移入洪州开元寺,故言来近路。
⑹ 馀者,我字也。从马大师二十年外,契道者千万,遍行天下,故言脚天徒。

艮地生玄旨,通尊媚亦尊
比肩三九,足下一有分
⑴ 艮地者,东北也。神秀和尚从五祖下传一枝法,在北自为立宗旨也。
⑵ 通尊者,谥号大通禅师也。媚者,秀也。亦尊者,三帝所尊敬,故亦尊也。
⑶ 《天圣广灯录》作「吼」
⑷ 比肩者,同学也。三九族者,十二人也。秀大师同学十二人。
⑸ 从秀和尚足下,各分宗旨,南北有异。

灵集愧天恩,生□二六人
法中无气味,石上有功勋
⑴ 灵者,神。集者,会也。愧者,荷也。天恩者,泽也。神会大师住洛京荷泽寺。
⑵ 生□者,师资也。二六者,会大师弟子十二人也。
⑶ 法中者,佛法也。会大师传佛知见,甚深法也。无气味者,缘北宗秀大师弟子普寂,于京盛行,通其经教。当此之时,曹溪宗旨,于彼未盛行,故言无气味也。
⑷ 石上者,秀大师弟子,磨却南宗碑,神秀欲为六代,何其天之不从,乃得会大师重立实录,故有功勋。

本是大虫勇,回成师子谈
官家封马岭,同详三十三
⑴ 印宗法师本是小乘,喻如大虫,不是师子。
⑵ 《天圣广灯录》作「翻」
⑶ 回者,传也。回小作大,印宗法师礼六祖便悟上乘,是成师子吼。
⑷ 封者,印也。马岭者,宗也。印宗曾为讲经法师也。
⑸ 同详者,同学也。六祖弟子祥岑等三十三人,祥禅师住于峡山。

女出人伦,八个绝婚姻
朽床添六脚,心祖众中尊
⑴ 《天圣广灯录》作「九」
⑵ 八女者,安字也。出人伦者,为国师也。
⑶ 八个者,安字。绝婚姻者,安徒难为绍继之。
⑷ 《天圣广灯录》作「将」
⑸ 朽床者,老字也。六脚者,则天、中宗,腾腾坦然圆寂,百五十五年住世,破灶堕和尚六住嵩山,是为六脚也。
⑹ 心祖者,姓也。安和尚顿悟禅理为国师,故众中尊也。

走戊与朝邻,鹅乌子出身
二天虽有感,三化寂无尘
⑴ 走戊者,越字,忠国师是越州人也。与朝邻者,为国师。
⑵ 鹅者,鹅州也,今越州是。乌者,鸣鹤县也,今诸暨县是,国师生此县也。
⑶ 二天者,肃宗、代宗二帝也。有感者,帝礼为师也。
⑷ 三化寂无尘者,二帝与国师俱寂也。

说小何曾小,言流又不流(迁字是也。)
草若除其首(石头无草。),三四继门修
⑴ 《天圣广灯录》作「说少何曾少」,希字是也。
⑵ 传法弟子人数,准其传法人数,应云十七继门修也。零以上十七首,均见《祖堂集》卷二。《五灯会元》卷一录其一、其二、其四三首。《古尊宿语录》卷一引二首。

八月商尊飞有声,巨福来群鸟不惊。
怀抱一鸡来赴会,手把龙蛇在两楹。
⑴ 《天圣广灯录》作「祥」
⑵ 《天圣广灯录》作「重起」

寄公席帽权时脱,蚊子之虫惭小形。
东海象归披右服(《天圣广灯录》作「石胀」),二处蒙恩总不轻。
⑴ 从《天圣广灯录》改
⑵ 《天圣广灯录》作「足去」


共25,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