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2 【介绍】: 宋僧。藤州镡津人,俗姓李,字仲灵,自号潜子。七岁出家,十三落发,十九游方,得法于筠州洞山之聪公,住南屏最久。仁宗庆历间,隐居钱塘灵隐大桐坞永安精舍。皇祐中入京师,两上万言书,赐号明教大师。博通内典,尝作《原教孝论》以与当时辟佛者抗。为文雄伟,能自畅其说。有《治平集》、《镡津集》。
全宋诗
释契嵩(一○○七~一○七二),字仲灵,自号潜子,欲姓李,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人。七岁出家,十四受具足戒,十九游方天下。仁宗庆历间居钱塘,嘉祐六年(一○六一)入京,献所著《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诏付传法院,并赐号明教。神宗熙宁五年六月卒于杭州灵隐寺,年六十六。有《嘉祐集》、《治平集》凡百馀卷。今存《镡津文集》二十二卷,其中诗二卷。事见《镡津文集》卷首宋陈舜俞《镡津明教大师行业记》。 契嵩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弘治刊本《镡津文集》为底本,校以《宋四十名家小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镡津文集》尚有有明永乐刻本(藏湖南省图书馆)、万历三十五年嘉兴楞岩寺刻径山藏本(藏武汉大学图书馆),其所载诗与弘治刊本同。
槜李诗系·卷三十
契嵩藤州人尝著原教论又禅门定祖图传法正宗记辅教编上之仁宗韩琦欧阳修皆尊礼之初居佛日嘉祐中陈舜俞以其宅为光德庵俗名荒墩在今嘉善治东五里延嵩焚修其中有镡津集熙宁四年写偈曰后夜月初明吾今喜独行不学大梅老贪闻鼯鼠声遂化阇毗不坏者五顶耳舌童真数珠葬于永安之左
全宋文·卷七六四
契嵩(一○○七——一○七二),字仲灵,自号潜子,俗姓李,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北)人。七岁出家,十四受具足戒,十九而游方,下江湘,陟衡庐,得法于筠州洞山晓聪禅师。庆历间至杭州,居灵隐寺。是时,欧阳修等人排佛尊儒,嵩乃作《辅教编》等论,会通儒释,士大夫爱其文而畏其辩。又著《传法正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传法正宗论》,釐定禅宗祖系,对后世影响甚大。嘉祐六年至京师,上其《辅教》、《正宗》诸书,仁宗命入大藏,并赐号明教大师。寻仍归杭州。英宗治平中,蔡襄知杭州,延居佛日禅院;数年,复归灵隐。熙宁五年卒。其著作曾编为《嘉祐集》、《治平集》,凡百馀卷,六十馀万言,后有散佚。绍兴中,释怀悟辑其部分诗文,编为《镡津文集》二十卷传世。又其《定祖图》、《正宗记》、《正宗论》等三书别存于释藏。事迹见陈舜俞《都官集》卷八《明教大师行业记》。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七
禅师名契嵩。字仲灵。自号潜子。生藤州镡津李氏。七岁。母钟施以事东山沙门某。十三得度受具。十九游方。时宁风有异女子姚。精严而住山。时年百馀岁。面如处子。嵩造焉。女子留之信宿。中夜闻池中有如戛铜器声。以问女子。女子曰。噫此龙吟也。闻者瑞徵。子当有大名于世行矣。无滞于是。下沅湘。陟衡岳。谒神鼎諲禅师。諲与语奇之。然无所契悟。游袁筠间。受记莂于洞山聪公。嵩夜则顶戴观世音菩萨之像。而诵其号。必满十万。乃𥨊以为常。自是世间。经书章句。不学而能。是时天下之士。学古文。慕韩愈拒我。以遵孔子。东南有章表民。黄聱隅。李太伯。尤雄杰者。学者宗之。嵩作原教论十馀万言。明儒释之道一贯。以抗其说。读之者畏服。未几复游衡岳。罢归著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其志盖悯道法陵迟。博考经典。以佛后摩诃迦叶。独得大法眼藏。为初祖。推之下至于达磨多罗。为二十八祖。密相付嘱。不立文字。谓之教外别传。书成游京师。知开封府龙图王公素。奏之仁宗皇帝。览之加叹。付传法院。编次入藏。下诏褒宠。赐紫方袍。号明教。嵩再奏辞让。不许。宰相韩琦大参。欧阳脩。皆延见而尊礼之。留居闵贤寺。不受。再请东还。于是律学者憎疾。相与造说以非之。嵩益著书。援引古今。左證甚明。几数万言。禅者增气。而天下公议。翕然归之。熙宁五年六月四日晨兴。写偈曰。后夜月初明。吾今独自行。不学大梅老。贪闻鼯鼠声。至中夜而化。阇维敛六根之不坏者三。顶骨出舍利。红白晶洁。状如大菽。常所持数珠。亦不坏。道俗合诸不坏。葬于故居永安院之左。阅世六十有六。坐五十有三夏。有文集总百馀卷。六十万言。其甥法澄。克奉藏之。以信后世。嵩居钱塘佛日禅院(或云惠日禅师)。应密学蔡公襄所请也。东坡曰。吾入吴尚及见嵩。其为人常瞋。盖嵩以瞋为佛事云。 赞曰。是身聚沫耳。特苦业所持。寔本一念。首楞严曰。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然但名为融通妄想。念常清净。正信坚固。则名善根功德之力。嵩生而多闻。好辩而常瞋。死而火之。目舌耳毫为不坏。非正信坚固功德力乎。余尝论人之精诚不可见。及其化也。多雨舍利。譬如太平无象。而烝枯朽。为菌芝。嵩其尤著闻者。聪公可谓有子矣。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契嵩。字仲灵。藤州镡津人。姓李氏。七岁出家。既受具。常戴观音圣像。诵其名号。日十万声。经传杂书靡不博记。得法于洞山聪公。庆历中至钱塘。乐湖山之胜。遂税驾焉。自号潜子。一室翛然。闭户著书。作辅教论十馀万言。明儒释一贯。又著定祖图正宗记。抱其书入京师。因府尹龙图王公素以书献。仁庙嘉叹。诏付传法院编次。旌以明教之号。赐其书入藏。韩忠献公欧阳文忠公皆称道之。由是名振海内。已而东还。属蔡公襄为守。延置佛日山。居数年。退老于灵隐永安精舍。熙宁五年示寂。阇维。六根不坏者三。曰眼曰舌曰童真。并顶骨数珠五物存焉。所出舍利。红白精洁。状如大菽。葬于永安院之左。门人编其书曰镡津集。 赞曰。 闭户著书  引古连今  披诚帝阙  真气森森 名驰海宇  道振禅林  百炼不耗  斯表精金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一
释契嵩,字仲灵,亦号潜子。姓李氏,镡津人。年十三落发受具。弱冠出游,往还江湘衡岳间。首常戴观世音像,而诵其洪号,日十万声。由是澄心妙想,理啼文言,慧悟俱彻。世间典籍,一览便通。初参洞山聪,豁尔省朗。当是时,有慕韩昌黎排佛者,其言寖炽。嵩深忧之,作《原教论》,明儒释一贯,以抗其说,闻者惊服,法会复昌。嵩复著《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诸篇,以闳厥旨。观察李公谨,以其名闻,诏赐紫衣。府尹王仲仪,复以所著《图》、《记》上之,仁宗嘉叹。宣付传法院编次入藏,仍赐“明教”之号。当世名公巨子,如韩忠献琦、欧阳文忠修,莫不钦企。交相延誉,声望日隆。嵩居南屏最久,有《游南屏记》及题咏诸什。后为蔡君谟请主佛日。未几,遂谢去,隐于灵隐大桐坞永安精舍。宋熙宁五年六月四日,书偈而化。偈曰:“此夜月初明,吾今喜独行。不学大梅老,贪闻鼷鼠声。”荼毗得不坏者五,净慈北涧居简,以五不坏赞之。所著有《辅教编》、《定祖论》、《正宗记》及《镡津集》三十卷。
共85,分5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五言律诗
微风静林杪,红日下岩阿。
明月出已满,白云归未多。
高应伴猿鹤,深不暗松萝。
若弗为霖去,其如旱岁何。

浙江晚望 北宋 · 释契嵩
五言律诗
暮色看无际,秋空水混天。
片帆飞鸟外,新月落潮边。
隔越山形小,吞吴地势偏。
几人来往老,早晚渡头船。

题径山寺 北宋 · 释契嵩
五言律诗
翠拔群山外,连天势未休。
云迷飞鸟道,雨出古龙湫。
僧在深云定,香和杳霭浮。
人间游不到,台殿自清秋。

郎侍郎致仕 北宋 · 释契嵩
五言律诗
平时独高谢,道胜欲韬光。
白发辞明主,青山恋故乡。
药畦容鹤到,吟径恐云藏。
更爱禅林卧,时来拂石床。

山中早梅 北宋 · 释契嵩
五言律诗
亭亭映晚景,皎皎出林端。
小圃连云淡,孤芳冒雪寒。
人间殊未见,物外最先看。
但欲方琼玉,宁将胜牡丹。

汎若耶溪 北宋 · 释契嵩
五言律诗
越水乘春泛,船窗掩又开。
好山沿岸去,骤雨落花来。
岸影樵人渡,歌声浣女回。
沧浪无限意,日暮更悠哉。

书毛有章园亭 北宋 · 释契嵩
五言律诗
爱此园林好,重来花木滋。
游人醉不去,幽鸟语无时。
烟郭连芳草,春湖泛渌池。
松篁非俗韵,游子漫相期。

山亭晚春 北宋 · 释契嵩
五言律诗
山庭晚来静,林石自巉岩。
犬去吠人语,花飞恣鸟衔。
晴烟熏茂草,煦日蔼高杉。
更喜团圆月,清光下碧岩。

自赠 北宋 · 释契嵩
五言律诗
静坐还看竹,閒行亦合樵。
道心应有在,生事合无憀。
客去清谈少,年来白发饶。
漫将支遁笔,閒且赋逍遥。

夏日无雨 北宋 · 释契嵩
五言律诗
山中苦无雨,日日望云霓。
小暑复大暑,深溪成浅溪。
泉枯连井底,地热亢蔬畦。
无以问天意,空思水鸟啼(自注:俗谓水鸟啼则天下雨焉。)

山中早行 北宋 · 释契嵩
五言律诗
前山经夜雨,独往步春泥。
天岸日将出,田家鸡更啼。
孤烟行处起,旷野望中低。
犹喜逢樵客,相将过数溪。

季春寄友生 北宋 · 释契嵩
五言律诗
湖上无烟昼,人间寒食时。
阴晴春易变,花月候难齐。
未畏青蛙乱,先愁紫蕨衰。
云山向渐热,相访勿应迟。

寄怀泐潭山月禅师 北宋 · 释契嵩
五言律诗
闻道安禅处,深萝杳隔溪。
清猿定中发,幽鸟坐边栖。
云影朝晡别,山峰远近齐。
不知谁问法,雪夜立江西。

送客还北阙道中作 北宋 · 释契嵩
五言律诗
北郭送阳子,日斜归旧居。
路泥侵晓润,晦月逼春馀。
桑柘雨中绿,人烟关外疏。
依然见风俗,归兴混樵渔。

载命还高让,知君所趣深。
青山当隐处,白发欲栖心。
更俟逢梅雨,何妨过虎林。
潺湲合涧水,六月足清音。

几晏林间宿,初闻况夜晴。
漱寒醒客梦,飞响应山鸣。
深涧松风静,幽人石室清。
谁人能为我,写此入琴声。

乘兴溪边去,仍从林下归。
梅香带春信,日色暖人衣(原校:或云日暮入人衣)
白发思还远,清流遇更稀。
野禽宁会意,相顾向柴扉。

翛然林下隐,吾道异夫君。
习忍如幽草,观身类片云。
人情无意染,鹤唳有时闻。
谢客诗怀寄,怜君此兴勤。

七言律诗
还南屏山即事 北宋 · 释契嵩
七言律诗
岁晚归来石室寒,松萝岑寂自盘桓。
但知林下一年过,不见人间万事难。
招隐有诗题石记,解嘲无说与时看。
此心已共空生合,身似浮云不必观。

入石壁山 北宋 · 释契嵩
七言律诗
身似浮云年似流,人间扰攘只宜休。
老来已习青萝子,隐去应追白道猷。
填入乱山宁计路,定看落叶始知秋。
他时谷口人相遇,莫问裁诗谢五侯。


共85,分5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