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多音字下载词林正韵表
第三部 姿 [作为] [饿也] [参差] [系累] [委迤,自得貌] [跨马,动词] [顺迁也,类推] [理也] [蔫也] [水索也] [恨声] [鼻液] [衣下曰齐。又与荠通] [委蛇] [水旷远之貌] [水中高地] [比邻] [语助辞] [高丽] [音兹] [音诗] [音夷] [牛驳] [群飞貌] [九嶷] [月氏] [生息] [以箸取物] [呜戏,叹辞] [犛牛尾也。又与釐通。] [相欺也。遗也] [蹇也] [重也。又与累同] [谷蠡。瓠勺] [与逵同] [节也] [口声] [举目貌。又县名] 觿 [偲偲,相切责也] [梓也] [下也] [我也。悦也。] [木名] [牛黑色] [克也,任也] [荷衣] [蕲茝也。求也] [委蛇] [剪齐也] [捕鱼具] [㠁嵯] [山足] [木名] [更多…]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
拼音:zhī  韵部:
〈动〉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 同本义
    •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 之,适也。——《广雅》
    •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 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柳宗元《童区寄传》
    • 佯狂不知所之者。——·张溥《五人墓碑记》
    • 吾欲之南海,何如?——·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代〉
  •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柳宗元《三戒》
    •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袁枚《祭妹文》
    •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蹇叔哭之。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韩愈《师说》
  •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助〉
  •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形〉
  •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康熙字典古文:

  •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支韻)
  •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 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 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 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 又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 又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 又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 又姓。出《姓苑》。
  •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尤韻)
  •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 考證:〔《禮·文王世子》冬亦如之。〕
  • 謹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出也。引伸之義爲往。釋詁曰之往是也。按之有訓爲此者。如之人也。之德也。之條條。之刀刀。左傳。鄭人醢之、三人也。召南毛傳曰。之事、祭事也。周南曰。之子、嫁子也。此等之字皆訓爲是。之有訓爲上出者。戴先生釋梓人曰。頰側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須鬣是也。象艸過屮。過於屮也。枝莖漸益大。有所之也。莖漸大、枝亦漸大。勢有日新不已者然。一者地也。凡𡳿之屬皆从𡳿。止而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