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1087七絶 225五律 19七律 5五排 9 254四言 202六言 30古風 3838樂府 133 2 131 29辭賦 12琴操 1 42其他 85 9
共202,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南北朝(续上)
江淹 444 - 505 一首
陶弘景 456 - 536 一首
无名氏 一首
周舍 469 - 524 一首
牛弘等奉诏作 三首
王勃 650 - 675 二首
张九龄 678 - 740 一首
不详 七首
褚亮 560 - 647 二首
杜倚 一首
李德裕 787 - 850 一首
刘宪 ? - 711 一首
陆龟蒙 ? - 881 二首
罗公远 一首
权德舆 759 - 818 一首
若讷 一首
肃宗皇帝 711 - 762 一首
魏徵 580 - 643 一首
徐坚 659 - 729 一首
许敬宗 592 - 672 一首
奏宣列之乐歌舞 南梁 · 江淹
四言诗
殷崇配天,周尊明祀。
瑞合汾阴,庆同泰畤。
青幕云舒,丹殿霞起。
二曜惟新,五精告始。
于以享之,景福是履
⑴ ○《初学记》十三。《诗纪》六十三。
赉尔十事,事准前史。
对扬嘉策,循言求理。
无或骄惰,以骞斯旨。
援笔甲怀,敢告处士。
按:(附考陆逸冲字敬游海盐人陶隐居弟子齐永明中随隐居于茅山西岭立华阳馆皆逸冲之力隐居嘉其勤勚名为栖静处士作十赉文策之按许长史碑阴载上清弟子第一人乃华阳前馆主吴郡海盐陆逸冲也)
明德孚教,幽苻丽纪。
山鼎见奇,醴液涵祉。
鹓雏耀仪,驺虞游趾
福延亿祚(《宋书》胙胙。),庆流万祀(同上)
鼎铭 南梁 · 周舍
四言诗
天下宁康,异方同轨。
九牧作贡,百司咸理。
范金铸器,戒镇阶戺。
波圆月镜,传之无已。
厚地开灵,方坛崇祀。
达以风露,树之松梓。
勾萌既申,芟柞伊始。
恭祈粢盛,载膺休祉
⑴ ○隋书音乐志。《乐府诗集》四。《诗纪》百二十九。
天务急,农亦勤止。
或萒或藨,惟亹惟芑。
凉风戒时,岁云秋矣。
物成则报,功施必祀(同上)
⑴ 隋书作人。乐府同。
农祥晨晰,土膏初起。
春原俶载,青坛致祀。
敛跸长阡,回旌外壝。
房俎饰荐,山罍沈滓。
亲事朱弦,躬持黛耜
恭神务穑,受禧隆祉
⑴ 隋书作厘。乐府同。
⑵ ○隋书音乐志。《乐府诗集》四。《诗纪》百二十九。
倬彼我系 其七 (672年) 初唐 · 王勃
四言诗
来绁伊何,谓余曰仕。
我瞻先达,三十方起。
夫岂不怀,高山仰止。
愿言毓德,啜菽饮水。
列藩好德,清修互起。
峻局刚情,中孚素履。
道契元极,芳图青史。
为善不同,同归于美。
元圣有作。大贤将其命。良弼有二。侍中是其一。所从龙虎。实感风云。我之裴公。道与上合。义深体国。策在忠主。亦既致于尧舜。不惟比于管乐。至于执人柄。振天纲。丹青帝图。金玉王度。虽古之作合。谓之有开。未始闻也。夫事可法。道可度。威可畏。仪可象。赫喧中来。精英外发。故工绘其事。所以见盛德之形容。士颂其功。所以知和气之导达。五事曰貌。一以作恭。七声成文。六乃为颂。俾凡今之人。色斯而睹奥。听之而知理。水有方折。辨和氏之价焉。山为具瞻。表师尹之重焉。赞曰。
赫喧人望,时为国纪。
伟量川渟,高标岳峙。
磊落成节,精明入理。
倬哉辅臣,式是多士。
丹青炳发,俨如至止。
① 《唐书·乐志》曰:“睿宗太极元年,祭皇地祇于方丘。迎神用《顺和》,八变,加金奏。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及酌献用《雍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顺和》。《太和》、《凯安》词同贞观《冬至圜丘》,《肃和》、《雍和》辞同贞观《太庙》,《舒和》词同《皇帝朝群臣》。”
坤厚载物,德柔垂祉。
九域咸雍,四溟为纪。
敬因良节,虔修阴祀。
广乐式张,灵其降止。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蜡百神乐,降神用《豫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豫和》。其《豫和》、《太和》、《寿和》、《凯安》五章,词同《冬至圜丘》。”
序迫岁阴,日躔星纪。
爰稽茂典,聿崇清祀。
绮币霞舒瑞圭虹起。
百祀(一作礼,一作灵)垂裕,万灵荐(一作方受)祉。
① 《唐书·乐志》曰:“太乐旧有《蜡百神迎送神词》二章,不详所起。”
八蜡开祭,万物合祀。
上极天维,下穷坤纪。
鼎俎流芬(一作馥),樽彝荐美。
有灵有祇,咸希来止。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隐太子庙乐》,迎神用《诚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诚和》,词同《迎神》。”
道閟鹤关,运缠鸠里。
门集大命,俾歆嘉祀。
礼亚六瑚,诚殚二簋。
有诚颙若,神斯戾止。
① 《唐书·乐志》曰:“神龙中,中宗为皇后韦氏祖考立庙,曰褒德,其庙乐,迎神用《昭德》。登歌用《进德》。俎入、初献用《褒德》。次武舞作、亚献及送神用《彰德》。词并内出。”
道赫梧宫,悲盈蒿里。
爰赐徽烈,载敷嘉祀。
享洽四时,规陈二簋。
灵应昭格,神其戾止。
占四时甲子雨 唐 · 不详
四言诗
春雨甲子,赤地千里。
夏雨甲子,乘船入市。
秋雨甲子,禾头生耳。
冬雨甲子,牛羊冻死。
鹊巢下地,其年大水。
州有长史,一隅欢喜。
调吏如琴,养民如子
⑴ 《千唐志斋藏志》圣历二年《周中大夫行蜀州长史上柱国郑公知贤墓志铭》。
道充列第,风传阙里。
精义霞开,掞辞飙起。
六文科籀,三冬经史。
家擅学林,人游书史。
漉水囊偈 唐 · 杜倚
四言诗
裂素成器,给我救彼。
密净圆灵,护生絜水。
汉文罢献,诏还騄駬。
銮辂徐驱,安用千里。
厥后令王,亦能恭已。
翟裘既焚,筒布则毁。
道德为丽,慈俭为美。
不过天道,斯为至理。
武之去暴。与文德而竞驰。阴之为功。配阳和而并运。利用厚生之事。依古以来。折冲禦侮之材。何代蔑有。秦之强也。起剪恬贲用其兵。汉之盛也。辛李卫霍为其将。大唐操斗极。把钩陈。带甲百万。授钺四七。其有中分麾下。总堂堂正正之师。俨若敌国。负赳赳桓桓之称者。在于乙速孤府君矣。公讳行俨。字行俨。本姓王氏。太原人也。五代祖有功于魏。始赐而氏焉。因居京兆之醴泉县。王子晋之上仙。肇开茂绪。车千秋之作相。重锡华宗。家何代而乏贤。人何时而不贵。曾祖安。齐前锋都督右武候右六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河州刺史。随益州都督。袭封和仁郡开国公。徙孝移忠。迁虞事夏。司马安之四至。晏平仲之一心。祖晟。皇朝上开府右武候右廿府左车骑将军骠骑将军。藏器于身。待时而用。功参列将。宠盛兴王。父神庆。右虞候副率检校左右领军卫将军。气岸瑰杰。志力雄武。持军以礼。阴德有徵。才子挺生。将门斯在。公钟家代之休烈。奉韬钤之成训。鹏图奋于霄汉。⿰(噩鸟)阵溢于风飙。得射法于仙灵。习军容于嬉戏。子房智勇。时其无敌。郤縠诗书。颇亦兼善。永徽中司成生擢第。明庆中丁父忧。性实过人。俯而就礼。麟德初授宣德郎虢王府记室参军事。閒平邸第。枚马交游。曳裾其閒。首席推美。咸亨元年以将门子弟授振威校尉。守普济府左果毅都尉。丁太夫人忧。哭泣之节。饘粥之数。复如居府君之丧。仪凤二年敕除兴国府右果毅都尉。镇河源军定州道。游奕护河阳桥。垂拱二年授游击将军黄城府左果毅都尉。致果为毅。治戎以律。洗兵盐泽。秣马中山。护浊河之桥。绾黄图之府。智谋洋溢。威武纷纶。功静朔垂。气雄京邑。永昌元年制除朝散大夫绵州司马。天授二年加朝议大夫。长寿二年除资州长史。延载元年加中散大夫。题舆绵外。展骥资中。风俗所同。政教如壹。證圣元年制除使持节万州诸军事万州刺史。万岁通天元年制加中大夫。二年加大中大夫。其年检校永州刺史。圣历二年授使持节都督夔归忠万渝涪肃等七州诸军事守夔州刺史。三年授使持节都督广韶端康封冈等十二州诸军事守广州刺史。长安三年授使持节泉州诸军事守泉州刺史。神龙元年授使持节都督黔辰沅等州诸军事守黔州刺史。其年加正议大夫。神授政理之材。天挺公侯之表。故能方州典郡。尽周官牧伯之尊。越海淩山。穷禹贡荆扬之域。控御数千里。周旋廿年。化洽夷夏。功成方国。置生祠之庙。往往而存。畏清酒之盟。于今莫犯。神龙二年墨制授忠武将军守右武卫将军员外置同正员。特敕停南衙上下。专委北军事。羽林之任。历代为重。用周勃而后安。召宋昌而先拜。以公确乎忠信。厉然壮勇。颁命卿之秩。掌孤儿之军。宿卫陛殿而逾严。徼巡岩廊而匪懈。垒垣增肃。轩禁穆清。锡御府之金钱。分大官之玉食。殊恩所逮。中使相望。而执□持戟。筋力为倦。输节竭诚。心术俱尽。神用疲而致损。腠理劳而生疾。其岁夏中。遇病厅事。半体云废。经时未瘳。愿休摄于家庭。遂迟回于天阙。陈情拜疏。理切词殚。有感宸衷。特听致仕。仍褒美绩。更惜羸痾。睿旨殷勤。形乎綍翰。公结欷而辞云陛。投迹而返私门。悬广德之安车。施仲翁之行马。仙方上药。冀养性而延龄。芳酝嘉羞。且忘忧而永日。而公素无息允。命昆弟之子令从为嗣。鞠育侔于巳生。仕为太子通事舍人。坐外氏累左除溱州扶驩县令。公天属为重。既切犹子之慈。门寄所钟。何深舐犊之念。亦既离谴。旧疾暴增。春秋七十有二。景龙元年十二月十五日。薨于大宁里第。呜呼哀哉。惟公盛德温恭。雅怀宽肃。行无文饰。言不浮华。出身入仕。仪家刑国。靡欺暗室。独运虚舟。于人之善无所遗。于人之恶无所记。可疑之地。投足莫践。弗稽之谋。措心所绝。亲友信而敬之。老少安而怀之。惟汲汲以行仁。岂遑遑而求利。防卫之际。屡有奇功。抚字之方。亟彰灵感。公之在永州也。属时□不登。土人多馁。罄仓储而罕赡。捃山谷而无资。所部界分。素饶稆竹。盘根合翠。弥漫苍然。忽于一朝。结实咸遍。若五谷之含颖。油然可观。比千箱之载咏。俄而告给。人皆和□□□盈路。公仍持数石。奏进京师。圣旨咨嗟。叹其灵味。公之在夔州也。邻界不虞。偫蛮暂扰。侵轶城郭。残伤吏人。公不俟制命。星言致讨。威灵震荡。氛秽廓清。稽颡咽于巫云。□□□于江水。天朝命将。甫戒于师期。边郡飞书。巳闻于战捷。虽耿弇之不遗贼于君父。亦何以尚兹。时嘉乃功。玺书慰勉。疾亟之□思虑弥长。遗书戒令从曰。吾遭遇□□□□卅馀载恨无以报。不敢丝毫有负于圣朝。家业素贫。丧葬所须。务从节俭。勿违吾平生志也。所树碑务令存实。无为虚美。以掩吾真。尔等唯清唯慎。勿矜勿伐。则吾死而无恨矣。夫人常乐县君贺若氏。宋公弼之侄孙。开州刺史怀武之第六女。门宗之盛。钟鼎连华。家室之欢。瑟琴齐契。春秋五十一。證圣元年八月五日。亡于万州官舍。维景龙二年岁次景申二月辛卯朔十六日景午。合葬于雍州醴泉县白鹿乡李中川先府君之茔次。礼也。嗣子令从。叫叫穹苍。哀哀霜露。永言□誓终身奉行。子婿右骁卫铠曹参军安定梁望之。代业通家。天资长者。冰清玉润。常怀国士之恩。石字金书。愿托中郎之笔。□□言行。乃作铭云。
公侯子孙,必复其始。
将门有将,其来久矣。
伊我将军,奕代为美。
壮勇杰出,威棱峻峙。
文则循良,六条千里。
武以侍卫,岩除军垒。
黄霸匪俦,宋昌宁拟。
中外从□,□□勤止。
年至礼优,神劳疾起。
有生终谢,令问不巳。
贤哉伏波,诫其兄子。
王霸仲儒,清节是履。
有息躬耕,黄头历齿。
故人令狐,奉书遣子。
从以车徒,入耀闾里。
既往霸卧,日昃不起。
其妻讯之,以息愧耻。
君遁世荣,抗节不仕。
子亲耒耜,固其宜矣。
我实信道,曷足惭彼。
霸乃忻然,恬澹如水。
夫高妇贤,可谓具美。
两观铭(880年) 唐 · 陆龟蒙
四言诗
两观雉门,虽僭天子。
圣人在朝,奸佞诛死。
奸首掷地,奸血如水。
政不得乱,国是以理。
下及千祀,浇风四起。
内荏外贤,举世称美。
赫奕皇都,象魏天倚。
岂无奸邪,佩玉蕊蕊。
圣人弗生,两观如砥。
以石镵辞,著乎阙里。
既养黄男,先禁家鬼。
尽死扶金,馀生制水。
世人能明,并穷斯理。
亲奉圣言,事难自揣。
元和十年秋。故兵部尚书赠尚书右仆射王公之孤曰元泰元质元弼等。举其王考赠礼部尚书之殡于玉山。王妣赠陇西郡太夫人李氏之窆于颍阳。泣问龟策。得八月壬寅安祔于万年县凤栖原吉。克成先志。孝孙之心也。尚书讳端。字某。太原人。曾祖某。某官。祖某。某官。代理儒术。至公以文学策名。举进士宏词。连得隽于春官天官之下。解巾崇文馆校书郎。改右骁卫兵曹掾。陇右节度奏授大理评事。为其上介。天宝十年拜监察御史。十三年转殿中侍御史。俄以本官内供奉赞东京畿采访之重。十四年迁工部员外郎。谢病请长告。南浮江湖。因寓幽陵。兵乱。启手足于行次。春秋若干。是岁乾元二年也。娶陇西李氏。隋太师申国公穆五代孙。吏部郎中问政之孙。城门郎韶之女。贤明有仪操。生子三人。长曰绰。被服缁褐。修无生法。次曰纾。以文章继公。用隽造履清近。谏垣载笔。在帝左右。纲纪都曹。典司库兵。历外郎正郎。直诚厚行。为士君子仪矩。次曰绍。繇小司徒三为六官。于外则保釐东郊。节制徐方。当德宗朝。向纳尊信。汉廷臣莫二时。上驭天下岁久。宰政之外。大僚往往以辨智材能献熟得君者。或险决以务忮害。或妄诬以取快惬。仆射则和平将顺。不疚不惑。人到于今称之。故公以义方贻庆。再受二千石五曹之锡。积厚流光。可胜言哉。先远襄事。未得吉卜而殁。元泰等茹荼继志。经启鲜原。以德舆与其先人同于汴东江西从事。同为郎吏。同为尚书。藐然无容。见托传信。虽文之朴野。其可辞乎。铭曰。
尚书为父,仆射为子。
家声章章,令闻不已。
万有千年兮,邱封在此。
后蜀 · 若讷
四言诗
芽若是铅,去铅万里。
芽若非铅,从铅而始。
铅为芽母,芽为铅子。
既得金花,舍铅不使
⑴ 见《正统道藏》本后蜀人著《大还丹照鉴》。
叶法善像赞 盛唐 · 肃宗皇帝
四言诗
昂昂高士,潇洒孤峙。
却立排烟,乘霓控鲤。
果然不伐,为而不恃。
驭风冷然,与物终始。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九变,辞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鬯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献皇祖宣简公、皇祖懿王同用《长发》之舞。景皇帝用《大基》之舞。元皇帝用《大成》之舞。高祖用《大明》之舞。皇帝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彻俎用《雍和》。送神用《永和》。其《太和》、《凯安》,辞同《冬至圜丘》。”
于穆清庙,聿脩严祀。
四县载陈,三献斯止。
笾豆撤荐,人祗介祉。
神惟格思,锡祚不已。
于穆清庙,肃雍严祀。
合福受釐,介以繁祉。
缛礼光备,文思可纪。
日驷轮斜,云门祝止。
景福垂裕,受厘延祉。
严训一尊,澄湮万汜(其十。《翰林学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