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庆笙秀才树镛,少余三岁。丁丑秋,余由江西回粤,问陈东塾师:「近得佳士否。」师告余曰:「新会陈庆笙,年少,深通经学,后来之彦也。」因得与交。论古今学术流变,往往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庆笙孟晋迨群,殆罕其匹,于汉学为专门,而尤服膺宋儒,律己之严,家门跬步,必于礼法。父丧,服麻衣三年不除。尝与余同纂《三代会要》,发凡起例,规模粲然,惜因人事而辍。比余饥驱南北,戊子在浙江,得粤友电,则庆笙死矣。天不欲昌东塾学派,遽夺此人,百身何赎?其所著《汉官答问》,广雅书局刊之,豹文一斑,未足彰全体也。
东塾谈经息众争,乾嘉学派有干城。
此才不得过三十,泾渭从谁辨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