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句因包含“垂衣”,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垂衣
第 60 句因包含“坐忘”,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坐忘
第 64 句因包含“凝旒”,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凝旒
第 66 句因包含“希夷”,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希夷
第 66 句因包含“希夷”,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希夷
复其见天地之心赋天地幽赜观象斯见。)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小畜集》卷二、《历代赋汇》卷六七
动者天地之用,其震也勃焉;
静者天地之本,其复也寂然
故二仪之心乃见,七日之义斯玄。
自可要终而原始何必俯地而仰天
岂不以《复》卦之义,雷入于地,既反本无朕,亦见心而有自
躁君不挠,遂明万化之源;
道方终,未睹一阳之至。
其或鼓万物,荡六幽,上健行而弗息,下刚克而勿休。
《蒙》亨《艮》止以互作,雷动风行而不收。
乾坤之功也,心无得可求
及其化功成物理革,高明之体无用沉潜之形莫索,凝然混沌之未凿,寂兮如庖牺之未画。
乾坤之本焉,心有来而可赜。
得不动静之旨,审语默之端?
其心斯在,其妙可观
圣人见之,则政尚简,教尚宽,弃智而化万姓垂衣而总百官
帝尧之道,文思安安,非《复》之义者,谅至此而攸难。
君子见之,则返诸身,视诸掌。
既绝虑于嗜欲,乃游神罔象
孔子所谓「其道荡荡」,非《复》之至者,亦舍此而奚往?
是知运行者天地之时;
静者天地之基。
心亦在其中也,物莫得而见之。
坐忘遗照之人,于兹得矣;
至日闭关之义,何莫由斯?
我后端冕凝旒穷神知变希夷之理斯极,清净之风克扇。
大哉
天地之心,明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