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老庵1077年9月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二、《淮海集》卷一、《历代赋汇》卷八三、《历阳典录》卷六、《江浦埤乘》卷三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或问:「孙先生之游汤泉山也,尝于佛祠之旁,二松之下,诛薙草茅平夷土涂,规以为庵,曰『寄老』焉。
子时实从,与见其事,愿扬榷而陈之」。
仆曰:「唯唯」。
寄老之区,在于汤泉,实惟历阳东城之域。
山林郁其修阻水土婉而滋息
风和气平,物无疠疫
出游也,南则峰峦经亘二百馀里,前望建业之都,却顾项王之亭,龙窟呀其旁出,江漫漫徂征
东则惠济真相,二刹相望殿寝中开四注脩廊。
閒从游子于焉相羊
沈燎茗饮,乐未渠央
西则赭落之前三井天出,幽毖白浪明晦如一
旁输有斛,上庇有室解衣入游,百疾为失。
北则瓦梁之河,阴陵之泽,水潦所聚会,鱼鳖之所充斥
芡菱毛发之富,被其邻国
其入居也,则闭关却扫反听收视内外既进,与妙自会。
湛乎若玉渊之澄,枵然槁木之废。
其游也,其居也,无所适而非道者,世奚足以识之哉?
虽然先生方为侍从之臣,充谏诤之官论思献纳,日不遑给,虽欲复从二三子寄老之上,未可得也
一旦功成事毕,引老乞身天子悯之,不烦以政,公卿大夫设祖供帐国门之外,酒阕升车,望寄老而归焉,则仆也亦将负杖屦而从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