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句因包含“舆颂”,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舆颂
五谷皆熟然后制国用赋年谷皆入,而制邦用) 北宋 · 李廌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九、《济南集》卷五
国欲制用,谷宜有年
农功之皆入,乃邦财之敢专。
岁杪必登,已审有无之数;
正柄在我,允釐多寡之权。
原夫邦本惟人,民天以谷;
受之田而俾养,取以制而无渎。
征求有艺,既具在积仓
经费是程,实有资于稍禄。
盖以地利有荒而有治,天时或和而或乖。
故无禾无不一,鲜多孔皆
视耗与丰,惟谨成于岁事
量入为出,自允协民怀
若乃三登而政平,食四釜家给外有大田之稼,内有万箱之入。
不为虐,虽明上熟之饶;
度以赋民,岂过取盈之急。
于是赋者歛者,裁之制之。
物乃惟其有矣,民宁至于殆而。
司徒令贡于土均,示恭乃职;
太宰节财九式,亦贵其宜。
斯乃以民为心,随时立制,因成隆杀之节,相夫上下之岁。
循九一助之法,固以适中
以三十年之通,斯能无弊。
彼或用侈为政,弗仁佐邦,利虽利矣,而王制已坏;
国非国也,而民心匪降。
李悝平籴取名,第期昌富
杨炎两税变法,愈革淳庞
异哉!
百辟之攸司,辅一人而御统。
位独崇于民极,职乃均于邦用。
仁人共其心,而无忝厥官,可臻舆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