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人心之善败。
惟性习之所分。
习者物之迁。
以动为主。
性者生之质。
以静为君。
运情有同于镕铸。
通志亦比夫耕耘。
或定心以纯一。
或逐境而纠纷。
故定心者若疏源而自得。
逐境者犹理丝而又棼。
且物之惑人无穷。
人之徇物无已。
近之则归于正性。
远之则灭于天理。
虽真妄之多端。
谅御用而由已。
至若习于所是。
则孟母之训子。
其居也。
初阛阓之是邻。
遂贾鬻而无耻。
及夫又徙于学。
徒示以坟史。
卒能振文行以标名。
郁古今而播美。
岂不以性相近而习之至矣。
又若效之而非。
则寿陵之从师。
其故也。
等善行之无辙。
见大道之甚夷。
及夫邯郸之学。
匍匐于兹。
既所能之未尽。
终故步而莫追。
岂不以习相远而性亦失之。
固宜人定其情。
物安其所。
苟欲迁性习以交丧。
易贤愚之攸处。
则舍于己而效于人。
学弥得而性弥阻。
述而莫息。
亦莫之禦。
是非乖理而亦徇。
未若袭慎而委顺。
勿牵外以槩名。
在执中而克慎。
钦若奥旨。
闻诸古先。
习之则善道可进。
守之则至理自全。
兹义也。
智所不染。
愚亦难迁。
傥中庸之可甄。
愿斯焉而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