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句因包含“临池”,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临池
第 16 句因包含“无垢”,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无垢
庐山东林寺大德熙怡大师碑铭 中唐 · 许尧佐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三
大师讳熙怡姓曹氏桂阳人也。旧勋前烈垂休积庆史氏详之矣。夫真如不远。其要在乎无垢妙理不深。其要在乎见性。本于真实。畼于虚空。俾聆芳咀润。孜孜请益则大师之教也。大师体识深静。风度端敏受具戒于南岳。修律仪东林。常趺坐一室。而四方学者差肩继踵。发此柔软。纳其归依嘉言玉振微文冰释。故崇德雅美。临坛持法。垂五十年。尝以至德初东林寺。居耶舍塔院。数逾二纪。而信心长者。怀甘奉贽纷然并进监厨守藏不遑祗受既而悉归精舍。颁于众僧。大师门人布衣粝食而巳。故推巳以见相。因相而归空。搜阅精微钻研旨要。常若背闷。而针石不能及也。故中夜累叹。有神抚背殊形骇物。斯须乃去。自知穷讨经论切磋心要加以律仪端静受持勤至。感通之应。固难尽书。至于山鹿归仁。林鸟效祉大师之室。不足骇也。大历五年。跻五老峰。望彭蠡。临瀑布。乃构凌云精室。为经行之地。旁引泉窦。以涤尘垢。近蹑松壑。以求清凉丹崖云岫。势若屏牖。然趋风望景。攀危辇重翼如而至者。难以数计。积十馀年。乃止大林精庐杖屦衣巾屏居一室行住坐卧无非道场。乃淬法刃。燃慧炬。俾夫恂恂围绕者。割其缚。导其迷。洗然自得也。贞元中归东戒坛院。以为吾道巳成。吾教巳行。十二年丙子秋七月二十七日。召门弟子曰。吾随化还。须臾寂灭僧腊五十。报龄七十一。州闾赴吊道路衔悲宗师既没。法教畴依莲沼涸。禅林凋折。以其年八月十四日迁座于香谷原。从人欲也。大师精贯六艺旁达百氏常与故太师鲁国公颜真卿丞相天水赵公憬故郑滑节度御史大夫范阳卢公偫今吏部侍郎宏农杨公于陵参禅之侣。幽键洞发。宏言两得门人法粲道镜道宁道深道琛道建利𧦬等。并三明继轨四禅绍迹。缘起皆泯。空有两诠。卜商阙里之教。龙树迦维之法。其旨一也。咸以夙承甘露。愿勒贞珉。铭曰。
演畅微妙经行道场
昭大师启迪无方
孰云虚空不可思量
普涤缘念永清心地
异物幽赞,灵鸟效瑞
景行如存,追思不匮
白日在水,澄虚则明。
至人临池无垢则清。
信而不渝,冲而不盈
宛彼堂庑,空留法象
门人绍德禅灯继朗。
式播芳尘以慰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