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句因包含“骊龙,睡”,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骊龙睡
求元珠赋(以元非智求珠以真得为韵)800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六
乎哉
元珠之为物也。
渊渊绵绵
不知其然
存乎视听之表。
生乎天地之先。
其中有象。
与道相全。
之者刳其心。
损之又损
得之者反其性。
乃元之又元。
元无音。
听之则希。
无体
搏之则微
故以音而求者妄。
以体而得者非。
倏尔去焉。
窅冥而齐往。
乎来矣。
罔象同归
是以圣人之求元珠也。
明圣
仁义
索之惟艰。
失之孔易。
将在乎以心忘心。
以智去智。
难得也。
剧乎剖巨蚌之胎。
难求也。
甚乎伺骊龙之睡。
夫惟不皦不昧
至明至幽。
将致之于驯致
岂求之于躁求
性失则遗。
合浦之徙去。
心虚潜至。
夜光之暗投。
斯乃动为道枢。
静为心符。
至光不耀。
至真不渝
之无形。
谓其有而非有。
应之有信
谓其无而非无
故立喻比夫至宝
强名谓之元珠。
名不徒尔
喻必有以
以不凝滞为圆。
以不炫耀为美。
外明不若内明之理。
纯白不若虚白之旨。
藏于身不藏于川。
在乎不在乎水。
然则外其心。
颐其神。
韬其光。
保其真。
虽无胫求之必臻。
劳其智。
役其识。
肆其志。
徇其惑。
没齿求之不得
则知真宗奥秘
妙本冥默
珠者无形之形。
元者无色之色。
亦何必游赤水之上。
昆邱之侧。
苟悟漆园之言。
可臻元珠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