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句因包含“希夷”,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希夷
第 4 句因包含“希夷”,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希夷
第 59 句因包含“九畴”,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九畴
惚恍中有象赋(以形象无实全在精至为韵) 唐 · 谢观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八
不可视。无臭无声
恍不可听希夷杳冥
不可为之内。有不可状之形。
则可徇其惚。徇其恍。
无是无非之间。见有若存若亡之象。
菖蒲之秀。闻之而不见其形。
合浦之珍。知有而难期入掌。
且夫视之不见将谓虚。听之不闻将谓无。
虚无之内。有罔象之珠。
及夫视之可见以为真。听之得闻以为实。
真实之外。有强名之质。
故执无而求者。理则谬焉。
执有而求者。理亦不然
精于无之地。韬光于入有之权。
其象也虚。其体也元。
谓皦兮尚默。谓亏兮复全。
其方不中于矩。而规不中于圆。
索隐心契。可忘形于意筌。
静以神观黄帝得之三月
反于目听列子寤之于九年
然后含兮如容。浩兮如海。
混沌不殆。成胚浑不宰
先天地之始。已块然而生。
后天地之终。尚澹然而在。
何者为在。何者为生
万物兮吾象不显。成万物兮吾象不呈。
谓之有兮无眹。谓之无兮有精。
故道我者非常道。名我者非常名
及夫有形而为天。浊有形为地
列而为九畴八卦。播而为五行六位
此皆非其象。此乃象之器。
自可外废其境。内存其至。
一喻老氏之言。曷无为不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