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句因包含“彤弓”,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彤弓
第 13、14 句因包含“箪食,颜回”,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箪食
第 22 句因包含“陈公,榻,悬”,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陈公榻
第 27 句因包含“李陵”,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李陵
第 28 句因包含“荆轲”,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荆轲
第 29 句因包含“三叹”,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叹
第 44 句因包含“倾城”,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倾城
第 45 句因包含“子夏”,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子夏
第 46 句因包含“重诺,季布”,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季布诺
第 51 句因包含“琴瑟”,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琴瑟
第 57 句因包含“萧何”,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萧何
第 59 句因包含“四大”,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四大
第 13、14 句因包含“箪食,颜回”,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箪食
第 22 句因包含“陈公,榻,悬”,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陈公榻
第 27 句因包含“李陵”,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李陵
第 28 句因包含“荆轲”,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荆轲
第 29 句因包含“三叹”,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叹
第 44 句因包含“倾城”,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倾城
第 45 句因包含“子夏”,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子夏
第 46 句因包含“重诺,季布”,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季布诺
第 51 句因包含“琴瑟”,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琴瑟
第 57 句因包含“萧何”,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萧何
第 59 句因包含“四大”,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四大
一赋(以为文首出得数之先为韵) 唐 · 王棨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九
昔庖氏为君。斯文始分。画卦而初成阳位。造书而肇见人文。岂非本自道生。终云神得。俾大衍以虚数。从黄钟而立则。君子守以制性。圣人抱而临极。然后彤弓是锡。天王嘉重耳之勋。箪食见称。夫子美颜回之德。万物生焉。惟兹处先。况乃闻而知十。用以当千。名立兮卓尔。形标兮孑然。许子之瓢既弃。陈公之榻犹悬。或有钱囊讥世。刍束称贤。改其月而为正月。号其年而曰元年。若夫李陵呼时。荆轲去日。歌兴三叹之唱。智惭百虑之失。为山用篑。鲁论之义足徵。载鬼以车。周易之文斯出。借如寒暑相推。薰莸可知。鹗百鸟而匪匹。龙三人而共为。俭德弥彰。平仲之众裘安在。仁心远播。成汤之三网犹施。既闻兴国之言。亦有倾城之顾。措辞虽屈于子夏。重诺常推于季布。天得地得。膺千年出圣之期。彼时此时。叶四海为家之数。琴瑟专矣。车书混之。分杯羹而孰忍。缝尺布以堪悲。虽云管仲能匡。因成霸业。未若萧何如画。永作邦基。是知王居四大之初。日冠三光之首。目所加而可取。毛不拔而何有。愚则立节无二。干时不偶。幸麟角以成功。庶桂枝而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