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句因包含“明扬”,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明扬
第 19 句因包含“岩廊”,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岩廊
第 38 句因包含“刍荛”,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刍荛
第 56 句因包含“顾周”,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顾周
第 67 句因包含“先容”,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先容
第 69 句因包含“拾青”,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拾青
乡老献贤能书(以行艺昭洽可升王庭为韵) 唐 · 封殷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六
至哉求士之方。
稽彼侧陋
书乎善良
采择乡老
爰升荐于天王
乃曰行之。
艺之长。
可谓举不踰等
信乎幽而有芳。
用之则行。
遐方系滞
时不可失
昭代明扬
于是众寡
旗章
唐风而靡阙。
周制有常
兢兢
愿献岩廊之器。
率徒济济
从礼义之乡。
佐理之源。
匡时之盛。
可以乡党
可以国政
岂徒艺能
褒德而已
亦以示尊宠
贤能
再拜之仪设。
五物之礼兴。
地官而是载。
天府而爰登。
膺选以行。
黄冠而是阻。
策名之后
青云而可升。
所谓刍荛
淹滞
端庄果行
踊跃负艺
闻善必举。
诚哉不过其辞。
惟贤是求。
岂曰后难为继。
是以臻彼道德
致乎云霄
多士如流。
可阅一编之上。
偫才是选。
宁辞万里之遥。
物类咸若
皇明孔昭
乡闾之中。
既已为善
周行之内。
无愧嘉招
原夫进以守法
明乎化洽
所以观士。
无取乎彻甲。
方今搜贤乡党
致理国经
具名氏于尺牍
贡献彤庭
随籍而来
先容必假于垂白
进善以致
克已自期乎拾青
士有其心徒坚。
其诚未果
道宁忘于光大
艺必惭乎微琐
沈潜下国
乡书计偕
希望荣名
王庭之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