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己巳孟秋既望。携与金巨源。游紫玉山。历观双湫五台以及亭堂之胜。松竹萧森。水石玲龙。徘徊俯仰。殊不禁物是人非之叹。遂次近思斋韵。以寓意焉。○愚按紫玉。道德之名。窃有疑焉。近思以主峰为道德。南支为紫玉。无乃惑于俗僧之误传耶。考诸地志。只有紫玉。而无道德之□安可以主峰为道德而旁支为紫玉乎世有一山。而三名则盖有之矣。岂有以载志之名。属之旁支。而口传之号。归之主峰。如今之云乎。然非浅见所议。姑依近思所题而赋之。以俟知者云。
一带清溪玉洗尘,穿林呜咽感游人。
溯流定有幽楼在,意奈难承面目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