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读陶诗而有味其言。子得斜川而寓慕其人。以吾味之之深。喜君慕之之笃。其敢无说。窃意世之评陶者。推其出处之大节。至于希夫乐天知命者。而不知其致此由乎学尔。公之学。无所考。观其所著。其自勖者若将不迨。而惓惓于先师之遗训。形神赠答。虽出于戏言。所以警发昏惰者为深切矣。而悼此心之形役。悟昨非于今是。谓非有得于学。不可也。若夫酒也诗也耕稼也。凡所游历而寄兴者迹耳。子果有志于斯。求其如陶者。去其不如陶者。子真渊明而已。古今人同不同姑不论。而墩姓川名。亦不足争别也。然子之所慕。发端于彼。将不怠而求其真似者。亦不为无所助也。歌咏之不亦可乎。呜呼。世之相后千有馀年。地之相去万有馀里。吾犹见其人也。愿从君之杖屦啸咏于柴桑篱落间。细和其诗不亦乐乎。不则致身于真境。临长流望曾城。实得公之游处而乐之。吁亦远矣。子陵以为如何。
吾友企前脩,强仕念行休。
斜川偶同名,即此为真游。
荡荡素月辉,落落青瑶流。
岂但渔争隈,亦有忘机鸥。
嘉名自君显,吾方贺玆丘。
孤往既自得,会心亦良俦。
班荆俯清驶,自斟还自酬。
今人与古人,所乐同欤不。
达士无所累,知命故不忧。
斜川果在是,肯从他处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