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平山府三十里。旧名聪秀。皇明诏使董越改今名。
闻太史之清尘兮,繄二十而南游。
朝发轫于禹穴兮,夕弭节于昆邱。
山川助其文章兮,郁波涛之苍翠。
惟余隐居于城南兮,只对引庆之粉黛。
迹不出于井天兮,但含英而咀华。
后千载余西游兮,脩初服之孔嘉。
白露结而为霜兮,揽秋日之晶光。
历佳山与丽水兮,聊翱游而相羊。
眷玆山之如屏兮,郁苍苍而含辉。
削青葱而屹峙兮,寔造化之所遗。
纷駊騀而秀丽兮,蘸峰影于长湾。
时新雨之初霁兮,烂枫叶之愈殷。
宛豹蹲而虬盘兮,俨作镇于西方。
若君子之凝重兮,整冠佩之堂堂。
若武士之宣威兮,列剑戟之森森。
睹草木之秀色兮,听鸣鸟之清音。
烟霞照日而含彩兮,松篁被风而成行。
步苔径而容裔兮,令余怀之周章。
藉落叶而匡坐兮,酌流泉而飞觞。
欣胜境之可践兮,笼杰句于铺张。
遌朱公于石面兮,垂白发于无穷。
羌先民之淑怀兮,挹文雅之清风。
念周京之陆沉兮,乐未洽而悲惋。
顺大化以周旋兮,忽流连而忘返。
吾将穷妙香而溯鸭江兮,续太史之游远。